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哪些书对我的文笔产生了深刻影响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1/5/1
影响最大的其实是王力编写的《古代汉语》四册。大学三年级时有一阵子突然很用功,勤勤勉勉居然看完了这四册。大约半年之后发现自己的文笔神奇地提高了。后来总结原因,主要提高在:词汇量扩大,相近意思的词语有七个八个在心里,当然可以拣择出最新鲜最妥帖的来使用。而且自己也开始有底气造词,现代汉语中不常见的用法,但知道古文的源头,于是组合活用起来也很心安;文章的节奏感提升,学会在实词、虚词、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乃至声调的平仄上都做变化,以调节出节奏的美感;同时,学会使用一些古典的意象,也提升了文章的美感。后来每逢有人问如何提升文笔,我都还是首先推荐她/他去啃完《古代汉语》四册。不过,这两年又渐渐认识到,《古代汉语》并不是最合适的文言入门读物,因为到底是大学中文系的教材,挑选的是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品,丰富多样无遗漏是做到了,但有些内容确实太艰涩,容易挫伤初学者的积极性。非意志坚定者勿对读完四本抱太大希望。如今我给人推荐的文言入门读物是《聊斋》。字句浅近,文辞漂亮。君不见张爱玲在《天才梦》里这样写: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splndour”“mlancholy”,因此常犯了堆砌的毛病。直到现在,我仍然爱看《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说回对我的文笔造成了深刻影响的书,影响第二大的应该是鲁迅的作品。鲁迅的文字被人评价为:上下左右,龙跳虎跃,声东击西,指南打北。还有“一笔一个花,重复算我栽了”。总的来说就是有活力或曰张力,变化多。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他一来承接了古文的传统,功底扎实,二来留洋,懂外语,做翻译。他抱有创造语言的责任心,想要为中国人创造出一门好的语言来迎接变化的时代,因此用非常开放的心态去试验,去糅合古今中外的所有语言资源。鲁迅的语言改造观点和他自己的实践深深地影响到我,使我成为他坚贞不移的粉丝。读完鲁迅作品,我感觉自己的文章不再清浅单一,而常能起一种“精深苍老”的范儿。所以才有好几个读者跟我说,读我的文章以为年纪不轻,得是个奶奶级别的。影响第三大的是张爱玲。如果说鲁迅的文字是钻石,棱角成就其光芒,那么张爱玲的文字就是明珠,也同样光彩照人,但风格是成熟圆转明艳的。她继承的是红楼的语言,与近代的鸳鸯蝴蝶派又有点渊源。虽然英文很好,但西方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她小说的基调或曰思想底色上,语言则主要是将古代书面的雅文和俚俗的方言口语熔炼到一起(这句可能是别人说的我引用了,也可能是我自己说的,记不清了。为防被说抄袭,特先声明)。她一出手就是成熟的文风,二十来岁发表的《金锁记》《倾城之恋》在语言上就无懈可击。我虽然更倾慕鲁迅,但如果是写小说而非散文杂文就十之八九都像她,也不知为什么。顶流的作家就是有这种令你不知不觉就模仿起来的魅力吧。以上说的三种,都是在我文笔基本成熟之后的影响变化。再往前,文笔如何褪去从小时候的幼稚生涩,达到基本成熟流畅的呢?那靠的就是初高中阶段读的一些旧小说了,比如《红楼》《三言二拍》等等。君又不见余光中在《我的国文启蒙》一文里说过:读中国的旧小说,在文言与白话之间搭一座桥梁,俾(bǐ,使)在两岸自由来往。当代学者慨叹学子中文程度日低,开出来的药方常是“多读古书”。其实目前学生中文之病已近膏肓,勉强吞咽几丸孟子或史记,实在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根底太弱,虚不受补。倒是旧小说融贯文白,不但语言生动,句法自然,而且平仄妥帖,词汇丰富;用白话写的,有口语的流畅,无西化之夹生,可谓旧社会白话文的“原汤正味”;而用文话写的,如《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与唐人传奇之类,亦属浅近文言,便于白话过渡。加以故事引人入胜,这些小说最能使青年读者潜化于无形,耽读之余,不知不觉就把中文摸熟弄通,虽不足从事什么声韵训诂,至少可以做到文从字顺,达情共意。余光中也是觉得《聊斋志异》也是比较合适的文言读物呢!因为浅近,又有故事情节。

