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译文
[1]平原,县名,清代隶属德州,即今山东省平原县。 [2]牛衣:一种用草、麻编织的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汉书·王章传》:“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 [3]交谪不堪:妻子责怨,难以度日。谪,责备、埋怨。交谪,习指妻子对丈夫絮烦的埋怨、责数,语出《诗·邶风·北门》:“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 [4]燠(yù郁)热,炎热,酷热。燠,暖,热。 [5]仪宾:明代亲王或郡王之婿称仪宾,取《周易·观卦》王弼注“明习国仪,利用宾于王”之义。见《明史·职宫志五》。 [6]衡府:指青州衡王府。明宪宗第七子朱,成化二十三年封衡王,孝宗弘治十二年之藩青州(今山东省益都县),下传四代,明亡。见《明史·宪宗诸子列传》。 [7]踌蹰:同“踌躇”,此从铸雪斋抄本,原作“筹蹰”。 [8]介:耿直。 [9]先夫之遗泽:已故丈夫的遗物。遗泽,对于去世的尊长遗物的敬称,意思是遗物上还保留着他们接触留下的体泽(汗渍、口津之类)。《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手泽是其一例。[10]缱绻(qiān—quán千全),缠绵纠结;形容男女间情意深厚,难舍难分。 [11]负败絮:穿着破棉袄。 [12]菜色黯焉,容光暗淡,面有饥色。菜色,贫穷缺粮,长期以菜类充饥,营养不良的面色。 [13]何以聊生,依靠什么维持生计?聊,依赖。 [14]仰屋而居;指困居家中,愁闷无计。仰屋,抬头望着屋顶,愁苦无计的样子。 [15]使姑事之,让妻子象对待婆母那样侍奉狐妪。 [16]拳拳,同“”。恳挚。 [17]花粉之金:旧时妇女以购置化妆品为名积蓄的零用钱。即私房钱或体已钱。 [18]刻日,限定日期。 [19]端,量词,旧时以布帛长两丈(或云一丈八尺、六丈等)为一端。一端,犹言一匹。 [20]燕(yān焉)都:北京。北京地区为周时燕国地,故名。[21]淖(nào闹):泥沼;指泥泞积水的道路。 [22]停午:亦作“亭午”,正午。 [23]翔贵:腾贵,指价格飞涨。 [24]贝勒:清代十三封爵之一,满语“多罗贝勒”的省称。是授予皇族和蒙古外藩的封爵,品位仅次于郡王。见《清会典》卷一。[25]可:大约。 [26]蹀踱(diéduó迭夺),踱来踱去。义同徘徊,蹀躞。 [27]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前后无路。《诗·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毛传:“谷,穷也。” [28]鹑:鸟名,头小,尾短,羽有暗黄条纹,善搏斗,俗称鹌鹑。实则鹌与鹑非一物。《本草纲目》:“鹌与鹑两物也,形状相似,但斑者为鹌也,今人总以鹌鹑名之。” [29]儋:通“担”。 [30]扼腕,以手握腕,表示惋惜、同情。[31]英物,超群杰出的人或物。 [32]把之:比斗之鹑,不能久蓄笼中,须经常手持调驯,你为“把鹑”。把,握持。 [33]子弟:后主,青年人。 [34]大亲王:皇族中封王者称亲王。