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有幸
唐朝圆泽和尚与好友李源游览长江三峡,见一孕妇汲水,圆泽说他三天后就投胎到她家,相约12年后中秋夜在杭州天竺寺相会。三天之后,李源在孕妇家探看了已为婴儿的故友。又12年后,李源赴约,又见故人化作12岁的牧童唱:“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李源一世三生,参透典故,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三生有幸”的佳话。后以“三生有幸”用于结识新朋友时说的客气话,形容三世都很幸运。以喻非常幸运之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有:“幸蒙垂盼,缘在三生。”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兰因絮果
春秋时郑文公侍妾燕姞梦见天女赠给她一朵清幽的兰花,不久不久她就与郑文公结成了夫妻。燕姞生了穆公,取名为兰。然而生活不是童话,郑文公不但花心,而且残忍。除了多次娶妻还做下了乱伦之事,亲生儿子也杀了两个。公子兰逃亡到晋国,直到郑文公死去了,才回到郑国继承君位,是为穆公。穆公为纪念自己的母亲种植了一株兰花,后来他在病时说道:“兰花死,我大概也要死了吧!我是因它出生的。”然后,他割掉了兰花,便去世了。
人们感慨燕姞的命运,便把她梦兰一样的姻缘,飘絮一样的结局总结了,创造了这个让人怆然泪下的成语“兰因絮果”。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清·龚自珍《丑奴儿令》:“兰因絮果从头问,吟也凄迷,掐也凄迷,梦向楼心灯火归。”
桐叶题诗
唐代诗人顾况,春日曾与诗友游览宫城附近的苑林,在横贯宫城的小河中拣到一片桐叶,题诗道:“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次日,他亦以一片桐叶,题诗道:“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题罢投入河中使之缓缓流入宫墙,数日后,有人在河中又拾到一片桐叶,叶上面又有题诗:“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春风取次行。”顾况知此诗后,深为题诗者的红颜薄命而叹息。后遂以“桐叶题诗”喻宫女幽怨,常用于诗文之中。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7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