?聊斋之黄英戴敦邦绘

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对我的文笔产生过什么影响,因为翻译家顶多文字流畅吧(就是我读了旧小说之后提升到的程度),真谈不上多高妙的文笔。我对叙事的艺术,对小说结构什么的也不如对文字本身敏感,只有好的文笔吸引我读完整个故事,才能够去探讨叙事。为了看如何叙事而忍受平庸的文笔,臣妾还真是不太做得到……翻译小说里只有几本是常翻看的,比如《包法利夫人》(周克希的译本较好),这一部比较特别,优长处在于极细密精准真实的心理描写,翻译的过程不太会减损到这一块。

?电影包法利夫人

这几年开始读点英文的小说,想学会去体会英文的文笔,速度还慢,体味还浅,不敢胡扯……读到《最蓝的眼睛》一本,才是首次深深体会到英文文笔之妙。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下面这一段,小女孩想过什么样的圣诞节呢?作者在这里就用了最最基本又百试不爽的一个好方法:多感官。HadanyadultwiththpowrtofulfillmydsirstaknmsriouslyandaskdmwhatIwantd,thywouldhavknownthatIdidnotwanttohavanythingtoown,ortopossssanyobjct.IwantdrathrtoflsomthingonChristmasday.Thralqustionwouldhavbn,“DarClaudia,whatxprincwouldyoulikonChristmas?”Icouldhavspoknup,“IwanttositonthlowstoolinBigMama’skitchnwithmylapfulloflilacsandlistntoBigPapaplayhisviolinformalon.”Thlownssofthstoolmadformybody,thscurityandwarmthofBigMama’skitchn,thsmllofthlilacs,thsoundofthmusic,and,sincitwouldbgoodtohavallofmysnssngagd,thtastofapach,prhaps,aftrward.这本书强烈推荐大家买了英文原版来看,淘宝有售。其他对我文笔有影响令我自觉不自觉模仿过的作家有:沈从文、汪曾祺、阿城、台湾的简嫃(诗化散文,化用古典,意象出色,语感绝佳)……以前没读过刘震云,后来看作家王路写文章提到喜欢他,王路的文风我也蛮喜欢,于是就找来看,一看之下惊为天人,这么重要的当代知名大作家还是真正写得好的,不知我怎么竟然读漏了。来一段刘震云的文字来收尾吧。老汪的女儿掉到水缸里淹死了,一个月后:去窗台上拿砚台时,老汪突然发现窗台上有一块剩下的月饼,还是一个月前,阴历八月十五,死去的灯盏吃剩的。月饼上,留着她小口的牙痕。这月饼是老汪去县城进课本,捎带买来的。当时刚买回灯盏就来偷吃,被老汪逮住,打了一顿。灯盏死时老汪没有伤心,现在看到这一牙月饼,不禁悲从中来,心里像刀剜一样疼。放下砚台,信步走向牲口棚。喂牲口的老宋,戴着斗笠在雨中铡草。一个月过去,老宋也把灯盏给忘了,以为老汪是来说他孩子在学堂捣蛋的事。谁知老汪没说狗剩,来到再一次新换的水缸前,突然大放悲声。一哭起来没收住,整整哭了三个时辰,把所有的伙计和东家老范都惊动了。第一次读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周邦彦的一句词: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印小唇丹。

杏子太酸,姑娘咬了一口就搁下,留了小小的牙痕和唇膏印。而对着这半残的青杏/月饼,人的情绪就被勾起了……果然好文学代代相传啊!舒明月书单:◎王力(编)《古代汉语》◎蒲松龄《聊斋志异》◎鲁迅作品◎张爱玲作品◎曹雪芹《红楼梦》◎冯梦龙、凌濛初《三言二拍》◎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周克希译)◎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TONIMORRISON,THEBLUESTEYE◎沈从文作品◎汪曾祺作品◎阿城作品◎简媜作品◎刘震云作品

(编辑:方舟)

舒明月

赏个猫粮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