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影响 >> 正文 >> 正文

初三语文一日一练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考点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0/7/11

何老师在线知识点/阅读/习作/美文/积累

中考集训第四轮第11训

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考点跟踪

1.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1)居①数月,其马将②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2)策③之不以其道,食④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3)一鼓作⑤气,再⑥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①居: ②将:

③策:④食:

⑤作:⑥再:

①经过②带领③用马鞭驱赶④同“饲”,喂⑤鼓起⑥第二次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yǔB.yù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

B.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

C.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

D.邹忌修八尺有余讲信修睦

(1)①B②A(2)AA项“顾”意思都是“拜访”。B项分别是“同‘无’,没有”“逃跑”。C项分别是“少”“鲜艳”。D项分别是“身高”“培养”。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A.少。例:陶后鲜有闻B.新鲜。例:芳草鲜美

(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

A.苟且。例:故不为苟得也

B.如果。例:苟富贵,无相忘

(3)人孰无过?改之为贵。(王阳明《寄诸弟书》)()

A.仔细。例: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谁。例:吾孰与徐公美

(4)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中庸》)()

A.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有时。例:或置酒而招之

(1)A(2)B(3)B(4)A

4.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战国]《荀子》)()

②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汉]张衡《应间》)()

③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由上面三句话推断“君子”的内涵,下面没有提到的一项是()

A.诚实守信B.重德修身

C.内敛含蓄D.轻财重义

(1)①好②担心,忧虑③当作,作为(2)D第(1)题考查文言文常用词的意思,联系课内学过的词,结合句子意思判断。“善”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出现“王曰:‘善。’”,意为“好”。“患”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出现“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意为“担心,忧虑”。“为”有很多意思,如《小石潭记》中出现“全石以为底”,“为”就是“当作,作为”的意思。第(2)题考查概括能力。内容是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内涵,上题中第①句写诚实守信,第②句写重德修身,第③句写内敛含蓄,只有D项没有提到,故选D。

5.用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称呼右图中的礼仪,正确的一项是()

A.我要向你稽首。(《雷电颂》)

B.(翠莲)向前来深深的道了三个万福。(《水浒传》)

C.范进向他作揖。(《范进中举》)

D.(秦王)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C图片中的“衢州有礼”是“作揖”,作揖是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相对于庶民打招呼的万能性礼节“拱手”,“作揖”礼是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隆重性的礼节。两手抱掌前推,身子前倾30—45度不等,表示向人敬礼。因为不需要触碰手部,它相比于外国人的握手礼有更卫生的特点。然而,近代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人接受并使用握手礼,像作揖这样优美的见面行礼方式却渐渐被中国人所摒弃甚至遗忘。A项“稽首”是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者。B项“万福”是古代妇女行的敬礼,两手轻轻抱拳,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做鞠躬姿势。D项“长跪”是指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

6.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运用之妙,变化无穷。同样是“洗”的意思,因为不同的对象,古人往往选用不同的汉字来表达,不仅表意更加准确,而且意趣更为生动。请将下列义近字与相应的身体部位对号入座。

A.沃()B.濯()C.盥()D.浴()

(1)()身(2)()手

(3)()面(4)()足

(1)D(2)C(3)A(4)B

7.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作注释。

(1)友人惭,下车引①之。元方入门不顾②。(《陈太丘与友期行》)

(2)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人恒过⑤,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引:②顾:

③致:④假:

⑤过:⑥作:

①拉,牵拉②回头看③得到④借⑤犯错误⑥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元方入门不顾()

(2)屠自后断其股()

(3)后遂无问津者()

(4)至若春和景明()

(5)长跪而谢之曰()

(6)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回头看(2)大腿(3)渡口(4)日光(5)道歉(6)背

9.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②怀民亦未寝(《记承天寺夜游》)()

(2)“安”“寝”都是“宀”部首,表明这两个词语较早的意义与哪一事物有关?

(1)①指安身②躺而不睡(2)房子(或:家)。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执策而临之()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未果,寻病终()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四支僵劲不能动()

(6)周亚夫军细柳()

(1)面对(2)选拔、任用(3)随即,不久(4)了解(5)同“肢”(6)驻军、驻扎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同舍生皆被绮绣()

(4)且焉置土石()

(1)旧,原来(2)挑选(3)同“披”(4)况且

12.拓展知识。

(1)请你说出画线处运用的典故在诗句中的意思。

例: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唐]杜牧

意思:指亡国之音。

①报君黄金台上意《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意思:

②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意思:

(2)请你为下列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例: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①芳百世——()

②精雕细刻——()

③伶牙俐齿——()

(1)①指君王的赏赐和厚爱。(招揽人才)②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2)①遗臭万年②粗制滥造③笨嘴拙舌

13.拓展知识。

(1)“断齑画粥”这个成语说的是谁的故事()

A.苏轼B.范仲淹C.韩愈D.欧阳修

(2)小明的爷爷是一位熟读中国古代经典的退休初中教师,他常常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来教导小明。请问小明的爷爷秉持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个流派的观点()

A.法家B.儒家C.道家D.纵横家

(3)小明在阅读鲁迅著作的时候,看到鲁迅评价某部中国古典小说“秉持公心,指谛时弊”,鲁迅先生这句话评价的是下面哪一部小说()

A.《聊斋志异》B.《儒林外史》

C.《水浒传》D.《三国演义》

(4)下面哪本集子是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的()

A.《曹子建集》B.《杜工部诗集》

C.《白氏长庆集》D.《刘梦得文集》

(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句子。请问这阕词可能作于什么节日()

A.端午节B.七夕节C.中秋节D.重阳节

(1)B(2)B(3)B(4)B(5)D

14.根据下列的诗句选择与此对应的节气。

A.大寒B.小雪C.立秋D.小寒E.夏至

(1)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唐]韦应物)()

(2)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宋]刘翰)()

(3)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唐]无可)()

(4)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戴冠。([唐]杜甫)()

(5)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宋]王之道)()

(1)E(2)C(3)B(4)D(5)A

15.拓展知识。

(1)请补全下列成语。

而走险笑大方暴天物

如火如穷兵武钟灵秀

(2)《》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1)铤贻殄荼黩毓(2)苏菲的世界苏菲

小编有话说

感谢朋友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56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