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这里是三位书乌的——“东西杂货铺”。今天我们继续和大家分享的是聊斋志异中的《画壁》。
画壁
01
秀才入画
说在古时候的京城,有一对北漂的好基友,一个是名叫孟龙潭的江西人,另一个是一个姓朱的秀才,两个人结识了之后时不时的就会一起出去玩。有一次他们一起出门游玩的时候碰到了一座寺庙,这里的规模不怎么样,殿阁僧房的规模都很一般,谈不上什么气派,而且只有一个老和尚在那里看守庙宇,挺冷清的。
不过两人考虑来都来了,那就仔细的玩玩吧,于是和老和尚商量,打算在庙里投宿住下。
可能是因为庙里香火不旺,没什么收入的原因,老和尚对这难得一见的客人分外殷勤。特地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之后,才带着孟龙潭和朱秀才两个人参观整座庙宇。大殿中不像我们现在这样供奉的如来佛祖,而是供奉南北朝时期的得道高僧宝志禅师。
在周围的墙壁上,两个人看到了精美绝伦的壁画,这也难怪,毕竟大殿正中供奉的不是如来佛祖,大殿的周围再配搭十八罗汉也不是很合适。
壁画中的人物被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人在那里看壁画,就好像是我们现在看照片一样的感觉。其中最吸引朱秀才的壁画是东边墙壁上一群撒花的天女,各个都是大美女。
尤其是其中一个手上做拈花动作的妙龄少女,形象清纯可人,神情充满了柔美的女性魅力,朱秀才不知道怎么了,眼睛一落到这姑娘身上,马上就好像触电了似的,整个人都发呆了。甚至迷迷糊糊的,感觉到画中的少女好像活人一样动了起来。
精神高度集中的朱秀才也不知道触发了什么剧情设置,整个人莫名其妙的开始变得轻飘飘的,双脚离地,就朝着墙上的壁画瞟了进去。
等到他意识清醒过来的时候,发觉自己已经不在庙里了,而是站在一座雄伟的大殿前边,远处的高台上,有一个光着膀子的老和尚正在讲经说法,周围一大群的听众鸦雀无声。
02
画中奇遇
朱秀才正在这发愣的功夫,就感觉有人在身后拽自己的衣服,他回头一看,发现了惊喜,原来是壁画中那个拈花的少女站在身后。她看朱秀才已经回头发现自己了,就做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然后马上转身离开。
朱秀才这有什么犹豫的啊?果断的跟随着这个拈花少女的身影一同离开,生怕这次错过。两个人就这么一前一后,穿庭过院的绕了一大段路,最后少女进了一个小房间。这时候跟在后边的朱秀才犹豫了,直到少女回过头,又举着手里的花招呼他过去的时候,才敢跟进去。
这个房间里边里静悄悄的没有别人,进来之后朱秀才胆子算是大了起来,上去一把抱住了少女,少女呢,虽然有点矜持的意味,但是又不抗拒,于是半推半就的,两个人也不管有没有驾照,就激烈的开起车来。
两分钟后,少女收拾好自己离开了房间,临走之前特地嘱咐朱秀才要老老实实的待在房间里边,不要发出任何声音,等到夜里她再过来。
两个人就这么偷偷摸摸的开心了两天,结果被少女同寝的室友发现了。于是大家只好一起见个面,吃吃饭聊聊天什么的。
席间,少女的室友一起调笑少女说:“你这该开的车都开了,平时上路可得想着带驾照啊!”
在故事发生的明清时期,未婚的少女和已婚少妇在服饰和发型上都有很明确的区分,少女既然已经变成了女人,她的室友们便凑热闹的拿出来各自的化妆品和首饰,给她按照少妇的形象进行打扮。
等到给少女打扮好了,这群室友也觉得自己不适合再留下来当电灯泡了,就开开心心的离开了,把时间留给了少女和朱秀才两个人。
朱秀才这个时候仔细打量起来换了妆容的少女,觉得她这么一收拾,女人味更足,魅力更大了,这一下子,自己开车的动力就更足了。
再加上客人都没影了,这会不开车简直谁都对不起了,可是两个人刚拿好驾照开车上路没多一会就遇到了有人查驾照!
03
半路翻车
一个浑身上下都套在金色铠甲中的高大壮汉踩着通通的脚步声走进了院子,大声吆喝着让院子里边所有的人都出来。朱秀才和少女这时候慌忙的整理了一下半穿在身上的衣服,偷偷的从窗户缝隙往外张望,观察情况。
只见这个高大壮汉一手拎着大棒子,一手拿着镣铐,那副凶恶的嘴脸能把豹头环眼的张飞给衬托出慈眉善目的感觉。
少女的室友,还有很多朱秀才不认识,没见到过的女人都老老实实的在壮汉面前站着听他训话,只听那壮汉问:“都来了吗?”
