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初一积累之古聊斋志异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0/6/15
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https://m-mip.39.net/nk/mipso_4892466.html

鬼怪一直是人们所恐惧的东西,哪怕现在科技如此发达,我们也不得已知晓它真的是否存在,对于一些怪力乱神的东西,人们天生会有一种敬畏感和神秘感,而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于自然界中一些无法解释的事情,往往会诉诸鬼神。

因此,在古代,研究鬼神的人就有很多,理所当然,产生的文学作品也不在少数,今天我们要积累的《聊斋志异》就是其一。

一、了解作家

蒲松龄(年-年),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室名聊斋,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人。代表作为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共8卷、篇,约40余万字。

二、熟悉作品

《聊斋志异》的“聊斋”是作者蒲松龄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指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传说蒲松龄在路边设一茶摊,过路之人给他讲一个故事即可免费喝茶,而他将路人所讲的故事整理成册。因此《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志怪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三、知晓主题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耗费40多年心血完成的鸿篇巨制,内容多样,所涉及的主题也丰富多彩。《聊斋志异》不仅仅是一部志怪小说,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主旨更为深刻、值得人们研究。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孝悌忠顺篇(弘扬儒家思想)

2、科举教育篇(暗讽科举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

3、吏治公案篇(揭露许多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4、爱情婚姻篇(表达了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和忠贞爱情的赞美)

5、友情节气篇(“义”和人的气节)

6、逸闻劝善篇(规劝世人从善弃恶)

四、文本精选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五、文本解析

本文第一段写遇狼,第二段写惧狼,第三段写御狼,第四段写杀狼。

其中最精彩的是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这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一狼径去”,另有图谋;“犬坐于前”(这里的“犬”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像狗一样),牵制屠户,更见出狼的狡诈。“目似瞑,意暇甚”,演得逼真,气氛似有所缓和。“暴起”“刀劈”“毙之”,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到这并未让人松口气。“转视积薪后”说明屠户已深刻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一狼洞其中”终将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再点狼的狡诈阴险,“乃悟”说明斗争使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认识。

文章告诉我们,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当我们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六、推荐阅读

NationalDay

蒲松龄:《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年。

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天池注,孙通海、于天池等译,中华书局,年。

七、思考

NationalDay

概括文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扫码进群领资料啦!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5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