请代以亲王为封爵之号,位在郡王之上。大亲王,指亲王中行辈之尊长者。 [35]惟予首是瞻:意谓看我脸上表情动作行事。句式仿《左传·襄公十四年》:“惟予马首是瞻。” [36]首肯:点头同意。 [37]肩摩:肩膀相摩,形容拥挤。《战国策·齐策》:“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33]腾踔(zhuō卓):义同下文“腾跃”,谓鼓翼跃起,奋力搏击。[39]怒脉:突起的脉络。 [40]健羽,雄猛善斗的鸟。羽,鸟类代称。 [41]颉颃(jiē-háng结杭):上下飞翔;这里指腾跃搏斗。[42]一伏时:屏息一次的时间。伏,谓伏气,即屏息。 [43]连城之璧:价值连战的璧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得到楚国和氏璧,秦王诈称愿以十五城换取它。后代遂以连城璧比喻极端珍贵的东西。 [44]食指:喻指需要供养的人口。 [45]获戾(lì力):得罪。戾,罪过。滋大:越发大,更大。[46]少靳之:稍微勒措一下要价。靳,惜售;坚持要价,不让步。《后汉书·崔传》:“悔不小靳,可至千万。” [47]旭旦候之:清早向狐妪问安。候,问候,请安。
[48]至性:纯厚无伪的天性。不移:不因境遇贫困而改变。
王成是平原世家子弟,只因为人过于懒惰,生活日渐贫困,到最后仅剩下几间破屋,夫妻俩连床都没了,只得睡在乱麻中,因此经常吵架。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村里很多人便到村外周家废园中纳凉,王成也在其中。周家废园里房屋都已倒塌,只有一个亭子还算完好。纳凉的人便睡在这亭子里。有一天拂晓,村里的人都回去了,到太阳升得老高时,王成才起来。正打算回去时,忽然发现草丛里有只金钗。拣起来一看,见上面刻有"仪宾府制"几个小字。王成的祖父曾当过衡王府仪宾,家中收藏的旧物,多半是这个款式。因此,他拿着金钗犹豫不决。忽见一个老太婆来找金钗。王成虽然一直穷,但为人正直,便马上把金钗还给她。老太婆很高兴,并满口称赞王成品行好。她说:"金钗本身值不了多少钱,只因为它是我丈夫的遗物。"王成问她的丈夫是谁,她回答说:"已故去的仪宾王柬之。"王成吃惊地说:"他是我祖父。你是怎么见到他的?"听了这话,老太婆也有几分惊诧,她说:"这样说来,你就是王柬之的孙子课冶臼且桓龊桑倌昵坝肽阕娓附峄椤D阕娓杆篮螅揖鸵砹恕2涣下饭饫锸卑呀痤味耍銮杀荒闶暗搅耍庹媸翘煲獍。"
王成过去曾听说过祖父有个狐妻,于是便相信了她的话,并请她一同回家。老太婆便与王成一起走到家。到了家,王成赶忙呼妻子出来相见。他妻子穿着破衣,脸色菜黄带黑。老太婆不禁叹息起来:"唉,想不到王柬之的孙子,竟穷到这等地步!"她看见破灶上什么食物也没有,问道:"家里穷得这样,你们靠什么度日啊?"王成的妻子便诉说家中的困境,说着说着竟泪眼汪汪,泣不成声。老太婆听了以后便将自己的金钗送给王成的妻子,让她到市上换钱买米,并约好三天后再见面。王成挽留她,她说:"你连自己的妻子都难养活,我如果留下来住,只能望着空房子发愁,有什么好处?"于是她就走了。她走了以后,王成向妻子讲明情况,妻子听了害怕起来。王成称赞老太婆好,要妻子好好侍奉她。妻子答应了。过了三天,老太婆果然来了。她拿出一些银子,买回一石米一石麦。晚上与王妻睡在短床上。王妻开始有些恐惧,但看她很善良,也就不再担心她。
