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作者 >> 正文 >> 正文

东营ldquo齐鲁怪才rdquo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1/3/3

邱二斋,名邱欀、字澄翠、号二斋,山东乐安县石辛镇(今东营市广饶县石村人)。有关邱二斋的故事,在长期的辗转流传中,难免有改变了本来面目的地方。有些故事不一定是事实,而是民间口头文学的记录。而邱二斋本人,也就成为民间故事中箭垛式的人物。其中大多数故事,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具有人民性和一定的思想性。但,也有人把这些故事当作庸俗无聊的笑料。群众中流传的邱二斋的故事颇多,现将几则轶闻摭取于兹,读者倘若能见仁见智,当不为憾事。

1、聊斋的故事

一年秋天,邱二斋进京参加会试。到京城一看,到处都住满了应试的考生,他转来转去,好长时间没有住下。傍晚,他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店,找到店主一问,同样客满。他想:“夜色降临,住店已是很难,今晚只好露宿街头了。”他刚要转身出去,这时从房里走出一位高个子英俊青年,年纪大约十八、九岁,对邱二斋大声说:“兄台慢走,天色已晚,还是大家挤挤住下吧。”他和店家一说,店主欣然答应。邱二斋这才有了安身之处。邱二斋对这青年人的热情帮助非常感激,向他连连道谢,问他姓名,方知此人名叫蒲松龄,淄川人。也不知是他们二人有缘,还是天意安排,让两位才子住在了一起。二人初次接触,一见如故,说话很投机。邱二斋的年龄大一些,蒲松龄尊称他“澄翠兄”(邱二斋字澄翠)。

白天,考生们都忙于拟撰文章,研究试题,紧张地做着考前准备工作。唯独邱二斋专心创作他的《东郭传》,好像会试与他无关,蒲松龄对此大惑不解,邱二斋回答说:“我对仕途、名利看得淡泊如水,这次会试,只是迫于家父压力,我不得不来。我喜欢鼓词,对八股文不感兴趣,考试只是应付而已。”

蒲松龄对邱二斋说:“澄翠兄,你的鼓词《东郭传》撰写完后,能够送我一本?”邱二斋非常高兴地说:“只要你喜欢,过后抄一本送给你。”

蒲松龄对邱二斋的为人也很是敬重。到了晚上,忙碌了一天的考生们,躺在床上,便天南海北的海扯起来。有一次,蒲松龄提议说:“数澄翠兄年龄大,见识广,就让他给咱们说段故事行不行?”大家一听十分赞同。邱二斋无法推辞,便对大家讲了起来。

邱二斋是出了名的“故事篓子”,他口才好,擅长说唱。他在专讲鬼神狐怪的故事,情节既离奇又生动,绘声绘色,把众人听的诗如醉如痴。蒲松龄不光听得如了迷,还有所思考——若把民间流传的这些故事写成《鬼狐传》,不是很好么!

俗话说得好,光阴似箭。邱二斋的故事没讲完,会试已经结束。考生们打点行李各奔东西。邱二斋与蒲松龄分手之后,成为挚友。不断地相互往来,交看著作。他与蒲松龄的亲密关系保持到终年。

后来,蒲松龄把创作的《鬼狐传》改名为《聊斋志异》。

2、有一天,邱二斋和一个小伙伴在村外面玩耍。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位美丽的少妇。邱二斋对小伙伴说:“你信不信?我能和这位美少妇亲嘴。”小伙伴说:“你吹牛,你要是真的和她亲嘴,我给你家挑半个月的水;你要是亲不了这少妇,你给我家挑半个月的水,你敢不敢打赌?”邱二斋说:“好。”一会儿,这美少妇从他们俩个人的身边走过去了。邱二斋看她快走远了,就追上去,说:“大嫂,等一等。”少妇站住了,疑惑的看邱二斋。邱二斋说:“你偷吃我家的韭菜了。”少妇说:“没有。”邱二斋说:“我不信,我家的韭菜少了,一定是你偷的。”少妇说:“没有,不相信你搜。”邱二斋说:“一定是你吃进肚子里了,你敢让我闻闻么?”少妇说:“你闻吧。”于是,邱二斋就凑上去闻了闻,远远的看着就像亲了一个嘴。小伙伴就给邱二斋家里挑了半个月的水。

