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全集 >> 正文 >> 正文

读写之间,你我相遇有一种感动,叫我要留班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1/3/15

新消息报春季成人阅读与写作培训班的学习于本月中旬结束了,在为期两个多月的学习中,学员们的收获如何?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带给了他们怎样的启发和感悟?我们整理了部分学员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同样热爱阅读与写作的读者,一起感受学员们自笔端流淌的激情。

成年人的世界就该一地鸡毛么?成年人的未来就该一眼望到头么?不!阅读与写作,是人生修行中最美好的抵达,也是生活里最容易拥抱的诗和远方!只要你肯,只要你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志同道合者在阅读与写作中的短暂相遇,或许就此开启一段段不一样的人生,嗯,一定是!

01

春园之草自芬芳

张君良

对一个退休老人而言,上天如果还能给他十年健康有为的生活机会,他应该干些什么呢?我选择的是梳理人生,把我一生从事文化研究与实践的经验和感悟用文学性的文字表述出来,但求有益他人,同时,带好孙子。

搞了一辈子文化工作,当真要静下心来梳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原来是如此的捉襟见肘。正在这时,我看到了新消息报成人阅读与写作班报名的消息,便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

每周三个课时的学习时间本来十分有限,可是我的收获却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

过去,我看书总爱“看热闹”,有时候会跳过描述性的语言去追逐跌宕起伏的情节,现在的阅读知道“看门道”了,懂得了对作家艺术表现的赏析。过去,对一些美好的东西,自己能够感受得到,却难以表达出来,随着对老师引领我们对经典作品进行赏析,我心中文学审美的坐标渐渐清晰起来,以往那种难以言表的“隐性感知”,借助于联想、想象、归纳、推理,慢慢转向可表达的“显性感知”,“我手写我心”的能力在增强,真让人感到欣喜!

阅读与写作对我而言,也不再是人生可有可无的内容。现在,不管写得好赖,写作已然变成了一件令我手心痒痒的事情,每天不写点什么,就觉得若有所失。写作的冲动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敏感,发现生活中值得书写的素材实在太多了。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大完每人完成一篇主题为“路上的故事”的练笔,我居然在两天内理出来了二十多个写作素材。还有一次,我将带孙子的一些感动随手记录了下来,分享后,感动了我的家人,培训班的老师、同学们。我的精神充实得像拥有了春天的燕子,生活于我而言,充满了美和感动。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的阅读与写作班何尝不是如此呢?

张君良在《新消息报》发表作品《童年往事·鱼趣》。

02

感恩写作路上与你相遇

韩庆玲

阳春三月,草木复苏,花儿含苞欲放。我漫步在唐徕渠畔,情不自禁地掏出手机拍下眼前的春意,惬意无比,用文字记录美好生活的念头又一次涌入脑际。

两天前,《新消息报》上关于开办成人阅读写作班的消息进入我的视线,阅读和写作何曾不是我追求的梦想?无数个日夜秉读杂书,有感而发的随笔意想,零落萧条地禁锢在只有自知的角落里,它是生活,是我成长的路径,更是我人生的记忆。零碎的记忆随着岁月流逝已无法追回,这促使我不断地在时光的读物中找寻成型的属于自己的章法,去整理、完善、呈现自己的人生印迹。我想用光的温度将它们置于我的心田,散发难以抹去的温暖。我找寻着,思索着,翻阅着,我没有恰好的方法,更没有锦上添花的诀窍。就在找寻的路径中茫然不知所措时,新报这条消息如春雨般清凌凌地涤荡着我干涸的心灵,我的眼前一阵清亮,于是赶紧掏出手机拨打了《新消息报》上留的咨询电话。接听电话的闻老师温和而热情地解答了我咨询的相关事宜和超龄的顾虑,欣然邀请我参加。于是我成了阅读写作班的一名学员。