大家声音整齐划一的回答说:“都来了。”
壮汉紧接着又说:“你们都知道,咱们这个地方不是什么人都能来的!如果有人在这藏匿凡间过来的偷渡犯要立即举报,别看他们可怜,其实那都是危险分子。”
少女的室友大概是此时人群里边最心虚的几个,她们偷偷地用眼神做了下交流之后连忙低下了头,随大流的跟着回答说:“没有。”
但是这个壮汉显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从一个个的女郎面前走过,瞪着眼睛观察这些人脸上的神情,想要找出审讯的突破口来。
感觉到情况的危急了,少女也感到非常恐惧,一边整理自己身上的衣服一边慌张的对朱秀才说:“你马上藏到床底下!”
说完这话,她就打开墙上的小门,头也不回的匆匆逃走了。不知道什么情况的朱秀才只能选择听话,乖乖的趴在床底下,连喘气声都不敢大。过了一会儿功夫,就听见壮汉那沉重的脚步声进入了房间里边,然后很快就出去了,确认自己没被发现之后,朱秀才的心情放松了一些,但是他还不能动弹,得继续在床底下安静的趴着,因为那壮汉虽然走了,但是房子外面总是有来来去去说着话的人,他生怕一旦自己发出什么声音,就会被人发觉。
这么又担心又害怕的趴着,时间一长朱秀才就开始感觉难受,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出现了眼花耳鸣的幻觉,到后来整个人都神志不清,直接失去了知觉。
04
幻境显心境
故事的另一边,孟龙潭发觉自己看一眼壁画的功夫,朱秀才就没影了,感觉很奇怪,就急忙问老和尚,自己这个同伴哪里去了。
老和尚高深莫测的一笑,说:“朱施主去听高僧讲经说法了。”
孟龙潭就很好奇,我们俩一起进的这个庙,庙里就一个老和尚,你老朱跑哪去听高僧讲经了?于是他追问老和尚:“这个得道高僧在什么地方讲经呢啊??”
老和尚一边笑着回答说:“不远不远。”一边用指头弹着墙壁呼喊朱秀才:“朱施主,去的很久了,快回来吧。”
接着就看见壁画上慢慢的浮现出了朱秀才的形象,之后朱秀才慢慢的从壁画上飘了下来,但是整个人就像是庙里的泥塑一样,木呆呆的十分僵硬,人不扶着根本就站不稳,而且两个眼睛没有也不聚焦,看起来就像是死鱼眼似的。孟龙潭被吓的不轻,急忙按人中做人工呼吸的一通急救操作,把朱秀才给救醒了,又问了他刚刚的经历。
听朱秀才说完这魔幻的经历之后,孟龙潭极度的吃惊,急忙带着好奇心在壁画上寻找朱秀才刚刚说到的那个拈花少女。结果两人发现那少女已经不再是青丝挽髻的少女发型,而是朱秀才失去意识之前看到的少妇形象了。
本来就已经受惊的朱秀才这下子又受到了二次的惊吓,急忙跟老和尚寻求解答。老和尚笑着跟他说:“幻境这东西都是从施主你的内心中长出来的,找贫僧我解释,不是南辕北辙么?”
孟龙潭和朱秀才在经历了这么魔幻的事件之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但是有一点,觉得这庙太过邪门,便放弃了借宿的打算,匆匆的离开了。
旦哥评说
画壁这个故事很有文艺电影的氛围,情节与人物关系并不是重点,整个故事在凸显的是幻境的画面和感觉,就像是那部著名的烧脑电影穆赫兰道一样。
这种注重感觉和画面的表达,更多的是在呈现自己内心当中难以用语言表述的部分,从这个角度讲,幻境和梦境,其实都有着相同的作用。就好像老和尚同朱秀才说的那样,幻境也好,梦境也罢,都是从自己的内心中生长出来的,要如何去解释,还是得依靠自己。
故事中提到的被供奉在大殿里的宝志禅师,就是一个善于用幻境诱导人呈现真实想法的人。他生活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传说齐武帝为人残暴,滥用酷刑,宝志禅师就是利用幻境呈现出了齐武帝对于酷刑的恐惧和依赖,劝服诱导他放弃了这种方法。
或许蒲松龄先生提到他的用意就是在暗示朱秀才的遭遇,这个人将在壁画里直面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以及用于压抑欲望的恐惧。
我们的内心中潜藏着许多的东西,这些或明或暗的存在,都将影响到我们现实的生活,当生活出现问题的时候,或许我们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中有一些自己无法直面的东西呢?
东西杂货铺,货杂铺东西。
如果你刚好拥有一段想自己消磨的时光,欢迎来坐坐。我是老板娘宇涵,不论是晴是雨,我在这里等你。
喜欢听音频的客官可以光临我们在喜马拉雅设的分铺。这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