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持续更新)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
浙江各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浙江高三期末《论语》阅读汇编
浙江各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课外古诗阅读汇编
浙江九年级各市上学期期末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
__________
一、课外阅读
(·浙江杭州七区县九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士谦,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①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②;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③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④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选自《隋书李士谦传》)
(注释)①阋(xì):争斗;争吵。②埒(liè):相等。③燔:焚烧。④糜:粥。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躬处节俭
造字推测法:形声字
躬:________
(2)值年谷不登
参考成语法:五谷丰登
登:________
(3)士谦牵置凉处饲之
课内迁移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置:________
(4)收埋骸骨,所见无遗
查阅词典法:①赠送;②抛弃;③漏掉。
遗: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每以振施为务或异二者之为
B.士谦闻而出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无为吏之所拘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以贷乡人属予作文以记之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4.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李士谦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选文事例,试做简析。
(·浙江杭州西湖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公起传
李公起,名峻,鄞县人。父子静,官侍御,出按辽阳,卒于任。
公起堕地而聋,虽聋,岐嶷①孝悌。发及额,侍御公讣至,号恸无昼,咽枯而嘶,凡五日,水浆不入口,乃更哑。
免丧②,始尽取先世藏书纵读之,手自校雠③,虽凌寒暑,弗倦也。既聋,而问难辨证之路永绝,凡有疑义俱于经史中默自析无所罔殆。
性好客,邮筒走天下,四方学士大夫亦乐趋之。宾主以案,相通以笔。有问奇者,则载纸往。粗及农桑,微如佛老,迨国家所有旂常④典故,户口边疆,叩之必应,咸尽精核。或既书与客,又自寻绎,幽奇毕呈,而终无遗,转更遐畅矣。
晚年尤好种植,奇花异卉,常满阶庭。舍旁有斐园、竹波轩、青罗阁诸胜,咸与客游处。性既宁澹,好学之外,嗜欲益清,反觉口耳为烦面也。行世有《盟鸥集》《郢雪编》《永誉录》《砚史》,凡若干卷。
(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①岐嶷(qíyí):形容幼年聪慧②免丧:守孝期满,除去丧服③校雠:校勘,④(旂qí)常:王侯的旗帜,借指王侯。
批注一:生已聋,继而又而哑,可怜!
批注二:“弗倦”一词,似乎能让人看到李公起不顾严寒酷暑,始终端坐在书桌边勤奋读书的画面。
5.参照下面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语
释义方法
词义
叩之必应
查阅字典:①敲打②询问③通“扣”,拉住。
(1)
幽奇毕呈
成语积累运用:原形毕露
(2)
青罗阁诸胜
课内知识迁移:“予观夫巴陵胜状”。
(3)
嗜欲益清
根据上下文推测:前句说他性格宁静淡泊,后句说他反而觉得口耳是麻烦。
(4)
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凡有疑义俱于经史中默自剖析无所罔殆
7.做批注是较为常用的阅读方法,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和你对文章的理解,做两处批注。
(1)仿照批注一,任选一处内容,对李公起这一人物做评论性批注。
(2)仿照批注二,在加点词“载纸”和“游处”中任选一处,做想象性批注。
8.《虞初新志》是明末清初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但评论家认为其中“大抵真人真事,不尽是子虚乌有”,如《徐霞客传》《柳敬亭传》都是实有其人其事,你认为本文中的李公起,是实有其人还是作者的虚构?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阅读积累,阐述你的理解。
(·浙江杭州滨江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游定惠院①
[宋]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
[注]①定惠院:苏轼被贬黄州,最初寓居定惠院。②参寥禅师:僧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④鬻(yù):卖。⑤瀹(yuè):浸渍。
9.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请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则园已易主
联系成语:以物易物
①______
往憩于尚氏之第
字源推断法:篆书
②______
遂缘小沟
联系课文:缘溪行《桃花源记》
③______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11.补充句子省略成分,有助句意理解。请填写括号里的内容,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明代王圣俞在《苏长公小品》中说:“文至东坡真是不须作文,只随手记录便是文。”东坡随性而文,他的情趣和性格在本文中自然流露,试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浙江温州期末)游岳阳楼记(节选)
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①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②,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③,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④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谍籍兵⑤,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⑥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⑦,有何可哭?至若子者,为毛锥子所窘⑧,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屏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选自《袁小修小品》)
