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ldquo阴阳怪气rdquo中的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0/9/9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7.html

锦衣玉食的九五至尊,变成灰头土脸的穷酸秀才,这可能吗?

做人的时候不太可能,但做戏的时候很有可能。

张铁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首播万人空巷、重播热度不减的《还珠格格2》里,他是“皇阿玛”乾隆帝,在缔造“铁三角”的《铁齿铜牙纪晓岚》里,他是中庸治理、驭下有方的康熙帝…

曾多次出演过多位帝王的他,在年的电视剧《聊斋先生》里,摇身变作盼将学识货与帝王,却毕生无缘宦海的蒲松

(两句话概括蒲松龄:活到老考到老,活到老写到老。)

在剧中,两个甜甜酒窝的张铁林粗布长衫,咸菜配粥,长途骑驴,近路行脚,平民气息十足。

(高头大马是有钱人的门面。穷秀才蒲松龄只能春风得意“驴”蹄疾,兴高采烈中夹杂着挥之不去的心酸。)

奈何张铁林与各类天子角色过于严丝合缝、深入人心。所以,当《聊斋先生》里和蔼可亲的学者风范映入眼帘时,也有些许不怒自威的帝王之仪呼之欲出。

(张铁林抱着客串的亲闺女,仿佛是微服私访的“皇阿玛”抱着童年版“小燕子”。)

一、世事浮沉苦作甜,星移斗转幻亦真

《聊斋先生》将《聊斋》的若干故事托于蒲松龄的梦境,和他应试、持家、著书、教习、斗官、助民等现实经历交织并行,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戏说了这位杰出民间文学家历尽沧桑、饱经风霜又波澜壮阔的一生。

蒲松龄学庄严肃穆的孔孟之道,也好不登大雅的奇闻逸事。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平常人的梦来如流水去如风,不知所来和所终。蒲松龄的绮梦噩魇却与平日见闻别无二致,都成了文章的种子,飘飘悠悠地在头脑中落地生根,待他深耕细作后碧芽抽穗,蕾结成状鬼赋神的《聊斋》。

(这个精心炮制的鬼脸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以二十多年前的影视技术,“神出鬼没”的《聊斋先生》因陋就简,但绝非粗制滥造。)

沟通神、人、鬼三界的《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云集众多美丽生灵,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围绕《聊斋志异》创作历程而展开的电视剧《聊斋先生》也集合了赏心悦目的一众美女演员。

例如以《甄嬛传》中“端妃”一角盛极一时的李宜娟,以《情深深雨濛濛》中“梦萍”一角声名鹊起的乐珈彤,小品作品比戏剧作品更广为人知的牛莉等。

(真美女不惧脂粉污颜色。20世纪末土气又糟糕的妆容无损牛莉的标致面孔。)

那时,这些姑娘是青春少艾,风华正茂。俏生生水灵灵的小模样,扮成妖精神仙真真是勾魂摄魄。

才子佳人最般配,红袖添香读书好。在《聊斋先生》里,文采风流、举止倜傥的蒲松龄艳福不浅。

他先和萍水相逢的表妹雪倩一见钟情,后与父母之命的贤妻刘氏夫唱妇随。作为淄川才子,他被五彩纷呈的各路佳丽芳心暗许;作为鬼狐居士,他被姹紫嫣红的异族美人前呼后拥。

(蒲松龄陷入官非时,表妹雪倩和妻子刘氏一同祈祷,盼望他平安归来。)

面对狂蜂浪蝶,蒲松龄深知欲望不能淹没操守和责任。

他幻想小说人物可以打情骂俏、宽衣解带、为所欲为,轮到自己被邻家小妹投怀送抱却不曾逾矩,即使置身梦境被妖媛仙姝盛情款待也恪守礼数。

(《聊斋先生》将蒲松龄塑造成有底线的好色之徒,有怜香惜玉之意,无拈花惹草之举。)

蒲松龄醉心虚构的洞天福地,也潜身真实的凄风苦雨。

他一边为清廉如水、励精图治的循官建言献策,一边与利滑如油、作威作福的奸佞斗智斗勇,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其应试之文亦如其人,放浪形骸,辛辣畅快。或如一座突兀孤峰,有嶙峋怪石,有悬崖峭壁,有陡直云梯;或如一片青青竹林,节节如骨,叶叶如刀,林中藏人,锋芒毕露,心惊肉跳。