来到学习班,见到了授课的陈老师。她留着乌黑发亮的飘逸长发,年轻漂亮,说话声音温和,给人一种亲切感。她朴实诚恳接地气的授课内容,让我豁然开朗,她说:“写好文章的第一步就是大量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捕捉寻找发现自己生活的影子,思考人生的意义。”她还说:“阅读者,是血液里藏着火焰的人,时间可以侵蚀掉美貌,但读书渗透在你的血液,让你拥有不败的内在气质。那种不抱怨生活,坦然面对生活的得失和好心态都是通过阅读达成的修炼。一个人什么时候阅读都不晚,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就会获取心灵的慰藉,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多彩,何乐而不为?”听着老师娓娓的讲述,我捕捉着自己的读书经历和闲暇时随心的练笔记忆,有了点点灵动的思绪。我的生活,我的经历,我的成长路径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为什么没有能力将它们用文字做完美的还原呢?贫乏浅薄的阅读积累和墨守成规的思维,制约着我的写作发展空间。看着老师专注地演示并讲解着《从文自传》中一个又一个片段中的细节,我认定写好文章第一步就是博览群书,毋庸置疑,要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年过半百,大好的读书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我还有什么理由犹豫不决、停滞不前呢?古人说得好:“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我愿将这炳烛之光,化成我用文字记录生活的动力,为我的生活增添属于自己的阳光。

时光苍老了我的容颜,但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庆幸通过新报的阅读写作课,能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遇在读书写作之路上,交流品尝读书写作的欢乐。

回家的路上,我再次翻开陈老师送我的《空月子》一书,读着老师的温馨赠言:“志同道合的人迟早会相遇。”惬意,清爽,如沐三月春风!

(本篇文章系韩庆玲老师写于参加学习班之初——编辑注)

韩庆玲在《新消息报》发表作品《感恩阅读写作路上与你相遇》。

03

读书写作安放心灵

陈怀军

有幸参加新消息报社组织的阅读与写作培训班,两个多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我的心中充盈着满足与不舍。

起初,决定参加这个班时,心里还纠结了好一阵,现在上班事多,女儿即将面临高考,但对文学及读书写作的向往是我的夙愿。机不可失,不能再让自己心存缺憾了,下了决心,本人毅然走进了新消息报成人阅读与写作培训班。

主讲老师陈莉莉对读书写作的持久激情感染了我和班上的每位学员。在她送给我们的她的作品集《空月子》中,我读出了人生岁月是那么多滋多味,充满感悟和启示。班上的学员们也很有层次,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从50后到90后都有,都是为了圆自己的读书写作梦想而来。

两个多月里,陈老师从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引导大家阅读了沈从文、萧红、钱钟书、汪曾祺、曹雪芹、蒲松龄、契诃夫等国内外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以及本土作家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品,通过阅读赏析、讨论交流、习作练习等形式,逐步提高大家的文学鉴赏、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素养。在一步步的熏陶下,激发点燃了大家阅读写作的动力和激情。期间,大家的练笔陈老师及时点评、分享和鼓励,班上的闻海霞老师作为《新消息报》的编辑,不断地将大家的作品推送到《新消息报》文化周刊上,提高了大家阅读写作的信心和动力。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和动手写心得体会,我感觉在精神上得到了滋养,让自己的心能静下来感受精品文学的美好,并思考一些问题,写一点感想和曾经难忘的经历,那些动人的场景、那些积压心底的感受,像模像样地跃然纸上,真是莫大的喜悦。

在此之前,我的阅读没有计划,不成系统,常随着心情的“晴雨表”变换着,有时,这一本还没读完就去读另一本,那颗渴望知识和安慰的灵魂总是在漫无边际地追寻着,自由散漫地流浪着。参加了这个班,让我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怎样去阅读。作为职场中人,这点很重要,对于有“文学梦”或者热爱文学的人来说,更是再重要不过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陈老师也向我们说过,自己一天不读书,就感觉灵魂在堕落。关键的是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在今天这个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我想,我们必须要建立好自己的阅读趣味和基点,在此基础上,让阅读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陈怀军在《新消息报》发表作品《香山里的孩子》。

04

赴一场期待中的旅行

马小波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总是让人们充满了希望和遐想。每当春天来临,我就天始做规划,学习的,旅游的,减肥的,工作的……想做的事太多了,可是又不知从哪一件开始。不知不觉,年已溜出一季了。

