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缎舞动,是大海的波浪,甚美。
绸缎揭开,露出黑色的长方形,是海水扑面吞噬而来,一如吉凶未卜的罗刹国……
照一个真真的你,照一个灵魂的你。
谁不是一副枯骨皮囊,
罩一件花花新衣?
谁不是七情六欲,
嘴上却说廉耻礼仪?
谁不是坑蒙拐骗,
却说自己真情实意?
谁不是尔虞我诈,
却说是伸张正义。
江河万古长流淌,
这就是不破的至理!
歌队在几乎每一场都载歌载舞,用狂欢式的庆祝方式展现丑陋的脸孔和扭曲的价值观,他们所呈现的怪诞色彩奠定了整个剧的体裁风格。
这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神鬼怪故事,也影射了古今中外无所不在的人的欲望与贪婪:
在人生的舞台上,有多少人是没有面具的呢?
面具戴久了,那就是脸了...
虚无缥缈的罗刹国位于一座四面环海的岛屿之上。那里住着面相丑陋又行动怪异的罗刹鬼。一个叫马骥的人类遭遇命运安排落难至此,被善良的女罗刹皮里皮敦收留。但并不领情的马骥趁着黑夜逃脱,紧接着就遭遇了女罗刹的兄弟麻里麻达的陷害。这一切厄运并没有结束,马骥又遇到了罗刹国的周通判、打鬼团、目夷大人以及梦魇的纠缠与羁绊。
马骥回家无门,只好画“鬼脸”而做鬼,通过阿谀奉承、阳奉阴违、欺上瞒下、背信弃义、巧取豪夺等手段,成为“鬼王”。他开始觉得“鬼脸”很丑陋,到最后却自我欣赏,而忘记了自己"人"的身份,甚至不愿意回家。
终于,目小红的出现让堕落于此的马骥再次唤起出逃与回归的想法……然而苦海无边,回头也未必见岸,“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果然,我们说着的话,鲁迅先生都说过。
都说这部戏好看,你知道好在哪吗?
《罗刹国》用形体现代表达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罗刹国》一经演出就吸引两类观众的青睐:一类是冲着剧本去的。该剧改编自《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由著名编剧、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黄维若发表于年。曾演出的《思凡之后》《秀才与刽子手》《徽商传奇》等剧都因其对历史剧的探索、对怪诞情境的运用和带有戏曲风格的台词颇具一格。
另一类观众则是导演赵淼的粉丝。《达人未爱狂想曲》《壹光年》《水生》等均体现出他对形体戏剧执着的追随、突破和开掘。
但不管怎样,所有观众在进入剧场的那一刻,心中都留有一个巨大的悬念——文学性如此之强的剧本和不说台词只靠肢体表演的导演手法能兼容吗?
导演赵淼在谈到选择《罗刹国》这个剧本来排演时,提到该剧所富有的当代意义,即“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当守住善良与真诚的本性”。
这是剧本的寓言性体现出来的,而在美学层面上,《罗刹国》最大亮点是采用形体戏剧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戏剧舞台的形体表现力来完成叙事及表意,并将傀儡戏、戏曲、面具戏、当代舞等多元艺术元素有机融入其中。戏里的音乐既有现代的电子音乐,又和传统音乐贯穿到一起。使观众对源源不断的感官享受感到满足,在精神上体会到喜中的悲和写意舞台风格中的诗意。
在赵淼的构想中,《罗刹国》会有两处击中观众内心:
一个是善良的女罗刹鬼救助马骥,在他面临生命危险时把他推了出去,替他挨了千刀;另一个感人之处是马骥在罗刹国堕落的心理过程令人感慨万千。
目小红说:马骥你是人,不该这么堕落下去……
然而马骥早已分不清这是梦魇还是现实。
就像蒲松龄在《罗刹海市》最后的结语中说:“花面逢迎,世情如鬼。”罗刹国的鬼蜮与世间,人与鬼,真假对错,难以分辨。
目小红说:让我们一起逃离罗刹国……
然而你可知道,也许混迹于鬼国之中的,不少都是人。做鬼很痛快,而一旦反悔,便被同类诛之,“异类不得好活”,在人间的你是否也有同感呢?
罗刹国到底是一个存于幻想世界的异度空间,
还是一个与我们生存状态相互对应的平行空间?
罗刹国里的人如何变成了鬼?
而变成人的鬼为何更容不下曾经的同类——人?
鬼魅世界里如何保持不变的人性?
目小红与马骥最后是否逃出了罗刹国?
6月23/24日晚,来宁波大剧院一探究竟!
票务相关
演出时间:
6月23/24日19:30(24日场暂不开售)
演出时长:
90分钟左右(仅供参考,以实际演出为准)
演出票价:
/////元
购票折扣:
本剧目网购享8折,星会卡享7折,最低票价除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9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