3、邱二斋小时候,天真活泼,非常顽皮,经常在外惹事闯祸,让外人找上门来。为此,也多次遭到父亲邱歧的责罚。父亲对他的苦心管教,由于二斋年幼无知不理解,心中常有不满情绪,有时也想找机会给他父亲出个难题。

有一天,正下着小雨,大家无法下地干活,他父亲约了几位好友来家中喝酒过阴天,让邱二斋给他们支使。

邱二斋一见,认为机会来了,事先准备了一包泻药,藏在身上。大人们酒喝足了,准备上饭。面条做好后,他趁人不备,在一碗面条中把泻药放上,然后他恭恭敬敬地把碗端在父亲邱歧面前。邱歧见他的儿子,在众人面前跑前跑后,十分勤快,象变了个人似的,很是得意,饭吃得又香又快。邱二斋见他父亲面条下肚,便溜到外边,把一根红布腰带搭在茅厕墙上,自己躲在了一旁偷看。

饭后不久,他父亲觉得肚子咕咕直响,很想解手,也没跟众人招,就直奔茅厕而来。当他看到墙上搭着一条红布腰带,以为大儿媳妇在里面,便又退了回去。一连三趟,总不见儿媳出来,实在支持不住了,便慌忙朝街上跑,准备到邻居家去解手,谁知二斋早已候在大门口,一见父亲出来,便急忙把大门反挂上。此时,他父亲欲出不能,欲回不得,犹处狭谷,进退两难,一着急,拉了一裤子,弄得又脏又臭,在朋友面前大失体面。

邱歧换好裤子出来找二斋算帐,早已不见他的踪影了。

后来,邱二斋长大成人,每当提起此事就很内疚,因而对他的父亲也格外孝顺。

4、五月里的一天,邱二斋和小伙伴们在济水南岸的河边割草。

河岸南边的麦田里,财主张老九雇着十几个短工正在顶着炎炎烈日割麦子。他们脸上汗水一个劲地往下滴,身上褂子也都湿透了。天气尽管这样热,可是这些短工们头不扬,手不停,为的是挣张老九那几个工钱。

晌午了,张老九和一个长工赶着驴车送饭来了。邱二斋看见长工从车上搬下一个大筛子,张老九裂开粗嗓子吆喝:“伙计们,吃饭了!”

邱二斋见短工们手拿着干粮直发愣,就凑到近前仔细一看,干粮是高梁面掺着谷糠蒸成的一个个大饼子。一个短工拿着饼子忿忿地说:“干这么累的活,管这样孬的饭,不怕伤天害理!”

邱二斋见张老九对待短工如此刻薄,心中义愤填膺,有心捉弄这个吝啬的财主一下。可巧,这时一只野兔从麦田里窜出,邱二斋一见,急中生智,大喊一声:“野兔子在那里吃麦子开了,大家快逮住它啊!”

正聚在一起准备回家的小伙伴,听到邱二斋呼喊,就都丢下背上的青草,一窝蜂的窜到麦田里捉兔子去了。十几个人在麦田里拦东挡西,围北堵南,急跑猛窜。一会儿就把张老九的一片麦田扑蹬的不成样子了。

张老九一看,心疼地直跺脚。急忙喝令孩子们立刻停下,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他回过头来又冲着邱二斋吼道:“都是你这小子多嘴多舌咋呼啥?糟蹋了我多少麦子。”

邱二斋一挺胸脯,振振有词地说:“我是看见兔子吃你的麦子才喊的,想不到好心做了驴肝肺!”