(注释)①鹅溪练:书画用的一种名贵的娟。②炮车云生: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③雪山汹涌____________④大合乐:典礼大乐⑤增谍籍兵:筑高城墙招募士兵。⑥束发:指成童,即年龄较大的儿童。古代男孩束发为髻是成童的标志。⑦报政最矣:指地方官政绩卓著至极。⑧为毛锥子所窘:被诗文写作束博。
13.文言文词义推断。
(1)字形推断法。参考示例,解释文言词。
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示例)“愀”:形旁为“忄”,与心理活动有关,联系语境,推断词义为“忧伤”。
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式推断法。参照[注释]②,完成[注释]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也”字用在句末有表示感叹的语气。下面语句中,连用两个“也”字,有何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加以分析。
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15.同学们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做了笔记。从以下笔记中任选一条,结合本文内容,联系《岳阳楼记》,加以阐述。
◎笔记一:这篇文章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相比,主题思想狭隘了一点。
◎笔记二:作者敢于表述自由的性灵,正是其可爱可贵之处。
(·浙江湖州九年级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阮籍丧母
阮籍①遭母丧,在晋文王坐②,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③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④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夕卜,以正风教⑤。”文王曰:“嗣宗毁顿⑥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⑦!”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阮籍:字嗣宗,晋文王司马昭任大将军时,调阮籍任从事中郎,后任步兵校尉。②坐:宴席。③明公:对有名望、地位之人的尊称。这里指晋文王。④重丧:重大的丧事,指父母之死。⑤风教:风俗教化。⑥毁顿:毁,因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顿,劳累。⑦固丧礼也:《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②,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尊,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王子猷:即王徽之,王羲之的大儿子。山阴:县名,有剜溪可通制县。②彷徨:同“徘徊”。左思《招隐诗》:左思是西晋诗人。《招隐》诗写寻访隐士和对隐居生活的羡慕。③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当时隐居剂县。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饮酒食肉(《阮籍丧母》)寓逆旅,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B.籍饮啖不辍《阮籍丧母》)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C.因起彷徨(《雪夜访戴》)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D.人问其故(《雪夜访戴》)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17.与《阮籍丧母》中画曲线文字意思相荐的一项是()
A.阮籍有病而喝酒吃肉,固然是丧失礼仪的啊!
B.阮籍有病,我给他酒肉吃,本来就合乎丧礼啊!
C.阮籍心情悲伤而喝酒吃肉,一定是丧失礼仪啊!
D.阮籍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
18.给《雪夜访戴》中画横线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B.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C.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D.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19.《阮籍丧母》和《雪夜访戴》都选自《世说新语》“任诞”门。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它们归入“任诞”门的理由。提示:“任诞”是“任性,不受拘束”的意思。
(·浙江诸暨市·九年级期末)越俗扫墓
〔明〕张岱
越俗扫墓,男女袨服靓妆,画船箫鼓,如杭州人游湖,厚人薄鬼,率以为常。二十年前,中人之家尚用平水屋情船,男女分两截坐,不坐船,不鼓吹。先辈谑之曰:“以结上文两节之意。”后渐华靡,虽监门小户,男女必用两坐船,必巾,必鼓吹,必欢呼畅饮。下午必就其路之所近,游庵堂寺院及士夫家花园。鼓吹近城,必吹《海东青》、《独行千里》,锣鼓错杂。酒徒沾醉,必岸帻嚣嚎唱无字曲或舟中攘臂与侪列厮打。自二月朔至夏至,填城溢国,日日如之。
乙酉方兵,划江而守,虽鱼熊菱初,收拾略尽。坟垅数十里而遥,子孙数人挑鱼肉褚钱,徒步往返之,妇女不得出城者三岁矣。萧索凄凉,亦物极必反之一。
(注释)①袨服靓妆:华美的服装和精致的妆容。②岸帧:推起头巾,露出前额。③侪列:同伴。④方兵:方国安手下士兵。当时鲁王监国绍兴,封方国安为镇东候,负责抗清。⑤褚钱:旧俗祭祀时焚烧的纸钱。
20.(释词有法)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字典查阅
厚:①厚度;②(感情)深;③大:④重视;(味道)浓。
厚人薄鬼(1)_____(填序号)
成语推断
谑而不虐
先辈谑之(2)_____
课内迁移
虽乘奔御风
虽监门小户(3)_____
词类活用
中峨冠而多髯者
必巾(4)_____
21.(句读有章)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必岸愤嚣嚎唱无字曲或舟中攘臂与侪列厮打
22.(品字识俗)文中描绘越地扫墓风俗,接连用了七个“必”字,试分析其妙处。
23.(读文识人)“萧索凄凉,亦物极必反之一。”作者为何在文末发出这样的感慨?请结合文本内容,联系时代背景作答。
(·浙江绍兴市九年级期末)(甲)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宋哲宗元祜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题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颗州时作《休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颗:颗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乙)
六一泉铭并序
苏轼
予昔通守钱塘①,见公②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④而论人物,曰:“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⑤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勤语虽幻怪,而理有实然者。明年公薨⑥,予哭于勤舍。又十八年,勤亦化去⑦久矣。访其旧居。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汪然。二仲⑧谓余:“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曰六一泉。且铭之曰: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有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斯泉也。