一个寻常的晚间,吃完晚饭,收拾停当,孩子去做作业了,我泡了一杯清茶,坐到餐桌前,拿起先生从单位拿回来的报纸,开始我悠闲的读报时间。突然,一则消息迸入我的眼帘——《新消息报成人阅读与写作培训班报名开始啦》,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仔细阅读了全部内容,思量了起来:文学写作是我的初心,但是现在工作非常繁忙,出差频繁,孩子又面临着中考,周末时间几乎都花在接送他的路上……你有时间吗?我一遍遍地问自己。对于成年人来说,尤其是一个中年女人,时间是这世间最奢侈的东西。从离开父母求学开始,自己似乎就没有时间停歇,忙着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辅导孩子作业、接送孩子上培训班……我的初心、兴趣爱好,似乎早已忘记了。

不,我要活自己!每周不就是两小时吗?让先生去接送孩子,或者让孩子自己坐公交车去吧!工作也尽量安排在周一到周五。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挤一挤就有了。”这真是至理名言。阅读与写作班在我的期待中到来了,我见到了陈老师和我的同学们。陈老师很像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温文尔雅,柔声细语,恍惚间,我感觉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和幸福。同学们来自各行各业,在陈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开始了阅读与写作学习。

重读经典中,我们赏析中国古典诗词、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陈老师带领着我们走进了文学的殿堂,一样的作品,在老师的深度解读中,再读又有了新的感悟,我和同学们沉浸其中。下课时间到了,同学们都不愿离去,依然沉浸在其中,热烈讨论。

每周课后,陈老师都给我们布置阅读和写作的作业,下周课堂上讨论和修改。在我们眼里,作业不是苦差,大家很乐意去完成,更期待着下周来了,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聆听别人的见解,真的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忙忙碌碌地工作了一周,每周末的阅读与写作课是我最期待的休憩,感觉到是那么的轻松、惬意,好像是去经历一场期待中的旅行。

时间总是过得那样快,转眼我们的课程结束了,心中有无限的惆怅和不舍。记得陈老师给我们说过一句话:“没有被文字记录过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手中的笔不会停下来,生活还在继续,梦想依然在前方,我们会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精彩的人生。

马小波在《新消息报》发表作品《我的同窗——君》

05

春天里的故事

公培瑶

在忙碌和喧嚣当中,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是一件惬意舒适又充满希望的事情。有幸在年的春天和家人们一起踏入了写作班学习的教室,更在一个春季的学习当中结识了陈老师、闻老师以及各年龄段的文友们。

说来惭愧,最初参加写作班并不是认为自身存在阅读的需要,是因为先生在公文写作上的诸多困扰促使着他想要进行写作训练,而我带着对阅读的爱好也来到了成人阅读与写作班。

20节课贯穿了整个春天,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我们像是一粒粒种子,在老师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引领我们走进名家名作,通过阅读经典从而探寻阅读的真谛。从《如何阅读》《从文自传》《美人》《呼兰河传》《围城》《受戒》《红楼梦》《促织》《年的浆水和酸菜》《清水里的刀子》《空月子》让我们在读的时候,通过了解作品时代背景、故事情节、语言特色,再结合自己阅历去感悟作品,试图去发现作品背后的意义,从而体验到深层阅读。跟着老师的步伐亦步亦趋,我感受到了文学的美好,我觉得我是最需要阅读的人,我是一名老师,以后也会是一名妈妈。这两个身份都要求我必须深层阅读,在阅读中汲取营养,给予孩子们更多精神上的养分。

