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虎穴是个成语,潭:深水坑;穴:动物的窝。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出自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但在《聊斋志异》当中记载了一个神医深入虎穴为老虎治病,老虎对人报恩的故事。
云南人殷元礼,精通医术。碰上贼寇作乱,逃往深山里。天色已晚,离人居住的地方还很远,很担心碰上老虎、狼等猛兽。远远见前面路上有两个人,就急忙赶上去。等赶上去后,那两个人问他从哪儿来,殷元礼就告诉了自己的姓名籍贯。两人拱手恭敬地说:“原来是神医殷先生呀!久仰久仰。”殷元礼问他们的情况。两人说都姓班,一个叫班爪,一个叫班牙,是山中猎户。并且邀请他去家里做客。殷元礼正求之不得,就跟着他们一起去了。
不大功夫,来到一座小屋,房子靠着山谷。屋里燃着火柴,才看清二班容貌,样子看起来很凶恶。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听天由命了。又听到床上传来呻吟声,仔细一看,原来床上躺着一位老婆婆,像是有什么病痛。问:“什么病?”班牙说:“嘴里生了毒疮,不敢动,也妨碍饮食,所以才请先生来。”殷元礼说:“容易治。”从药箱里拿出艾草,揉碎了,涂抹在伤口上,说:“过一夜就好了。”
二班很高兴,烤鹿肉招待客人。殷元礼又困又乏,吃饱后就睡下了,头枕着石块。二班虽然诚实质朴,但凶恶的模样让人害怕,殷元礼翻来覆去睡不着。天还不亮,殷元礼就叫老婆婆,问她病情。老婆婆刚醒,自己用手去摸伤口,已经不痛了。殷元礼催着二班起来,以火照明,给老婆婆敷上药末,说:“好了。”就拱手告别,二班又把一块烤鹿肉赠给他。
三年过去了。一天,殷元礼进山采药,迷了路,天晚回家,碰上两只狼,挡在道上。很快又来了一群狼。一只狼把他扑倒在地,其它的狼一哄而上争相撕咬,殷元礼衣服全碎了。殷元礼想吾命休矣。正在危急时刻,忽然传来老虎吼声,吓得群狼四散逃命。殷元礼心想:够倒霉了,没葬身狼腹,要葬身虎腹了。但是老虎并没有吃他,而是径直走开了。
殷元礼害怕狼还会来,狼狈不堪爬起来,跌跌撞撞逃命。这时,遇见一位老婆婆走来,看到他这副样子,说:“殷先生受惊了!”殷元礼向她讲述了自己的遭遇,问老妇人怎么认识自己。老婆婆说:“我就是三年前你救的那个病人呀。”殷元礼这才恍然大悟,请求老婆婆人让他借宿,老婆婆答应了。
到一处院落,天已经黑了,并不是三年前的茅房,进了院子,老婆婆说:“我等你很久了。”拿出衣服袍子,把他烂衣服换下来。摆宴设酒,非常热情周到款待。老婆婆也倒上酒,陪殷元礼喝酒,言谈饮酒都很豪放,不像一位妇女。殷元礼问:“上次所见的两位男子,是婆婆的什么人?怎么不见了?”老婆婆人说:“那是虎子,两个儿子去迎接先生,现在还没回来,一定是迷路了。”
殷元礼被她的情义所感动,开怀畅饮,不觉中喝醉了,在席间酣睡起来。等醒来时,天已经亮了,四面一看,竟没有房子。自己在山洞里,趴在一块岩石上,听到身后有牛一样的喘气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只老虎,还没睡醒。
怕极了,唯恐惊醒它,悄悄逃走了。此时才醒悟那两只救自己的老虎就是二班。
世上有很多关于老虎的成语,都是贬义的。比如为虎作伥、虎落平阳、放虎归山、狐假虎威、三人成虎等。但在这则故事中,老虎是正面的、善良的,可见只要人类善待它们,人与动物是可以和谐相处的。
申明:故事素材取材于《聊斋志异》,首段和末段评论是本人感悟,在于借故事以明理,借故事以化人,借鬼怪喻古今,请不要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1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