(选自《苏轼诗词文选评》,有删改)
(注)①通守钱塘:任杭州通判。“钱塘”和下文的“此邦”都是指杭州。②公:指欧阳修,号“六一居士”。③惠勤:欧阳修的朋友,苏轼曾为其诗集写序。④抵(zhǐ)掌:击掌。表示谈话时气氛融洽。⑤不一来:指欧阳修未曾在杭州做官。⑥薨:去世。⑦化去:僧人去世。⑧二仲:指惠勤的两个弟子。
(丙)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①。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②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面赐五品服)指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②(台谏官)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
24.下列对《木兰花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写出深秋时节,淮河失去宏阔的气势,颍水潺潺似在呜咽,触发了诗人悲秋伤时之情。
C.诗中写出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十五圆月到十六即缺,皆令人不由感叹生命无常,短促易逝。
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令人赏心悦目。
2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以公不一来为恨______
(2)尝试与子登孤山___
(3)去公数千里_____
(4)且铭之曰_____
26.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画两处。
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
27.翻译
(1)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汪然。
(2)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
28.(乙)文提到“公之遗风余烈”,请结合(丙)及《醉翁亭记》思考欧阳修“遗风余烈”的具体表现。
29.结合(甲)(乙)思考苏轼将此泉命名为“六一泉”的原因。
(·浙江金华市·九年级期末)阅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先太夫人言:沧州有轿夫田某,母病患臌①将殆。闻景和镇一医有奇药,相距百余里。昧爽②狂奔去薄暮已狂奔归气息仅属。然是夕卫河暴涨,舟不敢渡。乃仰天大号,泪随声下。众虽哀之,而无如何。
忽一舟子解缆呼曰:“苟有神理,此人不溺。来来,吾渡尔!”奋然鼓楫,横冲白浪而行。一弹指顷,已抵东岸。观者皆合掌诵佛号。
先姚安公曰:“此舟子信道之笃,过于儒者。”
(注释)①臌:指肚子膨胀的病。②昧爽:拂晓,黎明。
30.解释句中的带点字。
(1)不亦颠乎
(2)转转不已
(3)然是夕卫河暴涨
(4)此舟子信道之笃
31.请用“/”给下面语句断句,限断两处。
昧爽狂奔去薄暮已狂奔归气息仅属。
32.翻译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闻景和镇一医有奇药,相距百余里。
33.乙文末尾评价舟子“信道之笃,过于儒者”,甲文中的讲学家不如老河兵有见识,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从中我们可以悟出怎样的道理?
34.对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历来褒贬不一,一种认为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鼓吹因果轮回的迷信思想,愚弄麻醉人民”,一种则是把它和《聊斋志异》并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璧”。你支持哪一种看法?请结合(甲)(乙)两文述说。
(·浙江台州·)[甲]
住山须一小舟,朱栏碧幄,明棂短帆。舟中杂置图史鼎彝,酒浆荈①脯。近则峰泖②而止,远则北至京口,南至钱塘而止。风利道便,移访故人有见留者不妨一夜话十日饮。遇佳山水处,或高僧野人之庐,竹树蒙茸,草花映带,幅巾③杖履,相对夷然。至于风光淡爽,水月空清,铁笛一声,素鸥欲舞,斯亦避喧谢客之一策也。
(选自陈继儒④《避喧谢客》)
[乙]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⑤,至北固,舣⑥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⑦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天,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荈(chuǎn):晚采的茶。②峰泖:地名。③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④陈继儒:明朝文学家?画家。为诸生时有才名,后绝意进取,隐居昆山,专心著述。⑤日晡bū:傍晚时分。⑥舣yǐ:停船。⑦噀xùn:喷洒。
35.下列加点实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避喧谢客之一策也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B.余道镇江往兖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C.日晡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D.一寺人皆起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36.下列加点虚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近则峰泖而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
B.或高僧野人之庐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C.相对夷然颓然乎期间者(《醉翁亭记》)
D.老僧以手背采眼翳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37.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移访故人有见留者不妨一夜话十日饮
3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39.甲文用“素鸥欲舞”从侧面烘托陈继儒吹奏的笛声极为动听。乙文中也有此写法,请选一例加以分析。
40.陈继儒和张岱的志趣、性格有许多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和《湖心亭看雪》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自身、亲自庄稼成熟搁、放③
2.B
3.(1)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2)兄弟二人都很惭愧,互相推让,最后成了行善之人。
4.乐善好施,李士谦生活十分节俭,穿的是布衣旧衫,吃的是粗茶淡饭,终日以救济无衣无食的穷人为急务。宽容大量,他的仆人和董震因醉冲突,董震失手杀了他的仆人,他原谅了董震的无心之失,并让他赶紧离开不要被抓住。
1.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
(1)躬处节俭:自己处处都很节俭。躬:自身、亲自。
(2)值年谷不登:碰上这年歉收。登:庄稼成熟。
(3)士谦牵置凉处饲之:他牵到凉快的地方喂着。置:搁、放。
(4)收埋骸骨,所见无遗:李士谦还将那些饿死人的尸骨收集起来埋葬好,没有漏掉一个。遗:漏掉。选③。
2.