都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不仅读还尝试写作。从读后感到写人、写场景、写对话,写一次出行。可以说写作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说起快乐这很简单,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对阅读越来越有兴趣,并且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即使获得了一点点的进步,都非常的开心。但是写作同时也让我感到了痛苦,原因很简单,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其实,不存在倒不出来的问题,关键是理由太多。工作多时间紧——时间真的不够吗?中学时代,面对命题作文,半小时,一千字,不敢说多好但也是奋笔疾书。偶尔老师在班上念一念,可以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生活中没有可写的——也是说不通。其实素材就在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就像我们听白描老师讲陕西文坛作家的辉煌一样,大多数人最初不是奔着利益才去写作,而是坚持写作多年,文字才意外地变得有价值。战胜这两点,拿起笔来开始写作,又发现言不由衷,词不达意。大家们都为此经历了痛苦,好在每一篇习作老师都会精心修改和指导,优秀作品还刊登在了《新消息报》上,给了大家很大鼓励。课堂上听老师讲、和同学们交流,课后抓紧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作业和写作作业,感到生活和自己都变了模样。

周末的午后我们坐在教室里,感受着学技能、齐并进的快乐。我是不爱喝茶的,但上课的时候却喜欢往玻璃杯里泡上几片清茶,看着它们在热水当中舒展开来,仿佛我自己也在阅读中舒展了许多。

“读名作,读经典”就是用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心灵。经典的阅读,说到底,是对“人”的发现与开掘。在读的过程当中,读世事,读人生,也读自己。

公培瑶在《新消息报》发表作品《一派纯美》。

06

成长

奕欣

因为主讲老师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可能是最早知道新消息报要举办成人阅读写作班的。参加阅读写作班的初衷,一是觉得自己读书太少,读的好书就更少了;二是觉得需要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以便将来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

一年之际在于春,这个春天里读书写作、欣赏感悟,收获颇多。

读书方面:之前看书只是读故事,并不能真正地读出好坏。我们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契诃夫的《美女》、钱钟书的《围城》、汪曾祺的《受戒》、蒲松龄的《促织》,宁夏作家石舒清的《清水里的刀子》、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这些文学作品涉及古今中外,文学体裁涉及散文、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等,经过跟着老师赏析这些文学作品之后,我才对这些作品的美、妙和典雅有了一丝丝品味,我才了解到如何去读书、去欣赏作品。与此同时,也读了某些作家其他的一些作品,让我对读书开始有兴趣了。

写作方面:之前写作文标点符号的应用都有问题,而且有时候会写得很罗嗦,总是什么都想写,但又都写不好。在经过写作练笔及老师对大家作品的指导,还有学习鲁迅如何改稿、某编辑给作者的回信、老舍怎样写小说之后,我对写作有了更多认知,认识到了写作也需要有思路、有侧重点,要适当地运用写作手法,往往最简单的写作手法会让作者写得轻松,读者读得轻松。

这段时间的学习,更让我感受到阅读写作与琴棋书画一样是可以陶冶情操、提高生活情趣的。看那些文人雅士,同样是吃喝玩乐,却比别人吃得更有味、玩得更有趣、乐得更高雅。

《民国暖色——合肥四姐妹》中对小四妹张充和的概括:她是真正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孤独的人,唱得好昆曲,写得了书法,能写诗能做词,生性豁达乐观,又从从容容从不焦躁。这样的女子,不论是二八妙龄的青春少女,还是白发苍苍的佝偻老妪,相处起来都是自然舒心的。这是我理想中女子的样子,当然这有天性的因素,也有后天她父母亲的影响和叔祖母的培养的因素。之前一直在思考在这浮躁且易使人焦虑的社会中,如何让自己的内心从容淡定一点呢?如何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孩子被滋养得从容幸福一点呢?现在,我心中已有了肯定的答案——读书。

奕欣在《新消息报》发表作品《心理测试》。

07

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徐翔

从有记忆时就有梦想,但是长大了以后,似乎明白了,有些梦想是我们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尤其是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已似无欲无求。

一直觉得自己读过不少书,来到阅读与写作班后才发现,自己好像没读过什么书,好像压根就不会读书。

读萧红《呼兰河传》看了几页竟然没看下去,生出了无趣的感觉。在老师细细分析了文章的精彩之处后才又细读了一遍。“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只有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原来自己一直真是不会读书啊,如此简单的字词,用在这里是如此的美妙,现读期间就有一幅美好的画面呈现在眼前,似是走在街口听人拉拉家常,又似听老人家讲着家乡的故事,虽有一份淡淡的忧伤,却有着浓浓的思乡情结。

