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波斯国王泽克西斯看着自己统帅的大批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希腊进发时,突然心生感慨,潸然泪下。他转过身对身边的人说:“当我想到人生的短暂,想到再过一百年后,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中没有一个人还在世间,便感到一阵突然的悲哀。”确实如此,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生与死是人生的两极,无论你是轰轰烈烈地度过一生,还是碌碌无为地走完人生旅程,最后都会殊途同归地走向死亡,生与死是永恒的对立。
世间万物均有生有死,但唯有人类才能如此深刻地感受到死亡所带来的终结性。人总是追求永恒和绝对,但人固有一死这件事却摧毁了人的无限性追求。人既然有生,也就必然有死,那么,除了不可抗拒的生死规律之外,一个人的生死,要怎样才有价值?人为什么而生,又为什么而死?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中,蒲公在其死而复生描写中表露出来的对于人生意义、目标及种种人类终极性的追索都无不起源于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一、
《聊斋志异》中的死而复生叙事并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12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