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聊斋之人狐恋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1/3/15
白癜风传染 http://m.39.net/pf/a_5743667.html

说起狐狸,大多总是褒贬不一,聪明至极,妖媚生趣,仿佛与生俱来的聪慧与美艳却不用在正道,好似狡猾代言人。事实上,狐狸精的传说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狐狸精分为涂山、青丘两派。那个时候的狐狸并不是祸害人群的狐妖,而是作为神女为世人谋福,他们一般是国家兴亡的祥瑞之兆。

《山海经》有记载:“青山之丘,有怪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这里的青丘之狐,便是祥瑞与子孙兴旺的象征。至汉代,“九尾狐”仍旧是尊贵神兽,认为其为德之表率:“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班固《白虎通德论·封禅》),那时的狐狸精没有那么神秘,也泛指聪慧的女子。东汉以后,狐狸精便成了文人手下的反派角色,雌狐成了红颜祸水的象征,像《封神演义》中的妲己。

《聊斋志异》中的狐狸精形象不胜枚举,蒲松龄扩充了狐狸精在文学中的内容,赋予它新的内涵。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会校会注会评本《聊斋志异》统计,该书共有短篇小说、寓言故事及各类札记篇,其中涉及鬼狐神仙和精怪的作品就有篇,约占全书的百分之六十七,其比重之大,世所罕见。即使在那些未写花妖狐魅和鬼神精怪的作品中,也屡屡有梦幻、异术和其他一些怪诞现象发生。所有这一切,都使《聊斋》笼罩了一层厚厚的神秘之雾、梦幻之纱,人们把它视为神仙之国、鬼狐之乡,是不足嗔怪的。

人狐恋是《聊斋志异》中颇为动人的爱情故事之一,善良的狐女形象有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忠诚的婢女、善良的侠女、勇敢的狐妓、慈爱的祖母等。在人狐恋故事中,狐女大多年轻美貌,勤俭持家,能帮助书生脱贫致富,考取功名,救书生出水火。狐女象征着蒲松龄幻想中的红颜知己,她们给予书生的帮助也寄托了落魄文人蒲松龄的心愿。

中国文学中的狐狸精无论是好是坏,漂亮都是不可缺少的,《聊斋志异》也是这样。狐狸精与普通人最大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容貌绝美,这也是后来民间把漂亮的勾人的女性称为狐狸精的原因。青凤“审顾之,弱态生娇,秋波流慧,人间无其丽也”;胡四姐“愉粉露垂,杏花烟润,嫣然含笑,媚丽欲绝”;辛十四娘“振袖倾鬟,亭亭拈带”;娇娜“娇波流慧,细柳生姿”。孔雪笠对娇娜爱得如痴如醉,他多次对自己的好友皇甫说明自己喜欢娇娜,想娶她为妻。年轻美貌的狐女一出现,书生便失魂落魄,念念不忘。“生(孔生)望见颜色,呻吟顿望,精神为之一爽”。《聊斋志异》中与以前文学作品的狐狸精区别在于不仅有狐狸精艳丽妖媚的特点,还具有女性崇尚的端庄大气的特点。

《聊斋志异》中大部分都是男女两情相愿自由恋爱,人狐恋亦如此。《聊斋志异》中的狐女主动追求爱情,热爱生活,活泼好动,敢于与恶势力做斗争。如《莲香》的主人公莲香与女鬼李通判女同时爱上书生,她没有争风吃醋,而是处处保护桑生,采药三山,救了桑生一命,为了能与桑生在一起,决定死而投胎成人,终于在十四年后嫁给桑生,再续前缘。狐女们不仅对爱情敢于追求,如果她发现钟意的男子不值得去爱,也敢于离开。例如《丑狐》的狐女发现穆生只爱自己的钱财,还要至她于死地时,立即复仇,这种果断决绝、敢爱敢恨性格是《聊斋志异》中狐狸精的标志。

心地善良,直率自然是与《聊斋志异》以前的文学作品中狐狸精形象的最明显的区别。不少古典文学总是把狐狸精描写成祸害人间,民不聊生的形象,而《聊斋志异》中狐狸精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救助人们于水火之中。在所有狐女中,最爱笑的是婴宁。在封建时代,女性必须遵更多守系列的女教女规,恪守笑不露齿,笑不出声的闺范,否则就会被认为有悖于纲常、有失检点。婴宁却一反闺范,她的笑,是毫无忌惮的大笑,“笑不可遏,笑声始纵”,“狂笑欲堕”等。这些真率而自然地笑容笑貌,传达了一位没有受到礼教压迫和世俗污染的纯真狐女形象。蒲松龄以笑衬托婴宁的美貌,使她的行动充满了人文气息。叙事者则以笑描写她爱笑、敢说的特点,使人物形象具有灵活性。“笑”与“人”之间的互喻关系,赋予文言小说一定的寓意。

《聊斋志异》中用大量笔墨描写了狐女们的才华。辛十四娘不仅容貌美丽,性情温和,而且善于观察,她觉察到楚生并非为善之人,便多次告诫丈夫冯生远离楚生,冯生却不听劝告,以致身陷囹圄。丈夫遇难,辛十四娘却从容不迫,她运用智慧让狐丫鬟找到皇帝,投其所好,最终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救出丈夫。《聊斋志异》描绘了一个花妖狐魅、人鬼精灵同处的世界,仙妖鬼狐与人交往,多具人性人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在《聊斋志异》中,狐女不仅拥有美貌,还具备人的气质与可贵的人性美。

在独处书斋的时候,蒲松龄以他的神来之笔和强大的包容性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数量可观的、流光溢彩的人狐恋故事,破除了陈旧单一的情节模式,塑造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狐女形象。在他笔下收放自如的人狐之恋满含深情、感人肺腑,凝结着蒲松龄一生的心酸和凄苦,承载着清代寒士的集体大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