原来读《围城》觉得书里面所有人物都很平凡,他们没有崇高的品格,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更加体面地活着。整篇都是一群普通人相互之间的琐事,他们在当时的社会里随波逐流地生活着,相聚分离都是平淡无波的。

这回又重读《围城》忽然明白了阅读的延伸,触碰到了不一样的思维。人物及故事构思的巧妙,精读佳句细品文字,书中描写的就是生活本身,就是芸芸众生的我们,很多时候我们连自己都无力保护;但是我们却对人生有无尽的追求,义无反顾追求的结果却还是虚无缥缈。曾经爱过也被爱过,最后在琐碎的婚姻生活中彻底死去的方鸿渐,到最后是一个没有梦想和愿望的人,他只想有个睡觉的地方。

第一次接触本土作家石舒清老师的《清水里的刀子》这样的文章,要是在以前我是不会去看的,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只是一个老人的内心独白。现在会阅读了,才体会到一篇好的文章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朴素平静就会让平淡的语言富有张力,让人在阅读中肃然起敬。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光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

汪曾祺的《受戒》因为没有书直接听了音频,这一听一发不可收拾地听了好几遍,能感受到平淡真实的生活中的快乐,和人之向往的桃花源式生活,懵懂纯真的爱情。小说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平白直叙娓娓道来,却是如此引人入胜。

课程快结束了,老师竟然要学《聊斋志异》里的《促织》。大概浏览了一下,虽然能看懂大概意思,但读起来还是那样生涩,也就没有多大的体会。没想到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出了文章的精辟之处,整篇小说构思巧妙,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形态描写细致入微,用词简练就已表达出足够的意思。

不知不觉就到了阅读与写作班结课的日子了,心里有了恋恋不舍的感觉。想起刚进来学习的时候老师赠送书时的留言:志同道合的人迟早会相遇。是啊,芸芸众生里的我们,虽然来学习的诉求各自不同,但能坐到一起共同学习,一定有着共同的爱好——看书。感触尤深的是在每次阅读分享中都能看到彼此的成长,这是平时生活中体会不到的一种快乐。

这世上快乐很多,追求快乐的方式也不同,我的快乐在内心里的小感受。在阅读与写作班,是陈老师让我学会了真正的阅读,拥有了在品读经典作品中充盈的无尽快乐,曾经不可实现的梦想确确实实存在了起来。

很喜欢一句歌词:梦想是个诺言,记在心上 写在面前,因为相信,所以我看得见……

徐翔在《新消息报》发表作品《大漠深处》。

08

感悟文学书写生活

力灵

天气慢慢炎热起来,我们的成人阅读与写作班春季班也要接近结课了。近三个月的充实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今年年初,要学点什么的想法很强烈。恰好,表妹发消息,她崇拜的陈老师要举办阅读与写作班了。听表妹讲,陈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从事过语文教学,在央企工作期间撰写的各种公务材料广受肯定,这么一位全能型老师授课,太适合我这位样样都需要学习的学员了。

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迎来第一堂课。哇!各位学员都是大咖呀,文学底子都不弱!我开始有些忐忑,水平差别这么大,接下来的课程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会怎么入手呢?

随着接下来课程的进行,我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陈老师的功力很深厚,课程安排得紧凑有序,课堂讲义全面丰富有见地,全是干货,课堂的赏析、写作方式讲解和阅读或写作的课后作业像是为每个学员量身定做。各位文学功底深厚的学员们各有优势,融合在这个课堂上,大家相互能更好地提高促进,陈老师总是在大家聊嗨跑偏的时候能轻松拨过来。陈老师面向我们的授课没有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了解与掌握,而是突出对美的发现与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让我这样文学基础几乎为零的学员能有所触动,开始沉浸在书海中去感悟生活,感悟文学,这是我在学习中最大的收获。