第二天,老太婆对王成说:"你不要懒惰,应该做点小生意,坐吃山空怎么能长久?"王成说没本钱做生意。老太婆说:"你祖父在世时,钱银随我拿。我因为是个世外人,不需要钱,所以从未多要。节省下来的四十两花粉钱,至今还保存着,你拿去买些葛布,马上进京城去卖,可以赚点钱。"于是,王成买了五十匹葛布回来。老太婆叫他动身,说六七天就可以到京城。她一再嘱咐王成:"你一定要勤快些,千万不能偷懒;行动要快,不可拖拖拉拉;要是迟了一天,后悔就来不及了。"王成恭敬地答应了。他带着葛布上了路,不料,途中遇雨,衣服和鞋袜都湿透了。王成这辈子还从来没吃过这种苦,几天下来,早已疲惫不堪,只好住进旅店。想不到阴雨连绵,第二天雨下得更大了。他见过往旅客,一个个都被雨淋得狼狈不堪,心里更是叫苦不迭。到了中午,空气刚有点干燥,不一会儿又阴云密布,大雨滂沱。王成无奈又住了一夜。等他快到京城时,听说葛布价钱很贵,心中暗暗高兴。但进京后住进客店一问,才知道为时已晚,连店主都对他晚来一步感到惋惜不已。
原来,一开始的时候,南边道路才通,葛布很少,而贝勒府急需用布,葛布的价钱顿时涨了三倍。前一天,王府已买足了布,布价自然也就跌下来了。王成得知这一消息后烦闷不安。又过了一天,葛布越来越多,价钱却越来越低。王成认为无利可赚不能卖。又过了十多天,食宿费已花去不少,而布还没卖出去,王成的心中更加烦闷。店主劝他低价卖掉葛布,再做其他生意。王成接受了他的意见,把带来的葛布全卖出去了,但本钱却亏了十几两银子。第二天早晨起床,打算收拾收拾回家,但拿出钱袋一看,发现卖布的钱全部被人偷走了。王成赶忙告诉店主,店主也无计可施。有人鼓动他去告店主,要店主赔偿。王成却说:"是我命不好,与他无关。"店主听说后很感激他,送他五两银子做路费。王成觉得这样空着手回去没脸见祖母,他思来想去,进退两难。正在这时候,他看见斗鹑的,一赌就是几千两,而买一只鹑,至少要花百把铜钱。他忽然想到,用身上的钱买鹑子也够了,于是马上同店主商量这件事。店主竭力怂恿他干,并表示不收他的食宿费。王成很高兴,买了一担鹑子又进京城。店主也很高兴,希望他尽快把鹑子卖掉。到了夜里,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街道上水流成河,王成只好坐等天晴。但雨连着下了好几天,笼子里的鹑渐渐死去。王成焦急万分,但一时又想不出好办法。过了一天,鹑子死的更多,一担鹑而今只剩下几只,于是便把它们装在一个笼子里饲养。谁知过了一夜,只剩下一只活鹑。王成流着泪把情况告诉店主,店主也很为他可惜。王成心想,钱也花光了,家也回不去了,干脆一死了之。好心的店主一再劝他、安慰他。店主和王成去看那只仅存的鹑子,他仔细观察了鹑子后对王成说:"这只鹑非同寻常,那些鹑子很可能是被它斗死的。你反正没事,不如带它出去斗斗,如果它是善斗的鹑,你靠它也可以谋生。"王成觉得店主说得在理,便去认真地驯养鹑子。驯养好鹑子后,店主要他带着鹑子到街上赌酒食。王成养的那只鹑子很勇健,常常大胜而归。店主得知后很高兴,他送钱给王成作赌本,让他的鹑继续与别人的鹑斗。结果,王成的鹑三战三胜。这样过了半年多,王成积攒了二十多两银子。此时,王成的心里觉得宽慰多了,他已把鹑子当作性命一样贵重。有个大亲王好斗鹑,每逢上元节,总是让老百姓带着鹑子到府中斗。这一年的上元节快到了。店主对王成说:"你发大财的机会来了,只是不知你的运气怎么样。"店主便把大亲王与百姓斗鹑的故事讲给王成听,并带着王成前去亲王府。他嘱咐王成:"斗败了,你自认倒霉就是了;如果万幸赢了,亲王必定要买你的鹑子,你先不要答应,如果他强迫你,你就看我的眼色行事,我点头后你才能答应。"王成说:"那好。"
