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悦兴起·拾阶而读○
○蓄力逐光
NO.
April
上周的推文中,申爸从文本内容的真实性解释了孩子早期读物的选择原则,这周就介绍一下早期读物在引导孩子阅读经典上的工具性。
01
有一些书,比如民间故事、哈利、侦探探险类,麻麻们不要去引导。不要引导,要借用。什么意思呢?
所有的孩子的经验都表明,孩子……不管男孩儿女孩儿……到了小学三年级,开始着迷侦探探险类故事;所有的孩子到了三年级,都着迷民间故事。不管男孩儿女孩儿,到了小学四五年级,都超迷这些类别的故事。等到了初中,女孩儿开始迷红楼,男孩儿开始迷科幻。
既然所有的孩子,长到那个年龄,都入迷……那家长们在此之前,给连画画,给简易故事,要干什么呢?
02
须知,给连环画、简易故事,不过是为了引起孩子在这个主题上感兴趣,将来自主喜欢去读原著而已。
这是一些先导措施。
给先导,到时候孩子也会入迷;不给先导,到时候孩子还会入迷,那就不用给先导。
不给这些类别书籍的先导,给什么呢?给科学类的,神话。
不是所有的孩子,到了一个什么时候,都迷科学类的书的。
所以要把宝贵的资源,用在正确的地方。
03
那么,到了三年级,四五年级,怎么借用孩子对这类题材作品的着迷呢?
我们知道,孩子有很多领域,要想进去,需要工具。
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要想直接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献,就需要有古文的底子。要认识繁体字。要想直接阅读外国的著作,就需要掌握英语。
古文、繁体字、英语,就是工具。
工具这个东西啊,你不能直接面对它,去学习。为了工具而工具。
作为工具,古文啊、繁体字啊、英语啊,是用来获取信息的手段。
工具都是拿来用的。
掌握工具的最好办法,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顺便”掌握它。
04
想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能规划出让孩子掌握这些工具的最佳方案。
孩子他不是喜欢民间故事吗?聊斋志异就是最好的民间故事集,对吧?孩子喜欢聊斋志异里面的故事,你给他一本聊斋,他就会努力去获取里边的信息。
他只要读了(原文,文言的),懂了,获取到了里边的信息,那他顺便就把古文学会了。
昨天,西妈贴了一些白话聊斋的图片,请麻麻们齐动手,整理出文字目录,就是为了让山爸找到对应的原著的篇目,然后,咱们出版花果山版《聊斋志异》,给孩子去读,“顺便掌握古文”用的。
为啥不直接聊斋志异?直接不成,蒲松龄的那个小说,很多少儿不宜。
我们要出洁本。
05
聊斋,作为掌握古文工具的工具,怎么来用。
那个白话聊斋呢,是先导。
到时候,孩子们不是喜欢民间故事么。正好,先给白话文的聊斋志异,自个读。
完了呢,用山爸整理出来的原著朗读MP3,借助孩子们在伴听阶段培养出来的强悍的聆听能力,把古文聊斋给它“听懂”,接下来,读咱们的洁本聊斋志异。读完了两百多篇文言小说构成的花果山版聊斋志异,孩子的文言水平,就马马虎虎,差不太多了。
他都能用文言读懂古书了,他的文言水平还能差到哪儿去?
06
接着呢,上花果山版的文言凡尔纳……
再在“使用中”继续加强古文。
你等孩子把咱们出版的一堆文言凡尔纳都吃净啃光,单在文言这个项目上,孩子已经具备自己读懂史记的水平了……
再呢,从《汉武大帝》电视剧入手,次序给《春秋战国》、《大秦帝国》,先让孩子对那个史实感兴趣,接着给白话史记。然后,直接把史记原著扔给孩子,他自己就读完了。
史记读完,等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到了对论语道德经易经里面的内容感兴趣的年龄……他工具已经熟练掌握了呀……孩子自己就走去论语道德经易经了。
哈利波特用来干嘛?
搞掉英语这个工具。你等孩子吃完了HarryPotter,吃完了Foudation之后……那么厚的两摞纸诶……作为工具的英语,孩子就彻底掌握了。
什么背单词,单词……哪里要那么费劲的:你等孩子自己啃完了这厚达页的两摞英文纸,不要说单词,他一万单词都记住了。
孩子干掉了原著哈利波特之后,正好到了初中,该对科幻感兴趣了。
这个侦探悬疑类,祖宗在哪儿?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啊。
一步步走下来,我们发现,连环画,就没用了。
08
这么个过程呢,妈妈们看,任何一个节点,孩子都不必“努力”;不但不用努力,每一步,孩子都喜欢得不得了:你不让他干,他都要干。
路径。路径很重要。
路径设计对了,学习于孩子,就是一件让人愉快的过程。
END
推荐阅读
童话与绘本《神话,你好》之五:皇娥生少昊
刘兴诗爷爷讲故事之《夜光花和红宝石(下)》先悦读,再成长
悦读带来力量
作为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有很多,最重要之一莫过于让孩子享受悦读。如果您也认同广泛、深度、愉悦阅读对生命的重大意义,有这方面的苦恼或心得,欢迎给我们来稿,一起感受悦读的力量。
愿我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共同探讨孩子的悦读之路。
排版:小童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