人生也不会处处得意痛快。他三年一度的大比就总是状况不断,不是亲友横祸、流年不利,就是遭小人算计、越幅违规。每每铩羽而归时,这位雄赳赳气昂昂的山东汉子也不免垂头丧气。

(因为爱憎分明的真性情和一本独树一帜的《聊斋》,蒲松龄怀璧其罪。伪君子、真小人层出不穷,比妖魔鬼怪还防不胜防。)

屡败屡战的考生多如牛毛。其中,一位苦熬近六十年、落黜约二十次的老秀才特别令人唏嘘。

他白发历齿、衣衫褴褛,一番椎心泣血的剖白饱含不俗的见地与斐然的辞采。然而,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与日俱增的渴望和长年累月的失败将他撕扯得支离破碎,在坐立不安的精神恍惚中,他举身投井,灵与肉都化为乌有。

这个表里虔诚、苦其一生也未能中举、惶惶不可终日中自绝于世的可怜人,是科举大军的缩影。

(老秀才声泪俱下,道出莘莘学子的共同心声。)

世家子背靠大树好乘凉,买卖者斤斤计较有钱粮。寻常百姓想出人头地,只能苦修文武艺。

谋篇布局不若行军作战时刀头舔血般命悬一线。可推敲斟酌也殚精竭虑,于己是绞尽脑汁的损耗,于人是费尽心机的博弈。

科考是未来可期的挣扎,也是漫无边际的刑期。有人千锤百炼后如愿以偿,有人千刀万剐后抱憾而终。前者沧海一粟,后者浩瀚汪洋。

无怪乎赵嘏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杜甫说:“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除了居高临下者,还有谁能胜券在握?

苦读经史,以求闻达;金榜题名,为官从政。这是殷殷父母心,也是拳拳蒲家训。蒲松龄不能不从,但以为儒家济世经民,释家普度众生,道家独善其身,条条皆是人间正道。不过,以小说家为归宿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蒲父一再强调仕途是正道。其实仕途未必是唯一的正道。)

张爱玲在《我的天才梦》中写道:“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将天赋发扬光大,是天选之人与生俱来的职责和生存于世的意义。蒲松龄没有这样的觉悟,却循迹而行,终生不废吟咏。

他亦庄亦谐的言谈四座皆春,大俗大雅的文章脍炙人口,一本天马行空的《聊斋》更是金声玉振。

(科举是蒲松龄的生命,一目了然,《聊斋》是他的灵魂,意味深长。)

此书在西施粉黛气和关西大汉味中脱颖而出,携商彝汉尊、斑驳陆离的雅和雪山初晴、草石灵气的峭,如空谷足音,秀拔天外,不比寻常,非同凡响,为他挣得文言短篇小说创作圣手之名。

文能载道亦能惹祸。

戴名世写《南山集》被处斩,株连百多人;吕廷庄的文集被烧毁,尸身被开棺鞭笞;蒲家先祖也曾因笔头功夫得罪过元朝皇帝图帖睦尔和朝中重臣。

蒲松龄铁骨铮铮,傲气凛凛,操着如椽大笔借神鬼怪事指桑骂槐,矛头直指不公不义之人,对财阀要员也颇多微辞。

峣峣者易折,耿直的人泰半活得辛苦,特别是耿直的文人。幸而康熙年间“文禁稍宽”,尚未大兴文字狱,不然蒲松龄未必能寿终正寝。

(知夫莫若妻。提心吊胆的刘氏唯恐桀骜不驯的蒲松龄因文获罪。)

二、襟抱宏才未伸展,笔墨纸砚染风尘

历史上的蒲松龄生性聪颖、资质醇厚,是舞文弄墨的好材料。

他出生于山东淄川的一个科举相继的书香门第。蒲家因从未有过举人进士,而对功名心仪已久,渴望渐深。蒲磐博学洽闻但止步童生,只能望子成龙,尤其看重资质醇厚的三子蒲松龄。

(蒲松龄在蒲家是他这一代中最有希望蟾宫折桂、一路青云的优等生。)