到了亲王府,只见许多斗鹑人站在台阶下。一会儿,亲王出来了。他的随从招呼说:"愿意斗鹑的上来。"马上有个人拿着鹑子上前,王爷说放鹑子,那个人也放了鹑子。两只鹑略斗了几下,那人的鹑子便败下阵来。王爷开怀大笑。过了一会儿,已有好几个人的鹑子都被亲王的鹑子斗败了。店主对王成说:"该我们上了。"两人一同上殿。王爷看了看王成的鹑子说:"满眼杀气,是个善斗的,不可轻敌。"他命令随从放"铁嘴"鹑来斗。只几个回合,"铁嘴"鹑即大败。又换了几只良鹑,同样被斗败了。亲王急忙命令取宫中的玉鹑来斗。那玉鹑长得一身白毛,神态不凡。王成胆怯,跪着请求停斗,他说:"大王的鹑子,是神物,若伤了我的鹑子,就砸了我的饭碗。"亲王笑着说:"放鹑子。如果你的鹑子斗死了,我会重赏你的。"王成这才再放出鹑子。玉鹑见王成的鹑出笼,径直奔过去。当玉鹑刚冲将过来,王鹑像怒鸡伏身待战。玉鹑狠啄时,王鹑像鹤一样腾飞反击。两鹑或进或退,或攻或守,相持近一个时辰也没分出胜负。但后来,玉鹑渐渐松懈,而王鹑则越斗越怒、越急。不一会儿,玉鹑身上的毛像雪花般掉落,垂着翅膀逃走了。
观战的人成百上千,他们都赞赏王成的鹑子善战。亲王亲手拿起王鹑,从嘴到爪细细察看一番,然后问王成:"卖不卖鹑?"王成回答:"我没有任何固定财产,只与鹑相依为命,不想卖。"亲王说:"赏你大价钱,使你拥有中产人的财富,这样你就乐意卖了吧?"王成低头沉思,半晌才说:"我本不愿卖,既然王爷喜欢它,又能使小人不愁衣食,我当然愿意。"王爷要他出价,他说要一千两银子。王爷笑着说:"痴汉!这是什么宝物价值千金?"王成解释说:"大王不把它当成室物,我却把它当无价之宝。"王爷问为什么,王成说:"我带它到街上斗,每天可赢些柴米钱,一家十几口人就没有挨冻受饿之忧,什么宝物能和它比?"听王成这么一说,王爷也换了口气,说:"我不亏待你,给你二百两。"王成摇了摇头。王爷又加了一百两,王成看看店主,只见他不动声色,就说:"看在王爷的面子上,减一百。"王爷见他不肯多让,不满意地说:"算了吧!谁肯花九百两买只鹑。"王成假装要把鹑子带走。这时,王爷喊了一声:"你过来,你过来!我出六百两,你同意就卖,不同意就罢了。"王成又看了看店主,见他仍不动声色。王成自己已感到心满意足,怕失去良机,就对亲王说:"这个价,实在不乐意卖,但不卖又得罪不起王爷。没办法,就依你说的那个价吧。"王爷大喜,叫人称好银两交给他。王成拿到银两后便告辞王爷,出了亲王府。店主在路上埋怨他说:"我是怎么告诉你的?你却急着要卖,否则,再讲讲价,八百两就稳稳地拿到手了。"
回到店里,王成把银子放在桌上。他让店主自己拿银子,店主不肯要。王成再三推让,店主就收了他的食宿费。王成收拾行李回到家,对家里人讲了详细经过,并把银子拿出来庆贺。祖母叫他买了三百亩良田,修房屋,打家具,使一个穷人家又变得像个世家。每天清晨,祖母早起,督促王成管理田庄,督促王妻织布。王成夫妇稍有懈怠,祖母便训斥他们。夫妇二人对老太婆也不敢有怨言。过了三年,家中更富了。老太婆要离开。夫妇二人哭着挽留她,她答应了。可是,第二天天亮时,她已不见了。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