上课初始,我按部就班地听老师提前发的作品音频,看过老师推荐的作品没有感想,渐渐地,在老师的引领下结合自己的内心需求一摞摞买书回来阅读。我需要补课的地方太多了,最基础的是阅读欣赏。工作以后,我几乎都是看名人传记一类的感叹人家的成功,或者是看杂志的一些温情的文章感动自己,缺少广泛和深入的阅读。第一课,陈老师就教我们怎样去阅读一本书,我才明确地意识到建立高层次阅读品位的重要,选不好书,就像老师讲的,“重口味的垃圾食品会吃坏人的胃口”。我终于意识到很久没有认真读过书。闺女有时候说:“妈妈你为什么不高兴?”我才意识到,内心不丰富的我,可能真的是面无表情的时候太多了。

跟着老师用赏析的态度来阅读,通过对沈从文、钱钟书、鲁迅、汪曾祺、萧红、莫泊桑、契诃夫等中外名家,以及石舒清、马金莲等本地作家作品的赏析,我开始了解经典名作的精妙之处,原来小到一句话、一段文,大到一部著作、甚至作家的人生历程,都是蕴含着不凡,需要品味和研究的。我感受到了文学对自己心灵的滋养。

每个周末走进学习班,我都是充实的,回到家,我也能静下心来看书,而沉浸在书海中的我是踏实的。每当写出能抒发出自己内心所想所感的作品,我的内心便荡漾着满足。这使我觉得走进成人阅读与写作培训班是多么的幸运。

我要将精神的滋养通过阅读与写作一直融进生活里。

力灵在《新消息报》发表作品《妈妈帮》。

09

阅读经典滋养灵魂

张英

沈德潜曾说:“情真,话不雕琢而自工。”

文学作品追求题材的新颖、结构的严谨和表达的流畅生动,但以真情融入作品最为重要。夸张的矫饰不如质朴的真情叙述让人感动和亲近,不信,你去读读那些经典之作——这就是新消息报春季成人阅读与写作班给我的收获之一。

我喜欢读书,但是我不会读书,大概这是很多像我这样年过30的成年人的写照吧。为什么不会读书?因为书太多了,互联网+来了,5G时代来了,各种商品、各种媒介琳琅满目,让我们应接不暇,不知道到该怎么去选择了。

第一次知道这个成人班是听我的老师张君良先生说的。我带着好奇心跟张老师来到这个就在我办公室楼下的班。在这里我见到了陈莉莉老师、闻海霞老师及各位同学,我们的年龄跨度从90后到50后。这样的一帮“代沟重重”的成人坐在一起,在陈莉莉老师的带领下共品文学经典,竟然有一种“志同道合的人终于相遇”的庆幸。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大概是进培训班之前我对《围城》这部著作的全部理解。培训班再读此书,钱钟书先生文字的精妙,让我叹为观止——这是我今次才感受到的,于是我更加愧疚,愈赞叹愈惭愧。人生不光有围城,还应该有处处突围的吧?书中的主人公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围城,生活在围城的我们,是否时刻记得要想办法突围,并且要不断发突围,否则,最后剩下的都是在围城里被生活挤压的小小的我们啊。

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受戒》,通篇听完,心中满满的都是愉悦的感觉,觉得简直不要太美好,那种平淡朴实的风格戳中了我心,没有多么复杂的字词句,平白如话,但读起来心都要化了。整个故事,泉水一样清澈,青草一样简单。汪曾祺先生的笔下就是我们再寻常不过的生活和人性。

前几天我参加了主题为“全民阅读,书香宁夏”的活动。“书香”哪里去寻?我想,书香就蕴藏在那些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里。

我是半路加入这个培训班的,到今天我都在懊恼,要是早点知道这个培训班多好啊。好在夏季培训班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学习。

喧嚣忙碌之余,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同行,在阅读和写作中提升自己,周末的下午,银川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让心灵宁静让思想丰富的去处,真好!