张老九余怒未消,指着邱二斋说:“你小子听着,今后我张老九家的事用不着你管,你要是再多嘴多舌,我就砸断你腿!”

无巧不成书,当天下午邱二斋牵着黄牛在河岸边吃草时,又见到张老九站在地头上监工。这时长工赶着驴车来拉麦子,刚到地北头,张老九看见地南头来了几个拾麦子的,就对长工说:“你快去把地南头那几个拾麦子的给我撵出去!”

长工答应一声,把缰绳往张老九手里一递就走了。这块麦地南北有二百多步(一步为六·二市尺)长,长工赶到地南头和那几个拾麦子的人争执起来。

张老九远远望见那几个人不肯走,就气呼呼地把缰绳往地上一扔,直向地南头奔去。

套在车上的驴,连着拉了几趟麦子,也已经饿了。现在见主人撒缰而去,就拉着大车径直向河边的青草奔去。不料大车下坡的惯性推着它直向河里滑去。驴想立时收住蹄子,无奈又套在车上,身不由己,数番挣扎之后,终于越陷越深,河水很快漫过头顶窒息而死了。

张老九从地南头回来一看,驴和车都不见了。经过仔细察看,才发现驴露在水面上的两只耳朵。张老九气急了,就朝着正在河边悠闲放牛的邱二斋大发雷霆:“你瞎乎着两只眼,没看见驴和车都掉进河里了吗?”

邱二斋静心地说:“看见来。”

“哪你为什么不赶快吆喝人来救?”

“我害怕。”

“你害怕啥?”

“害怕再管你家的事让你砸断我的腿!”。

5、一天,邱二斋跟着大人到财主郑老八家打短工。活路是往粮仓里拉粮食。

中午吃饭时,照例是给短工们吃的半糠饼子就咸菜。大伙都知道郑老八的粮仓是大囤满小囤流,现在竟管这样的饭食,连狗食都不如。因此吃在嘴里,气在心头。

饭后,郑家来了一位客人。邱二斋站在房前的花池边,听见郑老八在屋里向客人吹嘘:“我郑老八天生有一副菩萨心肠,说起四村八庄扛活的饭食来,哪一家我也敢和他们比一比,无论春夏秋冬,顶数咱家管的饭食好!”

邱二斋一听,气不从一处来,本想过去和他理论一番。但他转念一想,计上心来,随手抄起一根棍子就朝郑老八的花狗打去。

郑老八听见花狗“嗷嗷”的叫声,走出房门一看,只见邱二斋又象发疯似的拿着棍子去打他喂的猪。

郑老八见状便大声问道:“你为啥打我的狗和猪。”邱二斋说:“你问问它俩吧(指狗和猪)。”郑老八说:“叫我怎么问哪,它们又不会说话。”“难道你没听见它‘哼哼’,嘲嘲么?”邱二斋指问。“哼哼,就是你别瞎吹啦,我们的饭食哪去了呢?嘲嘲,就是我们要找他(指财主)算账去?我见猪狗都出来了,我就用棍子拦回去了。”“这怎么可能呢?”郑老八不解地问。邱二斋揭穿道:“干得牛马活,吃得猪狗食。人前瞎自吹,‘良心’在哪里。说是菩萨心,有粮不给吃。看你咋做人?看你怎么比?”

那位客人听了后说道:“原来如此。”就起身告辞了。

6、丘二斋从小就鬼精灵,上书塾的时候,背书不认真,被先生用戒尺狠揍一顿,丘二斋觉得冤枉,想了个办法报复先生,他把一个蝎子栓在先生常坐的椅背上,先生刚刚坐下,就被狠狠地蜇了一下,大叫一声跳起来,仔细一看,椅背上拴着个蝎子,还有一张小纸条,上写着:“丘二斋,下毒虫,蜇着你,我不疼!”先生大怒,揪出丘二斋就要开打,丘二斋连忙否认:“那不是我放的,那是有人陷害我。如果是我放的,怎么会不打自招,写上自己的名字?”先生一想也是,就放过了丘二斋。

