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影响 >> 正文 >> 正文

吕剧中的聊斋戏,您了解多少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0/8/17
病都是吃出来的 弯曲杆菌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11610.html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

“一部《聊斋》半部狐,蒲公着意著奇书,浮白载笔写荒诞,孤愤却作笑谈出……“

蒲松龄生于年,卒于年,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他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蒲松龄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创作出了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集志怪传奇小说之大成,使短篇小说的艺术水平达到空前高度,同李杜诗,《红楼梦》等构成中国文学史上绵延不断的高峰。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堪称一座取之不竭的艺术宝库,历史上改编自这部巨著的戏曲剧目不计其数。在吕剧的百年历史中,《聊斋志异》助力这个年轻的剧种享誉戏曲百花园。其中的巅峰之作要数年诞生的吕剧《姊妹易嫁》,客观地讲,这部经典剧目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生命力远超吕剧的成名作《李二嫂改嫁》。这出戏一经问世,曾先后被80多个剧种移植,这在中国戏曲史上简直就是一个传奇!

《聊斋志异》成就了吕剧《姊妹易嫁》、《墙头记》这样的不朽经典。文革后至80年代中期是戏曲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戏曲人从《聊斋志异》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养分。吕剧《婴翠》、《公孙九娘》、《胭脂》、《牡丹仙子》、《还魂记》的不断问世掀起了吕剧界聊斋剧目创作的一个小高峰。这一时期,省市县各级吕剧团究竟创作和上演了多少聊斋剧目,现在已经很难统计,但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保守估计至少有十几出之多。

《公孙九娘》选段范雅伦演唱

《牡丹仙子》选段朱培德演唱

吕剧中的聊斋剧目有的是移植改编,但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原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80年代初期,山东省吕剧院创作的《婴翠》轰动一时,这出戏捧红了当时的青年新秀邓淑丽。年,栖霞市吕剧团创作演出的《公孙九娘》唱词雅致,文武并重,音乐唱腔透着浓浓的吕剧味儿,据该剧主演、吕剧名家范雅伦回忆,这出戏曾在栖霞巡回演出了整整一年,颇受欢迎。吉林省柳河县吕剧团演出的《还魂记》大胆引进了轻音乐等现代元素,引起了同行和戏迷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5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