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位侍郎名叫毕际,他邀请《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和一位尚书到他家做客。宴席上,尚书提议饮酒对诗,要求三字同头,三字同旁,韵脚不限。毕际是东道主,首先咏道:“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因蒲松龄和那位尚书正好分坐在左右,他巧妙地将宴席上的情况咏入诗中。
尚书是个贪官,平日目中无人,欺压百姓。他接着咏道:“三字同头官宦家,三字同旁绸缎纱;若非朝廷官宦家,水人能穿绸缎纱?”其诗大有盛气凌人之势。
蒲松龄深思片刻,高声吟道:“三字同头哭咒骂,三字同旁狼虎狗;山野声声哭咒骂,只因条条狼狐狗!”诗中用“哭咒骂”反映了劳苦人民的一片怨言,用“狼狐狗”来映射像尚书一样的贪官。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1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