7、丘二斋经常逃学,有一次,丘二斋逃学在外,没吃早饭,腹中饥饿。正赶上一个财主找短工耩芝麻,丘二斋应招而去。这个财主生性吝啬,工钱压得不能再低,早饭稀得跟水差不多,丘二斋吃得不爽。种芝麻时,丘二斋趁财主不在,把耧仓口开到最大,芝麻种全下在了一垄里,然后拉着空耧仓全部耩完,吃过午饭,拿了工钱,丘二斋扬长而去。财主收拾饭桌时,发现桌上有一小诗:“我是河南(不是黄河,是本地的小清河)丘二斋,因为逃学跑出来,扶耧撒种我不会,阴天下雨拔着栽!”

8、有一天,邱二斋去老岳父家走亲戚,岳父家里老岳父、老岳母、舅子媳妇都在忙着,邱二斋就自己在屋里坐了一会。邱二斋觉着无聊,就走到院子里,突然,他看到舅子媳妇往厕所去了,就想捉弄捉弄老岳父一家。等他看到舅子媳妇进了厕所掩上门后,就跑到厨房里抓了一把米,从厨房门口一路往厕所撒去。撒完后,就去告诉老岳父说:“不好了,有人偷米,躲进厕所了。”老岳父一听,就顺着地上的米往厕所找了去了,一边找一边骂:“谁偷米,快出来。”到了厕所门口见门关着就去推门,舅子媳妇在厕所里一听公公来了,顾不上提裤子,拼命用手抵住门。他们两个一个推一个抵,谁也不给谁开。邱二斋就去告诉老岳母:“娘,岳父大人也真是不嫌害羞,儿媳妇在厕所里解手,他要进去看呐。”老岳母一听,跑过去照着老岳父就是两巴掌:“你个不要脸的老东西,儿媳妇你也要占便宜。”老岳父急了:“有贼偷米,藏在里面。”老岳父住了手,儿媳妇也提上裤子出来了,三人一说,知道是邱二斋搞的鬼,就去找邱二斋算账,邱二斋早没影了。

9、还有一次,丘二斋和两个同学赶考,来到一个叫白云坡的地方,天色将晚,找客栈打个宿头,客栈已经满员,客栈掌柜又不想放过发财的机会,就把丘二斋等三人安排在做豆腐的工房里,每人两吊钱(上房的价格),还说:“豆腐房做豆腐时天天烧火,比客房都暖和。”于是,丘二斋等三人就住在了豆腐房里,时值严冬,破房子四面透风,三人冻得聚在一起,直打哆嗦。丘二斋叫两人把一块大石头放到煮豆浆的铁锅里,也不加水,然后就在下面点起火来,把屋里的三领草席和两领苇箔全烧了,三个人暖暖和和过了一晚,早上就匆匆走了。掌柜见他们走得匆忙,怀疑他们偷了东西,赶紧到豆腐房看,里面还弥漫着烟雾,掌柜揭开锅盖,见锅里放着块大石头,他怕石头把锅压坏,赶忙想抱出石头,刚搬起来,就烫得手疼,连忙放手,嘭的一声,铁锅砸得粉碎。掌柜气急败坏,赶出屋外,看见墙上写着几句诗:“赶考路过白云坡,两吊房钱不算多,三领草席两领箔,临走让你自砸锅!”掌柜看罢,大叫一声,背过气去。

10、有一次,邱二斋和一群秀才去县城,走到半路走累了,在一个村子的村头休息。人们抱怨走得慢,要是有个赶脚的多好呀。邱二斋说:“那好办,一会儿,我给你们每人雇个赶脚的。”恰巧,从村子里走出来一个小媳妇,到村头的井上去挑水,邱二斋走过去,夺下人家的桶就扔到井里了。这个小媳妇就大声喊:“快来人呀,有人把我的桶给扔井里啦!”村子里的人听见了,都拿了扫帚、铁锨、棍子出来撵,邱二斋他们一见,就赶紧撒丫子跑。一口气跑出了老远。见后面没有追的人了,大家才停下,一边喘着气一边抱怨邱二斋不该惹事。邱二斋说:“你们不是嫌走得慢吗。我给你们雇的赶脚的怎么样?”

