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勤
读完蒲松龄先生所著的古典名著《聊斋志异》,印象最好且感触最深的不是书中人物,更不是书中的鬼怪,而是书中那些经作者倾力描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狐狸精。想到自古以来关于狐狸精的诸多负面评价,不禁对蒲松龄先生又多了几分钦佩,与旁人不同,他赋予了狐狸精美好、善良、勇敢、忠贞等优秀品质,读来令人心生欢喜。在蒲松龄的柳泉艺术馆旁边雕刻了一组狐狸像,模样便是大自然中狐狸的样子。而在蒲松龄故乡还流传着这样一段俗话:他们是精灵,谁如果摸了他的鼻子,谁就走运了。所以到了那个地方的人,总喜欢伸手摸一摸狐狸的鼻子,似乎这样,手里身上便会沾染上好运,这估计是蒲松龄先生所料未及的事情。读完《聊斋志异》全书,合上书本,脑海里会留下那么几个狐狸精的形象,会让人觉得蒲松龄先生一定是亲身所见,甚至与之结交,所以才会构思出如此栩栩如生的形象。在蒲松龄先生笔下,只有最纯洁的、最善良的姑娘才会以狐狸精的形象出现的。会医术的娇娜娇娜这个狐狸精出场非常精彩,作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一个娇俏可爱的女孩,“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生姿”,这一句很厉害,既写到了眼神中透露出的智慧,又写到了身姿摇曳时的美态,读者读到此处眼前一亮。那么娇娜出场是做什么呢?是来救治故事中那个胸间肿痛的孔生的。救人这一段更是美哉,细节刻画如亲眼所见,请看,“女乃敛羞容,揄长袖,就榻诊视”,接着“乃脱臂上金钏安患处,徐徐按下之”,之后“乃一手启罗衿,解佩刀,刃薄于纸,把钏握刃,轻轻附根而割……”,无一处不细,无一处不真,这一刻画之细致生动,直令人如看动态图景,更令人对娇娜这一狐狸精形象大生好感。我想,这其中应该寄托着蒲松龄先生对女性的讴歌与赞美,同时无形中又与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刻画女性形象时的细腻生动相联系。古典女子形象,自《洛神赋》开始,甚至更早,从《诗经》中开始是那样的令人向往。爱笑的婴宁毫无疑问,婴宁这个狐狸精形象非常招人喜欢,为什么呢?我认为源于她的性格,爱笑。那么作者是怎么来表现她这一性格特点呢?我们从文中拣选几句来欣赏一下。“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这是婴宁登场时的状态,我记住了那朵梅花;“女过去数武,顾婢子笑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遗花地上,笑语自去。这是婴宁首次出声,一句像个贼,足以引人遐思;“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这是婴宁第二次手执鲜花,我记住了这朵杏花,也记住了婴宁含笑而现的情景。这些描写笑的场面,无一不令人心动,甚至会想假如真的会有这样的姑娘冲你嫣然一笑,你是否心里会为之陶醉呢?除了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笑的场面,文中更有很多对于笑的词语,如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女又大笑、女且下且笑……将女子的笑写得如此生动而有层次,蒲松龄先生着实观察细致,对于婴宁的笑他不吝笔墨,将之刻画成一个天真、烂漫、纯洁的人物形象。相信每一个读过的人,都会记住这个爱笑的狐狸精。读的过程中,读者俨然忘记了婴宁是一个狐女,而心里只记得的她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话说回来,这样的狐狸精有几个凡人会不喜、不爱呢?善良的辛十四娘辛十四娘是一个容貌美丽的女子,原文中这样描写“着红帔,容色娟好”,一句话交代了她的美。再往后文读,作者笔触更深“果有红衣人,振袖倾鬟,亭亭拈带”,“亭亭”这个词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词,你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形态,也可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你会感叹“辛十四娘”真是人间的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形象!我很钦佩蒲松龄先生,他将这些狐狸精的出场都写得与众不同,笔间饱含着太多感情,他同时又让她们有着高于人性的品质。辛十四娘虽然身为一只狐妖,但心地善良,与狐狸父亲和十八个姐妹一同寄住在禅院之中,不同的是她懂得行善积德,以助人为乐、修道成仙为志,希望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脱,当然,最终结局,辛十四娘达到了理想中的至高境界——修仙。这可能是作者蒲松龄先生的美好愿景,同时这些着力刻画的形象应该也是当代女性所追求的形象。一部聊斋志异读完,印象最深的便是这些狐狸精,这是区别于民间富含贬义的狐狸精,而是寄托了最美好的,如真诚、善良、纯真这些品质的形象。除了这几个以外,像《鸦头》、《红玉》,其中的狐狸精形象无不如此。几百年前,可能因为时代的原因,所以作者创作出这些具有一定脱离现实能力的狐狸形象,飞天遁地,无所不能,时隔今日,现实变化迅猛且快速,我们是否依然需要这些美好形象来慰藉我们的心灵呢?这尚未可知。文章最后,借用《鸦头》一文中鸦头的出场来表达心情,“俄见一少女经门外过,望见王,秋波频顾,眉目含情,仪容娴婉,实神仙也。”,狐狸精这样的出场,能不心动么?能不将此记在心里么?再说了,这样的一只狐狸精,你相信她是一个坏蛋么?《攸河文韵》投稿邮箱yxwx.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10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