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同梦,梦中有幻,幻中有真。《凤阳士人》是一篇荒诞而诡异的女子悲情故事,梦中的白骡,梦中的女鞋,梦中的小曲,梦中丈夫和美人在自己眼前调情交欢的画面……
次日丈夫回来,果然骑着梦中出现的白骡。梦中的女鞋和小曲,那个邪魅的女子,那个耻辱而绝望的梦境……这恐怕不只是梦境,恐怕也不止是她一个人的悲情。
1.《凤阳士人》故事梗概
凤阳县某书生远行求学,告诉妻子半年可回,不料一去经年,杳无音讯。
月出皓兮,劳心慅兮。流光照空房,生妻且思且迷茫,不知男人在外骚情否。这时有美人掀帘而入,笑称带着她出门寻夫。生妻顾不得许多,大晚上就这样被陌生女人拉走了。
话说美人一路嗖嗖地,生妻跟不上。美人把自己鞋子脱下借给她穿。生妻忽然脚下生风,健步如飞,两个女人一起嗖嗖地在夜色中狂奔,忽然迎头遇见骑着白骡子的书生。
夫妻二人大惊,但都不明白是咋回事。美人笑着说,娘子和郎君一路辛苦,不如去我家暂歇一晚。生妻从,生想必窃喜。
话间,三人和白骡来到一处宅前。美人招呼奴婢准备酒菜,又说,夜色杳杳,月光恰好,不必费蜡,我们就在石台上将就一下吧。各位想必清楚,诸如这小院花台石凳,在聊斋志异中多是风月梦幻之地。
此时,美人说:"姐姐呀,现在赶路有骡子骑,我的鞋子也不太合脚,请把鞋子还给我吧。生妻道谢后便把鞋子还给了美人。
酒菜既上,三人举杯相庆,一时欢声笑语,主宾相和,好一派人间温情画面。
几杯下肚,书生三分醉意,七分骚情,眼睛直瞄美人,言语渐轻佻,俨然忘了身边久别重逢的妻子,敢情是和她人小遇胜新婚。夜色迷离,美人娇媚,撩风撩月撩书生。生妻一念夫情,一念人情,只好默坐,装瞎又装傻。
谁料书生和美人越来越放肆,把妻子晾在一边视若无人。美人怀抱琵琶,以小曲助兴,唱一段市井俗调,"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
美人娇声颠魂,盈态生骚,唱罢起身回屋。书生不装了,尾随而去。奴婢也睡去。生妻独自被晾在这窈窕而孤寂的陌生夜色中。
许久不见夫回,生妻忍不住走近窗户,里面浪声迭起,丈夫在和她人说着自己熟悉的情话。生妻又气又羞,却不知如何是好,忽见弟弟三郎跨马走来。三郎得知原委,摸起一块大石头砸了进去,姐夫脑袋开瓢。
生妻惊愕大哭,抱怨弟弟为什么杀死自己的丈夫,自己并没让他这么做。三郎十分恼火,"我帮你出气,你却又怪罪于我!"说完一把推开无助的姐姐转身就走。
生妻梦中惊醒。
次日,丈夫归来,骑着一头白骡子。妻子大喜,忽见白骡非常惊愕。随后夫妻聊起梦境,竟然一模一样,二人大骇。
三郎闻听姐夫归来便前来看望,顺口说道,"昨夜梦见姐夫归家,太奇怪了!"
姐夫调侃"还好,差点被你一石头砸死。"三郎大惊!原来三人经历了完全一样的梦境,只是无人知晓那个梦中美人何许人也。
故事就这样结束,留下很多悬念。
2.为什么说凤阳士人很奇异
①以女人为第一视角的叙述风格
某县某生去外地做什么,或经历了什么……这是聊斋的常规模式。书生未必是第一主角,但故事通常围绕书生展开,比如《狐联》和《画皮》等。这跟封建文化有关。
《凤阳士人》则不同,书生远行只是引子,话题一转,故事从生妻思夫、美人带路,一直到回归现实,都是以女性视角展开。书生只是配戏,三郎这个打酱油的非同一般。
这种情节设置在聊斋里算是"野路子"。
②奇怪而反常的梦中美人
想必这位神秘美人很让读者困惑。
聊斋中的鬼狐大多为情所化,半夜掀帘而入,主动投怀送抱,多情也罢,仗义也罢,作祟也罢,都反应现实人性的某一面。但是,凤阳士人里的美人行为矛盾的让人困惑。
若是好心帮助思夫的妻子,为什么后来又鸠占鹊巢,当着生妻的面色诱书生,还在屋里时而甜言蜜语,时而"大喊大叫"。
若为勾引书生,她直接把人带回家就好。美酒小曲佳人,花前月下,石台为床,岂不浪漫?为什么非要拉上生妻碍事呢?
果然是女人心,海底针,美人的心更难琢磨,前后行为太矛盾了。
③三郎不是打酱油的
整篇故事三郎就出现了两次。
第一次在姐姐最为难时出现,一块石头把姐夫砸倒了,梦境在生妻惊恐中结束。三郎是破梦者,是梦境故事的终结者。
第二次在姐夫归来时,三郎一句话揭示了三人同梦的诡异奇遇。三郎又让三人重忆梦境,三郎也是整篇故事的终结者。
三郎两次出现,分别是梦境和现实故事的终结者,这不是配角的戏份。作者想表达什么?