蒲松龄确实争气,未及弱冠就连得县、府、道(院)试的案首,摘下小三元桂冠,跻身秀才之列,一时风头无两。

这本该是星运已动、鸿图大展的开始,不料却成为盛极而衰、急转直下的先兆。

此后他屡试不中,“年年交战,垂翅而归”,得王士祯等名士举荐也无济于事。一直到七十二岁,才领到“贡生”的安慰奖。

(秀才落榜笑是哭。)

造成其仕途不成的主观原因大致有三点。

首先是他的文章不合时宜。

他参加道(院)试的题目,是出自《齐人有一妻一妾》的《蚤起》。本应作篇议论文,他却按照八股文的制式写出一篇妻子跟踪丈夫的悬念小说。这篇规则之内别出心裁的文章,得到时任山东学道的施愚山赏识。施公评价其文“首艺空中闻异香,百年如有神。”“观书如月,运笔如风,有掉臂游行之乐。”盖因施公不仅是“南施北宋”之一的文学大家,还是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慈爱长者。

施愚山的提携不仅立竿见影,还很可能是蒲松龄完成《聊斋志异》的一大助力。因为,权威的认可使他意识到:自己不落窠臼的观点和举措是有价值的。

这是他人生的大幸,也是他科考的大不幸,因为他再没有遇到第二位如此慧眼识珠又开明大度的伯乐。

(千里马可求,伯乐可遇而不可求。)

也许他并非每篇应试之文都如此标新立异。但是,他与僵化八股文背道而驰的活力和灵性难以掩饰,总会在行文时留下蛛丝马迹。

在康熙皇帝主张八股文经世致用,强调“骚人词客,不过技艺之末,非朕之所贵也。”的情况下,他的落榜也顺理成章。

其次是他俗念未泯又用心不专。他一方面有光宗耀祖、金榜题名的雄心壮志,一方面又不务“正业”,在造奇设幻、填词编曲上倾注心力,“可怜无补费精神。”

从街知巷闻的山东才子到震古烁今的小说巨匠,从炙手可热的魁首秀才到止步于此的失意书生,大抵是成也《聊斋》败也《聊斋》。

(道理一清二楚,行事一塌糊涂。)

此外,还有他恃才放旷、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的鲜明性格。

考生们争先恐后地代圣人立言,做歌功颂德的百灵鸟,特立独行的他却偏偏为蚁民发声,做痛陈时弊的啄木鸟。

他做不到去棱角、装糊涂、趋炎附势,也没有暗箭上弦、明刀入鞘的冷头脑。

遗世独立的超凡脱俗和急公好义的热心肠可能是为人之贵,却与审时度势甚至见风使舵的官场作风相去甚远,所以他注定仕途失意。

(投上所好的白丁步步高升,乐善好施的鸿儒明珠暗投。电视剧《聊斋先生》也是一部“官场现形记”。)

没有俸禄养家糊口,蒲松龄只能另寻生计。他做过幕僚,更长久的职业则是私塾先生,“小人国里称尊长,蜜蜂窝里自为王”

他在毕家坐馆近三十年,把教导子弟、处理事务、代笔毕家贺吊往来的应酬文字等处理得妥妥当当。东家待他有礼有嘉,藏书万卷任览,雅室一堂尽享,对他的创作大有裨益。

(白日授业,深宵撰文。孤灯荧荧,思绪冥冥。)

忠于本心的蒲松龄,在文艺创作上一日千里,但他在仕途上一落千丈,始终屈居孙山之后。

自古忠孝难两全,文运与官运又何尝不是如此?文坛熠熠生辉的大小“李杜”,两宋“苏辛”,概莫能外。

他们虽然行路崎岖,好在年富力强时就步入仕途。有些人则是垂暮之年才堪堪和仕途扯上关系。

前有宋朝仁宗榜上除名,香国里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柳三变,后有清代各方褒贬不一,市井间文不加点的鬼狐知交蒲松龄。

不过,最惨的还是官场金字塔末端的蒲松龄。柳永至少有及第为官的经历,他可是不曾中举也不曾有过一官半职。

蒲松龄七十四岁那年,儿孙们请画家朱湘麟给他画了幅戴官帽穿官服的画像过眼瘾。他题词:“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表示自己一事无成,无地自容。