志同道合的人在此相遇

——写在春季班结课之际

新报成人阅读与写作班老师陈莉莉

那个周六的下午,有些神奇。

喧嚣忙碌的都市,人潮如织,车流不息。街旁一座大楼的会议室里,十几个人相遇了,他们大多是初见,却没有一丝陌生感。这件事的发起者,新消息报社的闻海霞老师,之前只和我匆匆见过一面,但我们早已在文字里熟悉了彼此,深知对方是和自己一样的人。令我们十分欣喜的是,这个下午走到一起的人,从50后到90后,无论年龄、职业、学历、性别……竟然都是同道中人,颇具个性的自我介绍后,那种“终于遇见你”“原来你也在这里”的和谐、快乐的氛围,让每个人心头都如窗外的春色一样暖意融融,对未来一起阅读经典、一起提笔写作的日子充满了期待。我心头的顾虑一扫而光:我一定不能辜负他们,这些对文学、对梦想怀抱初心的人们,他们是我的伙伴、我的同学、我的老师。

两个多小时的初次学习结束后,每个人都沉浸在激动和兴奋中。原来,成年人对学习的渴望,如此强烈!我像理解自己一样了解了他们的心声。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才华和勤奋远远撑不起梦想,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越发强烈——我越来越热爱学习了,我并不知道我学这个学那个要做什么或者成为什么,只觉得三天不读书就面目可憎,三天不学习见了人就不敢开口说话。无知者无畏,越学习却越困惑,甚至越自卑——写作者,或者说每个在不断成长的人,有几个人能真正自信呢?阅读给我力量和开解,也给我鞭策和苛责。我就在这种时而迷茫时而豁然中感悟着生活的奥秘,感慨着生命的斑斓。当新消息报社计划办这个班时,我疑惑:成人?会有这个需要吗?社会上多的是培训中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班,但那大多是为了应试;大学中文系不缺生源,但说你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差不多等同于说你没有专业。不用考试或拿学分的成人们会自觉学习吗?而如果是为了促使爱好者走向写作的道路,我就更没有信心了——我自己还没有写明白,越写越糊涂、越读越不敢下笔!一时之间我忘记了,自己也只是单纯地喜欢读与写,多少年的坚持,虽然没有什么自己满意的成就,但心灵得到的滋养又怎么可以否认?我作为语文老师教过的那些孩子、作为编辑点评过的那些青少版名著修改过的各种来稿、作为央企的文字工作者写过的新闻报道和海量材料,哪一样不得益于我沉迷的阅读与写作?闻海霞老师跟我开玩笑说:“你可是把文字工作一网打尽了!不同需求的学员就需要你这样的引导者。”

虽然曾经因为工作需要给部分同事讲过新闻写作、公务写作,虽然常和文友们讨论文学作品,但这样一个学习班,对我来说仍然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不过,尝试一下有何不可?人是环境的动物,自己宅在家学习,和一群人一起学习,那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在组织大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倒逼自己多读、深读、细读,那不是很好吗?而且,三人行必有我师,集体学习,肯定不只是我把自己掏空,我一定也会从每个人身上,学到很多。

春风虽然没有颜色,可它拂过之后,大地到处一片绿意。现实远超我的期待。真诚坦荡的交流为彼此打开了一扇又一扇心灵的窗户,我们从经典作品中照见自己、他人及世界,在相互启发中探讨文本的美妙及现实意义,带着当下的问题思考,不断提升阅读、鉴赏与表达的兴趣及能力。在一个又一个愉快而充实的下午,我们收获了阅读的喜悦和丰盈,在一次又一次的小练笔中,我们收获了进步和成长。每一次告别时都意犹未尽,每一个周末来临时都觉得有盼头。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大多数人越来越沉迷于“网上见”的时代,我们面对面地看到彼此真挚的笑脸,我们见证了彼此努力的每一个瞬间,我们因此成为永远的朋友。

周末的下午,这样的“约会”多么令人期待!

新报成人阅读与写作夏季班招生细则

招生对象:热爱文学和文字,有心提高文学鉴赏和写作水平的所有人,年龄、学历不限。

招生人数:20人

授课地点:新消息报社五楼会议室(银川市中山南街31号)

开课时间:6月1日(本周六)

课时安排:一个教程20节课,每周两节(周六、周日各一节),每节课一个半小时。具体时间和学员商议后决定。(目前春季班上课时间为周六15:00-16:30、周日16:30-18:00)

学费:元/人

报名闻女士

排版|文文

文案|耳海

新消息报文化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qj/7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