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南,在陕西,在西北乃至全国,“二蛋”这个骂人的俚语好像是通用的。
现实生活中,人们把做事不动脑筋、不计后果、敢作敢为的人或者脑子不好用的人称为“二蛋”。标准的一个贬义词。
由“二蛋”这个词汇又衍生出了许多同义词。例如:“二逑”、“二货”、“二锤子”、“二杆子”、“二的很”、“看你二成啥啦?”“看你二的外样子”等等。
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二蛋”这个词汇的来历。
其实,“二蛋”这个词最早是个褒义词。这个词的来历与蒲松龄有关,或者说与蒲松龄笔下的一个人物有关。
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文名,家境贫困,爱与底层人民及生活实践相接触,能诗文,善作俚曲,曾用数十年时间写完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代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谈狐说鬼的表现形式,揭露当时的社会黑暗腐败,藉以进行有力的批判。其书自问世以来,即在民间广为流传,历久不衰。蒲松龄也因此成为我国最著名的怪异小说家。他在《聊斋志异》卷二第五篇《陆判》中描写的一个人物叫“朱尔旦”,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
民间骂人的话“二蛋”就与《陆判》中朱尔旦有关。
朱尔旦是安徽陵阳(旧县名。今为陵阳镇,属安徽省青阳县)人,字小明,性格豪放,因生性迟钝,虽然学业认真,但并不出名。
一天,文社里众书生在饮酒。有人戏弄他说:“你有豪放的名声,要是能在深夜到十王殿,背来左廊下的判官,我们就凑钱请他喝酒。”
原来陵阳有座十王殿,里面的神鬼塑像都是用木头雕刻,装饰打扮的就像活的。东边走廊有个站着的生死判官,长着绿色的面庞红色的胡须,面貌尤其狰狞、凶恶可怖。有人在夜里听见十王殿的两廊下有拷打闻讯犯人的声音。进去的人,寒毛都齐齐竖起来了。所以众人用这个来向朱尔旦发难。朱尔旦笑着起身,径直去了。没过多久,门外有人大呼说:“我请来了髯宗师了!”众人都起身来。一会儿,朱尔旦背着判官进来,放在几子上,拿起酒杯,敬了三次酒。众人看见,在座位上害怕的颤抖不安,就仍请朱尔旦背走。朱尔旦又向地上倒酒,拜祝说:“门生狂放不拘礼节,大宗师想必不会见怪。我的寒舍不远,你有兴致要来找我喝酒,希望不要客气。”于是背了判官走了。
这个判官姓陆,有姓无名,因是判官,故人们称为陆判。
朱尔旦背走陆判之后,陆判不但没有怪罪朱尔旦,反而和朱尔旦成了朋友,隔三差五两人在一起喝酒。
自从朱尔旦背了陆判之后,朱尔旦的名声一下子变大了,人们都从内心佩服朱尔旦的胆量,把朱尔旦当英雄看。每当见到有人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就会和朱尔旦联系起来,赞扬他的作为象朱尔旦,“厉害,像个朱尔旦。”“看你厉害的像朱尔旦一样”……
随着民间传说的流传、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在口语中就省略了朱尔旦的姓,直接说:“看你厉害的像个尔旦。”
再随时间推移,就没有人知道“尔旦”的写法和意义了,以讹传讹就成了“二蛋”了。词性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褒义词变成了今天的贬义词,成了骂人的一句粗话。
至于那些“二逑”、“二蛋”等词汇的产生也与地方方言有关。
这就是民间俚语“二蛋”的来历。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
(感谢屈世文先生提供传说线索)年9月6日
作者简介
深谷空幽,原名赵发民,陕西渭南临渭区人。60后文学爱好者,临渭区作协会员,《汗滴化雨伴笔耕》、《渭南文坛》特约作者。近年来创作散文、游记、评论、人物传记及小说等4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陕西广播电视报》《渭南日报》《渭南经济》《三贤文苑》《汗滴化雨伴笔耕》《蝶语兰心》《优文网》等多种平台。
主编:刘莉萍副主编:陈剑波
本期小编:陈剑波
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zz/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