A.动词,作为/名词,心理活动,所想之事,心情;
B.连词,表承接;
C.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D.把/连词,来;
故选B。
3.
(1)本题考查断句。句意: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你们都知道了,哪里还有什么阴德呢?故断句为: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断两处)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重点词语:愧惧:惭愧恐惧。更相:互相。卒:最终。为:成为。善士:做善事的人。
4.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1)李士谦家里富裕,但自己处处都很节俭,每每以帮助别人为责任。州里有死了人而家里又无法安葬的,士谦总是赶快奔赴那儿,按照丧事的需要供给钱财。有兄弟间财产分配不均,以至互相争吵告状的,士谦听说之后拿出自己的钱财给了那个少的,使他的财产和分得多的相等。由此可见他乐善好施;2)他的家童曾抓住一个偷粟的,士谦安慰这人说:“这是贫穷所致,不应该责备。”就让放了他。他的仆人曾和同乡人董震因喝醉酒比力气,董震掐住仆人的咽喉掐死了。董震很害怕,向士谦请罪,士谦安慰他说:“你本来没有杀人之心,何必请罪呢!但是可以远远地离开,不要被官吏捉住。”可见他宽容大量。3)碰上歉收,债家无力偿还,李士谦把向他借债的人全部召集在一起,以丰盛的酒席相款待,当着他们的面烧毁了所有契约。第二年,大丰收,欠债的人都争相来向他还债,李士谦一点都没有接受。可见他不求回报,体恤百姓。
译文:
李士谦,父亲早死,不曾喝过酒吃过肉,从不说杀生之言。(李士谦)家里富裕,但自己处处都很节俭,每每以帮助别人为责任。州里有死了人而家里又无法安葬的,士谦总是赶快奔赴那儿,按照丧事的需要供给钱财。有兄弟间财产分配不均,以至互相争吵告状的,士谦听说之后拿出自己的钱财给了那个少的,使他的财产和分得多的相等。兄弟两人很惭愧,互相推让,最终都成为善人。有个人的牛毁坏了他的田地,他牵到凉快的地方喂着,比牛的主人照顾得还好。看见有人偷割他的禾黍,却默默地避开。他的家童曾抓住一个偷粟的,士谦安慰这人说:“这是贫穷所致,不应该责备。”就让放了他。他的仆人曾和同乡人董震因喝醉酒比力气,董震掐住仆人的咽喉掐死了。董震很害怕,向士谦请罪,士谦安慰他说:“你本来没有杀人之心,何必请罪呢!但是可以远远地离开,不要被官吏捉住。”
有一年他拿出自家的数千石粮食,借给同乡人。碰上这年歉收,债家无力偿还,都来向李士谦道歉,李士谦说:“我家多余的粮食,本来就是想用来救济别人的,难道是为了图利吗?”于是把向他借债的人全部召集在一起,以丰盛的酒席相款待,当着他们的面烧毁了所有契约,说“你们的债全勾销了,以后再不要为此挂念了。”让借债的人各自回去。第二年,大丰收,欠债的人都争相来向他还债,李士谦一点都没有接受。有一年又遇上饥荒、很多人都死了,李士谦又拿出他家所有的钱,买来米做成粥供给那些受饥饿的人,依靠他而生存下来的人数以万计。李士谦还将那些饿死人的尸骨收集起来埋葬好,没有漏掉一个。到了春天,他又拿出粮食种子分给那些贫乏的人家。赵郡的农民非常感激他、抚摸着子孙说:“你们都是托李参军福啊!”有的人对李士谦说:“你积有很多阴德。”李士谦说“你所说的阴德是什么,(所谓阴德)就像耳朵里的声音,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而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你们都知道了,哪里还有什么阴德呢?”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jq/1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