11、有一年丘二斋骑一头驴去省城济南考试、到济南后正愁驴没处放。这时正好过来一个酒糟鼻子的人。于是他走上前说:你的鼻子我知道那里能治,我给你写一封信,你骑上我的驴去治鼻子,这人很高兴的走了,到了广饶石村丘家,栓好驴呈上信,见丘父也是酒糟鼻子,曰:我是来看鼻子的,丘父说:我的鼻子还没人治好呢?于是展开信一看曰:大鼻见大鼻管他一顿饭留下咱的驴。

12、丘二斋在河边游泳。河里有几个盲人在洗澡。几个盲人对丘二斋说:“年轻人干嘛你?”丘二斋说:“游泳呗”。

丘二斋眼珠一转就想作么以下这几个人。就说:“我叫都来看”!邱二斋洗了一下就赶紧上岸了,并且拿走了他们的衣服。几个盲人洗完发现没有了衣服就大喊:“都来看”!

正好有几个妇女经过,大骂了几个盲人。

丘二斋早跑了!!!!

13、年关的县城庙会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有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有叫买叫卖的商贾店铺,有街头杂耍的民间艺人,更多的是扶老携幼看热闹的人们,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好不热闹,邱二斋也夹杂在人群中。他今天也来赶庙会,好在庙会上买点年货。

他刚转过一条街,忽然看见前面的十字路口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一群人,他出于好奇便挤了进去,一看,见两个人扭打在一起。一问围观者才知道,那个斜戴帽子留着小胡子的青年人是街上出了名的小痞子。他欺男霸女,横行乡里,是当地的一霸,无人敢惹。这不,他借赶庙会的机会又出来寻衅滋事,围观者敢怒不敢言。

邱二斋听到这里,心想: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竟然如此横行霸道,竟无人过问,今天非刹刹他的威风,打掉他的气焰不可!便从人群中挤出,来到一家店铺前,借了文房四宝,展纸写了几行字一叠,托了一个少年给那个痞子送过去。

此时,只见那个痞子盛气凌人得不得了,双手叉腰,嘴和鼻子都撇得不在原来的位置上,嘴里不干不净,骂骂咧咧,那种傲慢劲简直不可一世,少年挤进人群,把纸递给了那个痞子,开始他还不以为然,展开一看,心里“咯噔”一下,脸色骤变,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蔫了。他用一双鼠目向四周打量了打量,心想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便灰溜溜地夹着尾巴逃跑了。

围观的人们面面相觑,大惑不解,都觉得今天这是怎么了,刚才这家伙还吹胡子瞪眼,神气得很,怎么一下子就溜了?原来邱二斋在纸条上写道:父母巡县,碰上土蛋(地方话,意思是痞子),小子有种,公堂相见。几行字,就把他给轰走了。

14、邱二斋因家境贫困,经常离学打短工,好挣几个钱补贴家用,以帮父母度过那拮据的日子。

附近有家财主,名叫甄奇仁,他人面兽心,笑中藏奸,虽然见了人点头哈腰,但一肚子花花肠子和脏水,千方百计剥削穷人。凡给他干过活的人没有不恨他的,因此,送了他一个“真欺人”的外号。也许是他缺德之故,常年病疾缠身,体瘦如柴,腰弯似弓,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见风就倒的样子。

有一年六月,邱二斋来到这财主家打短工(言明工期半月)。别看二斋年小,可他心灵手巧,样样活儿干的不错,还有一手剃头的好手艺,财主也很满意。眼看半月的工期到了,财主鼠目微闭,想开了诡点子,怎样克扣邱二斋工钱,让他滚蛋呢?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他认为十拿九稳的法子。

