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老二次元了走近聊斋志异背后的蒲松龄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4/3/29

中国古代有这么一批文人,他们不是只会满口之乎者也,也不提倡什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他们虽活在自己幻想的乌托邦世界里,可又不忘关心人间疾苦,蒲松龄便是此中翘楚。年前的今天(年6月5日),蒲松龄在山东淄博蒲家庄出生,他的一支笔,为后人留下无数精彩故事,这世间孤魂野鬼自此有了姓名,莫言在领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我的故乡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是他的传人。”。

接下来,我们用2个清单看看蒲松龄。

清单1有志学者

蒲松龄祖上曾官居三品,虽非名门望族,但获科举功名者代不乏人。他的父亲蒲槃,幼时便有博学洽闻的美誉,后来科举不利,弃儒经商,可因恰逢明清更替,战乱致家道衰落,可能是因此,蒲松龄便将光宗耀祖的希望死死锁定在了科举一途。

他这一生活了76载岁月,从他19岁初次应童试即登榜首到72岁朝廷怜其年迈,给予岁贡生之名,共历时53年,他从未选择放弃,可以说是因科举蹉跎一生,但却也因科举找到了自己的心头所好。

大家都知道,科举是以八股取士,但蒲松龄在初次应试时就没有严格按照考官预期的方向作答,而是以推理小说式的开头讲故事,开篇就是“我今天起得很早,因为我决定去跟踪我的老公”,这种明显不合规矩的行为,却刚好碰到了伯乐施闰章,他发现蒲松龄的才华,但之后的考官却并不一定想看到这些了。

后来,48岁时,蒲松龄考试也曾因“越幅”被黜,这“越幅”中的“幅”就和现在的答题卡上画虚线的区域类似,但当时更为严苛,每页的行数及每行的字数均有规定,未在规定区域书写即为越幅,我想,当时老爷子应该是兴之所至,沉溺其中了吧。

很难讲蒲松龄能一生专注《聊斋志异》,与他人生初试那次认可无关。

清单2异史聊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自称异史氏。其实字是最能看出一个人志向的,一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曾用名,可想而知蒲松龄想做持“剑”之“臣”,自有一番少年意气。而后他改字留仙,便是想将这些神怪故事留于世间。最重要的,是他的自称,他常在文末加上“异史氏曰”,这就是仿《史记》中司马迁的“太史公言”,他只是将他想记下的那些事,变成了鬼狐传说罢了。

就像蒲松龄读《明朝小史》时,看到因朱瞻基好蛐蛐,下面官员因为抓蛐蛐导致家破人亡,这种“上之所欲下必甚之”的事情,创作了《促织》予以讽喻。

蒲松龄和司马迁一样也称自己的《聊斋志异》是孤愤所做,如果蒲松龄能穿越当下,看到二次元文化之繁荣,大概会由衷叹一句“吾道不孤”吧。

据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摆茶摊供人喝茶歇息,只为了听几个好故事。他还立下“规矩”,不管是谁,只要能说出一个故事,茶钱分文不收。

40岁那年,蒲松龄完成了《聊斋志异》的主体创作,还请人作了序,可直到68岁才写下最后一篇故事《夏雪》,由此可见,他这一生也没放下“志异”这件事。

《聊斋志异》,有多篇,内容相当复杂,作法不一,其中最为短小的一篇名为《赤字》,仅3句话,原文是这样的:

顺治乙未冬夜,天上赤字如火。其文云:“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

前面用12字写明时间和事件,后面则是模棱两可的内容,通过断句可得不同意思。

其一、是否用白苕替代银钱赈灾安抚百姓,值得报送朝廷再次商讨;

其二、以“白苕代靖”不可以,驰报朝廷再议。

原来,当时山东遭灾,但赈灾银却因层层贪污,无法用之于民。蒲松龄就借所谓的怪相,来提治国建议。

说了这么多,其实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聊斋志异》均可称为好书。

据《清代佚闻》,清代学者王士帧曾想以三千金买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书稿,出版发行。

至于现在的《聊斋志异》有多出名,我想就不用多说了。

以上,就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蒲松龄的2个清单,如果喜欢,请三连支持,咱们明天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132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