某种意义上说,他作《聊斋》不仅是“喜人谈鬼”“雅爱搜神”的兴之所至,也是痛苦的缓释,扭曲的疏解,憋闷中的呼喊,渴望中的呼唤。

(壮志难酬不妨文思涌动,声嘶力竭还有笔墨传音。)

汗蚌育珍珠,病牛结牛黄。毕五脏六腑之郁的《聊斋》也是一剂免虑化淤解闷的良药。

它囊括怨言狂语和妄思艳想,包罗社会黑暗和众生丑态,但铺陈的世情、民情、风情,手足情、亲子情、男女情以及狐鬼情,却是非大手笔不能为之的红尘绝唱。

作为口语智慧向案头文学转化的一次飞跃,《聊斋》到底是靡靡之音还是琳琅之声,会蹉跎岁月还是醍醐灌顶,关键在于用者的意图和方式。如同金钱可以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却因此被赋予“唯利是图”“万恶之源”的贬义。事实上它可以助纣为虐,也可以匡扶正义,本来是文明演进的表现,而非道德沦丧的产物,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方为上策。

一样米养百样人。四书五经陶冶出经纬之才,感染出迂腐文人,也意外培植出蒲松龄这样离经叛道的书生———持满腹经纶怪力乱神,驾肉体凡身驰骋幻境,开辟与正统背道而驰的“异端邪说”时人多侧目而视。

御笔钦定的状元们显赫一时,有的甚至是连中六元的叹为观止。然清代天子门生已然过百,各朝总数更是车载斗量。而清官良吏亦是恒河沙数。

日月走马中他们已然面目模糊。

聊斋先生这个落魄书生,却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界魁首,历久弥新的浓墨重彩,实至名归的惊心动魄。

(创《聊斋》之风,留异史之名,蒲松龄“一部傲文坛”。)

所谓文如其人,反之亦然。

《聊斋》与蒲松龄一样,有鲜活血肉,有纯净灵魂。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力透纸背深入人心,有开卷爱不释手,读罢余音绕耳的神奇魔力。

蒲公亦与作品一样出人意表:原期望年少有为显亲扬名,实际是前途厚养大器晚成。

怀玉带青纱伴君王之想,成《聊斋志异》飨读者之举。未能腰金衣紫的聊斋先生有一书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足彰才志。

三、为南来北往之人,写神出鬼没之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货殖本性,也是人之本性。

家中兄嫂心急火燎地争产夺业,乡绅土豪不辞劳苦地卖官鬻爵,贪官污吏搜肠刮肚地中饱私囊。

蒲松龄无力效法也无愿效法,居陋屋、着粗衣、饥饱无常,钟鼓馔玉、笙歌佳酿是可望不可及,于是感叹“口腹喜新皆厌频,人生丰约何不均?”“贫家一饱犹未足,富人弃掷不复陈。”

(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蒲松龄喜食大葱蘸酱卷煎饼,有《煎饼赋》为证。)

好在物质和精神可以各自为政。有了方寸书斋和笔墨纸砚,就有了他肥沃的心田。

一辈子是平民的蒲松龄,一辈子都在为平民写作,实用的有《日用俗字》、《婚嫁全书》等,娱情的有《姑妇曲》、《穷汉词》等,当然,名声最响、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还是《聊斋》。

落笔成章的前提是纷至沓来的灵感,灵感的前提则是天赋和生活,天赋捉摸不定,但生活相对容易掌控。手头拮据的蒲松龄不能四处采风,便另辟蹊径,从风尘仆仆中淘捡素材。

蒲松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雨果说,只有想象力这一种精神机能可以自我深化,并深入对象。

想象力这个伟大的潜水者,是蒲松龄的忠诚伙伴,陪他穿透“之乎者也”的森严屏障,随他上穷碧落下黄泉,坐地日行八万里,于寂静中听天籁,于荒寒之境中作皇皇《聊斋》,“既非自叙之文,而尽描写之致”。

《聊斋》中篇幅最多、也最为看客津津乐道的,是君情缱绻,深叙绸缪的爱情故事。

蒲松龄厚待男儿,赐他们慧丽鸾俦,但前提是,此子必须纯良正直。他最青睐两类男子:一种是豪爽直率之人,如《花姑子》中的安幼舆、《伍秋月》中的王鼎,上天入地、赴汤蹈火;另一种是纯朴老实之人,如《青梅》中的张介受,《阿宝》中的孙子楚,爱而不移、情浓不化。