④奇怪的书生和妻子
古代男为尊,书生多风流,这不稀奇,但当着妻子的面和其他女人调情,甚至调进里屋干着不可名状之事,完全把妻子撇一边,这不叫突兀,简直是荒唐的离谱!
在风月这等事上,书生可谓"三十年的寡妇——老手(守)",自然更懂得情有可撩有不可撩之理。这不是违背常理吗?
面对眼前丈夫如此无耻行径,妻子选择妥协和痛苦,连上前指责的勇气都没有。
当然,诡异的还有美人的鞋子和小曲儿。
我们就从这两点着手分析。
3.美人借鞋有玄机
鞋子在古代有着特别的寓意。
①"鞋"谐音"谐",寓意和谐
鞋子是古代婚嫁习俗中的重要行头,寓意夫妻和谐。情郎出门,女子通常会亲手做上两双鞋子。鞋子也是女子给男子的定情信物。
聊斋《阿宝》故事中,鹦鹉叼起阿宝的鞋子飞到孙子楚身边。孙苏醒,并把鞋子当作信物,没事就抱着鞋子就啃来亲去。
生妻穿了美人的鞋子,或许暗示了后面"二人共夫"的离奇情节。
②"鞋"谐音"邪",邪祟之意
古人有云,"宁试人棺,莫穿人鞋"。除了避免惹祸,还一个原因就是怕惹邪气。
故事中,生妻毫不犹豫穿上美人的鞋子。果然弱女大变,脚下如踩风火轮一般。然而当生妻还回鞋子,面对眼前丈夫的冷落和出轨,自己又回归懦弱,卑微到尘埃里。
这也解释了一个细节:为什么一到石台前,美人就要生妻还回鞋子,因为书生和美人就是在这里开始调情的。
4.美人唱曲有深意
那段小曲儿有多重内涵。
①唱给旁边的生妻听
黄昏残妆,风透西窗,蕉声细雨,孤身冷床。望眼欲穿,不见情郎,潸然泪下,爱恨纠肠。最后一句"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
显然这唱出了生妻的内心世界。丈夫只去半年,谁知一年多杳无音讯。有事耽搁,当有书信;惨遇歹人,丈夫求学不是经商。生妻思念中不由担心丈夫变心,故爱恨交加。
事实证明,就在回来路上,就在石台处,一别经年却对自己完全不管不顾,当着自己的面就和其他女子好上了。可想见,自己不在时丈夫这一年多能干出什么事。
②"红绣鞋儿占鬼卦"
春闱秘戏,夫外出,以所著之履卜之,仰则归,俯则否,名曰占鬼卦。
——清朝习俗
清人有习俗,丈夫外出,女子用红绣鞋卜问吉祸。抛出鞋子,落地朝上则夫归;落地朝下则夫不回。清人称之为"占鬼卦"。
显然小曲最后一句直戳生妻心口。想必她在家纠结时也占过鬼卦,但是,那只鞋子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因为事情就发生在她面前,她都无可奈何!眼下情景就铁的事实。
5.《凤阳士人》到底想说什么?
封建礼教下,女人在婚姻中完全被动,一旦嫁人,命运则握在丈夫手里,只有从夫相夫,没有教夫之说。书生骑骡,三郎骑马,可见生妻的娘家比夫家优越,但书生如此有恃无恐,因为家境在社会面前不堪一击。
书生出门,生妻开始思念;半年一过,生妻开始担心。想必已经多次"占鬼卦",因为这是她唯一能做的。所以,她夜半会跟着一个陌生女子出门,所以她毫不犹豫穿了陌生女子的鞋。除此之外,她没有任何选择。
她终于见到丈夫,并来到石台。美人唱起小曲,唱出了封建婚姻中女人的悲情和无奈,最后一句点明女人只能任由命运摆布。接下就是最好的印证,丈夫把她晾一边,和别的女人交欢,她能怎样?"有本事你打我呀!"
小舅子一个大石头如他所愿。然而姐姐的反应却是护着丈夫,也惹恼了弟弟。姐姐想跟着弟弟走,也被一把推倒,最终这个世界再没人能帮她。娘家是最后的护盾,有着更优越的家境,出手也挽救不了她,因为她无法独立生存,也承受不起社会的指责。
梦中美人居处的石台,就是花街柳巷和秦楼楚馆的缩影;美人所唱的小曲,就是风流俗事的缩影。美人谈不上预谋勾引,书生也只是纯属偶遇,只因男女月下共饮石台,一切都是随机自然发生。所以没什么好困惑的。
婚姻背叛来的就是这么简单自然,这就是生妻在家魂不守舍的原因。那个奇异的故事,不过是生妻忧虑成梦;梦中美人不过是生妻担心的对象;美人的房宅浓缩了整个封建婚姻的荒唐;发生在那里的故事就是封建社会下女子婚姻的缩影。最后丈夫真的骑着白骡出现,则暗示丈夫多出的那半年,就是寄居在别的女子之家,就像梦中。
至于罕见的白骡子,只是一个明显标记,暗示梦境和现实并非巧合。黑骡就太普遍了,梦境和现实巧合的可能性太大。
三人同梦,很奇异吗?封建社会下的女人婚姻悲剧,书生知,妻生知,三郎知,全社会都知,三人同梦还有什么奇异的吗?
就像那首歌唱的一样,"说鬼也不是鬼,说怪也不是怪。"说它不奇异又很奇异,说它奇异也不奇异。又如梦中的神秘美人,是鬼,是怪,还是人,都在扭曲的封建婚姻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1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