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名扬华夏的六大名著,为何建国后改为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4/6/29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4414714911368070&wfr=spider&for=pc

说到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可能很多人都会知道是四大名著,虽说中国四大名著中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及施耐庵的《水浒传》,虽说这四本都是不同的年代,但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迹了。但是对于很多人要说的其实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六大名著”而不是现在所知晓的“四大名著”,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会在建国后改为“四大名著”呢,其他的“两大名著”又是什么呢?

之所以会在建国后更改为四大名著是有一定原因的,在清朝末年的时候,除去之前的四大名著外还有《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两本也是当时很有名的小说,在新中国之初,国家为了能够建设这个百废待兴的名著,大力发展农业、工业、以及文化事业等,而文学事业也就成为了当时国家发展的一部分,当时国家为了提高人民的思想,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国务院决定让国家出版社在近期出版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来提高国民素质。

而之后人民出版社也响应国家出版总局的号召,“六大名著”就成为当时的首要出版对象了,对于当时情况影响下,最后人民出版社就针对其中四部名著进行的印刷,并且更名为“四大名著”。这“四大名著”一经印刷出版受到全国的文化界以及全国人民的欢迎,他们纷纷赶到书店进行购买,但是也是因为印刷数量有限,没多久“四大名著”就被全国老百姓买光了,由于出版数量有限,对于没有买到的人纷纷打电话给出版社要求他们能够多印刷些,满足他们对文学典籍的需求。

但是因为四大名著的出版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其他的印刷出版社也就行动了起来,就这样“四大名著”就成为了当时人们饭后的谈的最多的话题了。因为要求所以当时也就出版了四本名著,对于其他两本就是之前所提到的《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了。《聊斋志异》也是非常出名的名著,他是由清朝时期蒲松龄代表作品,但是对于蒲松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人,在自己当老师的期间,除了对教书育人外,利用课余时间就去听一些鬼狐的故事,最后经过自己的加工创作写出了《聊斋志异》这本影响世人的名著,《聊斋志异》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小谢》、《连城》以及《宦娘》了。

《聊斋志异》虽说是一本写鬼狐得到故事,但是从中却阐述了封建王朝的腐败和黑暗,在他的小说中写到的人、鬼、狐都是有好有坏的,更多的需要人们怎样去看待,在这本名著中也描述了蒲松龄对世界观一种认知的态度和向往的生活。

《儒林外史》也是我国最优秀的对官场黑暗一种讽刺的长篇小说了,全书虽说只有短短的56回,但是却写出来当时封建时期的各个阶层在面对“功名利禄”时候所处的不同态度了。这篇小说不仅仅揭露了当时各阶在面对利益时候不同的态度,也写出了在金钱面前所腐败的全过程,由此阐述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科举考试黑暗一面的不满。

对于其他两本名著,小编也是觉得可惜和遗憾的,想当年也是“六大名著”之一,对于其他两本名著也希望有一天人们会对他的重视更加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1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