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封建迷信的原因,《聊斋志异》很遗憾的没能广泛地和大家见面,以至于大家对这本名著知之甚少。可这本名著在清朝时期可是非常受欢迎的,那时候甚至有人专门将这样的书本带入宫中,交于慈禧太后解闷,可见《聊斋志异》备受追捧。不过蒲松龄能够创作出当时远近闻名的著作,其实很多程度上也依靠其勤奋不已。
蒲松龄在当时走街串巷,还在一些地方开设小茶坊,每日在此地招揽过往的路人,不但不收停驻费用,还为他们提供茶饮,只盼望他们那个给自己通过写作素材,久而久之,这些素材被蒲松龄加以改编润色,编著成书。
可即便有如此有趣的书籍,可久而久之便让人觉得乏味,所以人们开始聘请画家,按照《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展开想象,并且还原书中发生的故事,类似于如今的连环画、漫画,有的还会抄减一些小字作为批注。
而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便是《聊斋志异》中的其中一篇《聊斋·画皮》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这篇故事讲的是古代书生王生,在赶路时巧遇一个美女,并待会家中金屋藏娇,却不幸被道士看出鬼缠身,于是书生便一直暗中观察这女子。
终于某一天,书生在窗外看见青面獠牙的鬼在为一张人皮画脸。而那个时候的人们又将这一情节的插画命名为《窥窗见鬼图》。很多网友表示晚上都不敢一个人看这幅清朝女鬼图,可清朝《窥窗见鬼图》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把它放大10倍后,令人毛骨悚然。
一、略看:美女与恶鬼,小人偷窥
当我们只略看这幅画时,只看到一个美女书案上被恶鬼压住,而窗外有一个人在偷窥。其实我们单这样看也充满了讥讽之意,古代君子不威而不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那个时候被广为流传。
所以在许多人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就认为其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认为这个恶鬼就是当时权势的象征,在书房这样高雅的地方行腌臜之事,比喻当权者滥用职权行不轨之事,而窗外的人就相当于虽然有人看见这样的事情,却敢怒不敢言,比喻当时的人迂腐且愚笨。
二、细看:恶鬼画皮,书生惊恐
就在我们只细看这幅画的局部时,我们会看到恶鬼在书房中掐着美人皮,为美人画着新的容颜。恶鬼青面獠牙,面容狰狞,且带有迫不及待的微笑,其美人皮却恰似妙龄少女,而窗外的人却惊恐万分。
这与恶鬼的表情形成强烈反差,恶鬼的面部表情越丰富,越能暗示书生的恐慌。这也是告诉世人不可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我们要知道色字头上一把刀,千万不要贪一时之欢,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
三、知道其原委:知人知面不知心
当我们看到其题字我们便了解这幅画背后的原委,原来是古代一名书生将美女带回家之后被大师发现恶鬼缠身,自己便暗中观察,发现美女是吃人的怪物。其实这个画里还藏着一个细思极恐的细节,就是妖鬼画皮的环境!
在古代人们大都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并且认为书房是男人才能拥有的地界,但是这个恶鬼装扮的女人,却能在这样的地方,心无旁骛且大胆的画皮,就能够知道平时这个书生平时就无心学习,更是特别喜欢且依赖这个恶鬼所打扮的女人,才能将这样一个地方腾出来给这个女鬼。
其实单从书房布局就能看出这个房子的主人应该是饱读诗书的人,可还是引狼入室,这也暗讽古代一部分人的想法“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当我们放大窗口可以看到属于书生的阴影特别怪异,其实也是侧面表示书生在一方面也表示贪婪,迂腐的人。在这幅画中可以说是人均皆知。
总结:
郭沫若曾看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且写下流芳百世的“写人写鬼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批文。这幅画也告诉我们知人知面不知心,想知道一个人的真面目肯定是在一朝一夕中一个人卸下防备的时候,并且要学会端正自己,不要轻易被美色迷惑,乱了心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jq/1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