他认为,男子可以不拘小节、其貌不扬、出身低微,但一定要有所为也有所不为,万万不可纵欲无度,否则必遭天谴。所以,那些德行有亏的斯文败类,像是收留自称是逃妾的女鬼的王生(《画皮》),以及与化身为寡妇的狐女交媾的董生(《董生》),皆是下场凄凉。

蒲公也怜惜千百年来被父亲、丈夫甚至儿子所驱使(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百年苦乐由他人”的薄命女儿。

他对男子和女子一视同仁,看重品性而非外表、出身、职业,只要她们行思有道,无论是鸦头这样的良家子还是细侯这样的烟花女,都会被调度好姻缘。他为她们着想,满足她们郎情妾意的夙愿,甚至允许她们将取向指向同性——《封三娘》里丽容慧心的闺秀和仙阶有路的狐女“偕归同榻,快与倾怀”,品纯情挚爱,尝聚乐离苦。

(《聊斋》具有尊重、正视和善待女性的先锋思想。)

《聊斋》洋洋洒洒地讲述人与同族或异类的情生意动,又不拘泥于鸳鸯蝴蝶的旖旎芬芳,还宣扬天官阴司为人世伸张正义的雄伟壮烈,歌颂勇士侠女为亲朋报仇雪恨的忠孝节义……

花前月下的缠绵悱恻、快意恩仇的拨乱反正、催人泪下的人情义理……无不振聋发聩、荡气回肠。

揭开《聊斋》或美艳绝伦或狰狞可怖的画皮,它汩汩流淌的精血发出活物生灵真挚美好之空谷足音,纵横交错的骨骼构成善恶各报泾渭分明之井然有序,蓬勃跳动的心脏附着不畏陈俗直抒胸臆之慷慨激昂。

(《褚遂良》篇讲述狐仙为报唐朝名臣褚遂良的恩典,与他转世投胎的赵姓书生结为夫妻。)

在扑朔迷离的趣味中,埋伏醍醐灌顶的真谛;在文学艺术的审美中,倾注现实生活的启迪;在浓淡相宜的描绘中,勾勒复杂多变的人性……

一言以蔽之,即引人入胜的浪漫主义和发人深省的现实主义双剑合璧。

互文的表象和意象是《聊斋》的精髓,是其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显示了聊斋先生“取熔经义,自铸伟辞”的英明大气。

《聊斋》博采历代文学的核心要义,去芜存菁,自成一派。

相较于四大名著,它拥有《三国演义》的勾心斗角和波诡云谲,《水浒传》的血气方刚和尚义任侠,《西游记》的古灵精怪和百炼成钢,更是后来者《红楼梦》中痴缠情怨、家族兴衰、因果循环的一大启蒙者。

(《聊斋》吸收六朝志怪小说的神秘理念,承袭唐传奇的腾挪跌宕,但摆脱了“明神道”的迷信意识,将幻像与实在紧密相连。)

此书是聊斋先生个人功绩的巅峰,也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封顶之作。它的刊行使我国文言小说再度蔚兴,志怪传奇类小说的繁荣新景尤为突出。效仿者似过江之鲫,如袁枚的《新齐谐》(原名《子不语》),打擂者似雨后春笋,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可惜无出其右。

经久不衰的《聊斋》被改编成多出(部)戏曲和影视作品,以视听盛宴开枝散叶,还被翻译成60种以上的语言,福泽全世界。据不完全统计,张爱玲、鲁迅、芥川龙之介、太宰治、安冈章太郎等一大批海内外名家都曾借鉴过此书的技法和思想。

(图为汉法对照版《聊斋志异选》。法国汉学家克罗德·罗阿称《聊斋志异》是“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平生难得鬼狐志,笑看红尘泣聊斋。

经验哲学家阿奎拉说:“我们今生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超越今生。”

集腋为裘录幽冥,浮白载笔书孤愤的聊斋先生,显然做到了。

?作者

尤兰达

欢迎分享和转发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侵权必究

转载/合作请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6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