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有多少中文版本流传?仅存上半部手稿,现藏于辽宁图书馆
《聊斋志异》有哪些主要中文版本?
《聊斋志异》到底有多少中文版本流传,难以精确统计。在这里,我们只把重要的罗列出来,供大家参考。仅存上半部的《聊斋志异》手稿,现藏于辽宁图书馆。这是蒲松龄生前手录的原稿。
二、影印本
在20世纪30年代,曾由伪满洲国用珂罗版影印稿本其中二十四篇,书名叫《选印聊斋志异原稿》。后来稿本也曾经几次影印:一次是年由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一函四册,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此后,又由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于年影印过一次,十六开本,精装一册,印数只有寥寥三百部。虽然手稿影印本有着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是因为它没有注释和评语,所以并不完全适合于一般读者阅读。
三、初刻本、其他刻本
《聊斋志异》最早的刻本是清乾隆三十一年(年)的青柯亭刊本,也就是初刻本。乾隆三十二年(年),又有王金范刻本刊行。这是“删繁就简,分门别类”的选辑本,共十八卷,分二十五类,收文二百七十六篇。此外,还有乾隆三十二年福建李时宪刻本;道光十九年(年)花木长荣之馆刻本;光绪七年(年)邵州经余书屋刻本。以上所列为较重要者。
四、比较有影响的抄本
1铸雪斋抄本。乾隆十六年(年),历城张希杰(别号练塘)根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抄录了一个本子,这就是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此本共十二卷,有目四百八十八篇但有目无文者十四篇,实际共有文章四百七十四篇。
2二十四卷抄本。其底本当是作者的另一稿本,并参照其他抄本作了校对、复核。此本共有文四百七十四篇(《王桂庵》、《寄生》附合为一篇)这个抄本是年在距离蒲松
1龄家乡不远的淄博市周村区发现的。
3康熙抄本(残)。这是直接根据手稿抄录的本子,分册情况、篇目次序,与稿本全同。文中避康熙讳,不避雍正、乾隆讳。现存四整册,另两册是残册,共二百五十篇。
4.乾隆黄炎熙选抄本。原书十二卷,现存卷一、卷三至卷十一共十卷。其中的《猪嘴道人》、《张牧》《波斯人》三篇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
5清初抄本《异史》。全书共十八卷,收录文章四百八十四篇。铸雪斋抄本、二十四卷抄本、康熙抄本等都曾出过影印本。
五、评注本
《聊高志异》问世以来,评论很多,常见的著名评本有四
1.王士祯评本
王士祯誉满文坛,他是最早阅读《聊斋志异》的名家,也是点评《聊斋志异》的第一人,对《聊斋志异》的评论虽然极简单,但影响较大。
2冯镇峦评本
该评本完稿于嘉庆二十三年(年),但直到光绪十七年(年)才由四川阳喻焜将王士祯、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四家评本合刻面世。
3何守奇评本:现有道光三年(年)经纶堂刻本。
4但明伦评本(现有道光二十二年(年)但氏自刻本。
以上四家评论,各有所长,其中以但、何评本流传最广,尤其是但明伦的评本,相对来说更全面、细致、深刻,也更接近作品的原意。因为但评本不仅有总评,还有夹评、眉批;不仅在篇章、句式、遣词、用字、写作技法等方面有独辟蹊径的品评,而且对思想内容也有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述。
六、注释本
1.《聊斋志异增注》,三让堂刊刻于道光二十三年(年),荟萃了最早的王士祯评本和学界公认最佳的吕湛恩、何垠二家的注释。这部《聊斋志异》是“增注本”(即在正文之外增加了评点、注释的本子)。全书十六卷,共收故事四百二十二篇,卷首有乾隆三十一年(年)余集、赵起杲撰写的序。此版本源流出自赵起杲的青柯亭本。卷端下题中,除题有作者蒲松龄外,还题有评家王士正(祯),注家何垠、吕湛恩。
2张友鹤先生会校、会注、会评本,以及后来的朱其铠先生和任笃行先生的会校评注本等。张友鹤先生以半部手稿本和铸雪斋抄本为主要底本,详尽会校、会评、会注的“三会本”,为《聊斋志异》的研究起了开创性作用。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这部“三会本”,编定为十二卷,合共四百九十一篇(其中“又”篇和附则,均属正文,不作一篇计),连同附录九篇,较通行本增补近七十篇,是较为完备的版本。然限于时代条件,当时未有机会见到后来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以及更完全、更接近原稿的《异史》,因而此版本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显露出来。
七、图本
《详注聊斋志异图咏》(最早由清末上海同文书局石印),全书十六卷,以青柯亭本为底本,吕湛恩注。此版有插图四百四十五幅,均各配有七绝一首。曾先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鸿宝斋等加以改进翻印。民国间,上海扫叶山房也出过。但明伦评本年曾由北京中国书店影印过一次,分上、中下三册。
除以上多种版本外,还应该有许多其他版本在国内流传。据辽宁省图书馆有关数据可以推知,《聊斋志异》其他排印本和选印本多不胜数,因为仅辽宁省图书馆就藏有不下三十种版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1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