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聊斋志异的讽刺背后究竟让我们学会了什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2/12/8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82.html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郭沫若先生评价这本书“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本书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但是全片大多数却是以描写爱情为主题,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礼教的精神。但是这本书又流露出当时作者时代的法律思想,可以说这本书跟《红楼梦》放在一块就能看出清朝时期的社会环境。虽然这是一本可以说是蒲松龄对当时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发牢骚的作品。

蒲松龄

但是在作者的笔下也有不少好官,蒲松龄大多数用老虎等凶狠之物比喻当时的贪官酷吏,但是又根据自己的法律思想塑造了不少为民为国的清官,那么,问题来了,在蒲松龄眼中,法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细读他的《聊斋志异》我们能看出以下几点:

l重视狱颂。他在书中批判制造冤家错案的昏庸官员,赞扬能够澄清冤情的清官,认为“痌瘝之念,积于中者”“随在留心”。

影视版《聊斋》

l勿滥用酷刑。认为刑罚只是辅助工具,要以人的智慧与心性智取,在小事上反对以少牵多,在大事上秉公执法。

《聊斋》chahua

l一定要断案公正,在《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妖魔鬼怪就是因为冤假错案产生的,虽然是作者的想象,但是也看出我们中国古人对待刑事案件的态度,辛辣地指出了当时的黑暗的社会环境。

《聊斋志异》

所以在《聊斋志异》中我们能看出这本书向我们传达的法律思想其实就是蒲松龄的内心思想,从蒲松龄的人生经历来看,《聊斋志异》有些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但是我们也能从这些不满中分析出当时的社会环境,所以蒲松龄就寄希望于自己的这些法律思想能够被当时的统治者重视,虽然自己是一介平民。

虽然蒲松龄在塑造自己理想中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中集中体现了他的法律思想和贤人政治理想,但是他却忘记了袭击所在的社会背景,既没有从根本上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彻底的揭露和批判,又没有实际性的进行对封建帝王进行反应。但仅凭他的小说的流传后世我们就能看出其提出的“实心为政”、仁智儒雅等风清气正的社会应具有的特点,假设当时的封建帝王看到了这片讽刺意味的小说,我们可以想象纵然帝王内心有所不满,但是也会对当时的社会律法进行改革,这样来说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积极的进步意义。

就连对今天我们的法治建设和廉政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我们现在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社会背景下,“打老虎,拍苍蝇,抓狐狸”这些或许就是《聊斋志异》带给我们的法律启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12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