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对我国的四大名著有所耳闻,也沉醉在四大名著所描绘的故事当中。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反映了每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四大名著中所蕴含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人人皆知《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但早先时候流传的是六大名著,只不过后来因种种原因删掉了其中两本。那么建国以后,为什么六大名被删成四大名著,而删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这当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四大名著
明代时,有一位名为王世贞的文学家提出了四大奇书,更是将《史记》、《庄子》、《西厢记》和《水浒传》列在其内,但被另一位文学家冯梦龙反驳。冯梦龙反驳的理由是,四本书都是不同类型的书,不管从哪个角度都无法比较,又怎么被列为四大奇书。
于是冯梦龙从自设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四大奇书,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列在其中。因为这些书籍类型均为小说类,也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类型,因此等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四大奇书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到了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和传播发展到高峰,各类小说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随着小说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四大奇书,又新添了两本凑成六大奇书,这新添的两本书籍就是《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清朝广为流传的六大奇书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以及《儒林外史》。
而《金瓶梅》之所以被踢出奇书,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古时候的人过得都十分保守,而《金瓶梅》当中又有太多不合时宜的描写,所以世人都无法接受像《金瓶梅》这样的书籍,将它踢出奇书行列也无可厚非。
建国后,为了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于是出版社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印刷图书。但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经济条件较差,暂时不能印刷所有的六大奇书。最后,出版社决定先挑出四本奇书印刷发行,也就是《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和《水浒传》。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四本奇书一发行就收获了大量好评,国内的出版社也都开始印刷这四本书。久而久之,这四本奇书在民间的流传得越来越广,加上另外两本书一直没有印刷,四大名著也由此而来。
《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出自蒲松龄之手,是他一生耗尽心力创作出来的作品。蒲松龄从小就对民间的鬼神故事颇为喜爱,有传言说蒲松龄为收集写作素材,开了一家茶馆,专门用来收集的故事,来喝茶的人不用付钱,只需要讲一个故事就够了。
长此以往,蒲松龄收集了不少离奇的故事,他把这些故事进行二次加工整理,收录在《聊斋志异》中。后来,蒲松龄开始撰写狐鬼故事,直到他40岁才将手稿整理成书,也就是后来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的创作耗费了蒲松龄大半生的精力,是他最为珍视的作品。
《儒林外史》的作者则是自称“文木老人”的吴敬梓。吴敬梓在当年的科举经历中,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颇深,因此他憎恶那些沉醉于功名利禄的士子,将自己对科举的不满悉数写在《儒林外史》中。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通过描写不同的人对“功名利禄”的不同表现,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对当时的吏治和科举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除了描写黑暗面,《儒林外史》也称赞了少数坚持自我的人,歌颂了人性的光辉。
《儒林外史》在后世的评价颇高,后来更是被翻译为多种语言传播到国外,受到世人盛赞。对于《儒林外史》,曾有人说它能与薄伽丘、狄更斯和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巨大贡献。
删除的原因
《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两本家喻户晓的书籍,为何会被删除?这当中有着不小的门道。
众所周知,《聊斋志异》讲述的大多是人鬼之恋,并不符合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加上当中的内容大多描绘爱情,不利于青少年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再者,《聊斋志异》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清朝,那时清朝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蒲松龄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聊斋志异》。而建国以后,国家也剔除封建思想,所以《聊斋志异》只能作为娱乐小说供世人一乐。
而《儒林外史》不能作为名著发行的原因是讽刺的辛辣度过高,且不利于青少年的学习。在清朝时,大部分人不再为了理想而科考,而是为了功名利禄科考。人们不再为了提升文化素养而阅读书籍,而是将它作为考取功名的工具。
《儒林外史》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创作而来,书中含有大量讽刺科举弊端的内容,过于负能量,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且书中对科举的讽刺辣度过高,不利用学生正视学习,容易让学生排斥学习。
在笔者看来,删除《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的做法不无正确。人在青少年时期正处三观形成时期,这时他们的思想极易遭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被一些不好的书籍影响,那么他们的人生就会走向不同的方向,所以《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不能被列为名著,但这两本书可以等他们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以后,再进行阅读。
小结
虽说《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不能列为名著,但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不容小觑,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对这两本书都十分赞赏。
其实,不论是“四大名著”还是“六大奇书”,都是基于各个时代的背景,都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都值得我们去阅读。只不过,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聊斋志异》和《儒林外传》还为时尚早,最好还是长大以后再看,以免受到不好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1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