财主把邱二斋叫到他房里,指了指桌上的钱袋说:“你的短工期满了,也该把工钱给你,不过我想考考你,如果你在这屋里不用水给我洗头,就能把我的头发剃光,钱一个子也不少给你;如果办不到,那我就扣你三成工钱。”

“真是岂有此理?不用水洗头,怎么剃?”邱二斋心里很生气。可他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微笑着应下来。“可以,不过我也有个条件。”二斋说,“从现在开始,我们两个人谁也不能从嘴里发出一点声音,否则钱你就扣不了。”财主点头答应了。话刚说完,邱二斋上前用床单把“真气人”的头蒙住,并缠了两圈,然后又把他推倒在地,这财主闹不清是何因由,刚想喊人,又用手把嘴捂住。直气得怒目喷火,他急扶地而起,还未站稳,又被邱二斋推倒了。就这样推倒来,起来倒下……。

六月伏天,蒙着头的财主被折腾了几遍。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额头上的汗珠直往下淌,头发也全湿透了。邱二斋还嫌湿得不够,又在他头上尿上一泡尿。这时二斋搬来一把椅子,把象落水鸡似的财主从地下拉起来按在上面,再揭去蒙在头上的床单。取刀噌、噌、噌三下五除二地给他剃了个净光。取来镜子让他照照,语中带刺地说:“这你该满意了吧!剃了头又省了水。”便拿起钱袋,查点了一番扬长而去。

15、石辛镇北头,有一户王姓财主,从外乡请来一名姓田的塾师,教授本家的几个子弟。这位田先生,自命不凡,时常用文言污辱他人。

田先生任教后,就听人讲,村南头有个邱二斋,年仅十四五岁,已是经论满腹,才华出众,全村人都为之敬慕。心想:十四五岁的孩子有什么了不起。改日,我把他叫来,当众羞辱他一番,借以提高自己的声望。

清明节后的一天,夜里下过一场小雨。万物清新,气温宜人。

田先生饭前喝上一壶酒,诗兴来了,随口吟道:“夜闻沙沙雨,晨起万象新。校头落啼鸟,红日映白云。”吟罢,欣然自得。想到:我这样的才学,恐怕在石辛镇是首屈一指了!但人们偏要敬慕邱二斋,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饭后,便吩咐学生王浩:“你到村南头去把邱二斋找来,说我有事叫他。”王浩走后,田先生胸有成竹地叫来几个学生和几个家人,一同等待邱二斋的到来。

时间不长,王浩在前引路,邱二斋穿一件蓝布对襟小袄跟在后面进了门。由于院中地湿路滑,二斋不小心摔倒了,引起田先生等人哈哈大笑。田先生带有讥讽的大声吟道:“小小叭狗穿绿袄,何必跟头见师尊。”

二斋一听,田先生污辱自己,起身还道:“丈二跻螬迎贵客,身着绛袍假装人。”众人听后,都吁吁相观,不知所措。

第一回合田先生就没占上风,觉得很失脸面,没奈何只好把二斋让至屋内。

坐定后,田先生首先开口道:“久闻邱生才学过人,今日见面,果是不凡。”

二斋急忙接口道:“学生才疏学浅,不懂礼貌,方才失敬了。”

田先生说:“邱生不必客气,今日闲暇,咱二人对个联句作乐,意下如何?”

二斋说:“悉听尊便。”

田先生闻言,早有准备地说道:“那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如何?”

二斋说:“可以!”

田先生话有所指地吟道:“荆棘拓柳,小棵仰头,何成大器?”

二斋听罢,略加思索,对曰:“黍麦豆谷,杂种下地,哪样‘先生’?”王财主家人和几个学生都拍手说道:“对得好,对得好。欢迎再对一幅。”这时,田先生已羞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推说肚子疼痛,回了自己的卧室。

第二天一早,村北头就传出了新闻:王财主请的那位田塾师,夜间背着行李溜走了。

东营头条商务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