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古琴文化这个概念进入到我的脑中应该是我看了人生中第一步文言文小说《封神演义》。姜子牙是道家的人,自然一定弹古琴,还有那个琵琶精。第二本文言文小说就是《聊斋志异》,里面有很多关于古琴的故事。最后在看完武侠小说之后,我就彻底的爱上古琴了。我开始了解古琴的神圣,需要沐浴焚香之后弹奏。我开始知道嵇康和几乎成为绝唱的《广陵散》,可以治疗内伤和精神疾病的《普庵咒》,还有那个高山流水的故事,和《高山流水》的琴曲。
自此,古琴的整体形象就在我的心里扎根了。
上初中时,同学中有几位其貌不扬,但是和我一样有古典文化情结的同学(在我们那个年代是很少数的)名字都很好听,不像我就是大流行的两个字姓名。学历史的时候和我同名同姓的有个五卅运动的英雄,可我还是对我的名字不满意,直到很后来我才查到汉朝有个公主和我同名同姓,心情才好些。可这几位同学的名字就是透着诗情画意,丁玉倩,钱雪君,温如春(抱歉原谅我点名道姓),我当时很羡慕,就一口气给自己取了三个笔名。然后我就和丁和钱组织了诗社,各自还有了字和号。我的号是“丹梅洛神”。那应该算是我们“阳光灿烂的日子”。
今天重看《聊斋志异》,居然看到了和同学一样的名字---温如春。那就是《宦娘》。故事的大意是,士人温如春嗜好弹琴,并由此结识葛公,与其女儿良工互生情愫,经历种种曲折,由宦娘暗中撮合,终成眷属。
还有个道士密谋三年,骗取宝琴的故事《局诈》,和随风出海遇到狂风,被吹到千里外的海岛山,琼州人阳曰旦遇到了失散多年的姑姑,并向她学习古琴,后来又回到家乡的故事《粉蝶》。
从三个故事可以总结出很多古琴文化的特征。
●古琴的音色,古籍中论述不一,但共同之处是要求声“清”,才是好琴。
●《宦娘》中提到温如春“焚香弹琴”,《局诈》中也提到“拨炉熱沉香,请为小奏”,可见焚香是古人弹琴的重要礼仪。无论是处于对古琴的尊崇,抑或是一种雅兴,弹琴必要焚香,是自古由来已久的传统。
●三故事中,均有教习古琴的情节,从中可以略见故人教习琴艺的状态。大体是教者弹奏示范,习者直接摹弹,后反复熟练而已,而不太重视乐谱,乐理这些方式。这种教者演示,习者仿摹的方式,也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手口相传,偏重意会的特点。
●古琴在古代是被视为高层次的文化形式。自其产生起,就作为雅乐而存在。古琴既具有高端性,又具有广泛性,它主要在文化阶层中流传,并且是该阶层人士非常普及的雅好。
●《粉蝶》中,阳曰旦的姑姑,姑父是仙人,他们都善于弹琴,阳生到了海岛,从姑姑,姑父那里学到的也并非仙术,而是琴艺。可见琴艺是和仙家修养相提并论的,是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
古琴之美,美哉弦外之音,更美在其背后深深的文化。没有对文化深刻的理解,终究弹出的琴曲无法感动人心。
========================================================
零基础古琴入门班
在东京与有缘人,静心抚琴悦身心
修身理性,重返天真
▼
学费和课时安排具体请加hana询问。
十个课时,教会两首单手曲子《彩云追月》《沧海一声笑》
两首双手曲子入门《仙翁操》《秋风词》
成人不懂音律,没有基础,不认识五线谱都没有关系
孩子十岁以上可学。
地点
东京练马区
学习古琴并非单一弹曲,需要为自己增加很多国学养分,修心养性。希望同道中人共学共勉。
龙女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jq/1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