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日无事,学评一段聊斋志异,题名阿绣;开篇说到海州刘子固,十五岁时,至盖省其舅;我咨询了一下,这海州大概就是现在的海城市,别称海州卫,说是古代用来锻将练兵这么一个地方。
这里先延伸一下,印象中,我只记得明朝所设有四大卫,分别是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而且这卫乃是一种制度。这里面并没有海州卫,也没有说这是一个地方。
后来,为了此事,我专门请教了一个历史专业的师弟,他告诉我,这海州卫,是夏辽金元时期所设,同时期的还有金州卫、复州卫、官山卫。因为我对历史不甚了解,因此至今仍然没有明白正确的信息,这里姑且这么一说,还望有知道的读者朋友替我更正一下。
赘言少叙,我们今天要聊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十五岁的海州少年刘子固,到盖州探望舅舅时,在一杂货铺里对少女阿绣是一见钟情。
书童刘海因担心主家少爷沉迷早恋,无心向学,于是便与刘子固娘家舅舅合计一翻,硬要刘子固早点回家,从而用功读书。少年郎刘子固即将踏上归家的旅途,心有不舍,再到杂货铺见少女阿绣一面,并由此引出了一段少年情窦初开的美好故事!
且看时年七十四岁的蒲松龄如何演绎一段初恋情怀,倘若当时已有情侣空间,那就只有两个字,无敌!!
02
前文说到,这一说要走,刘子固的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也并不是说以后就不能来了,但这一次再回海州,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来这块心中的圣地--杂货铺了。此时在他的心中,仿佛这世上最美好的地方就是这盖州了,心里也非常焦虑,只因不知何时才能见到这姚家的姑娘了。
空空落落地又来到了杂货铺前,心中的难受就直接在脸上带出来了,真可以说是满面的愁容啊。而姑娘此时正在柜台里忙着,抬头一看。只见来者非是旁人,正是这段时间常来的刘子固刘少爷。
“嘿,刘少爷,今天您来得晚点,怎么了,跟霜打的茄子一样”。接着阿绣轻提玉指虚点刘子固的左胸位置“是这,不舒服?”
“嗯,是不舒服..”
“那您这是跟谁赌气了?”
“没有,我要走了,回海州”
“哦,那不是回家吗,回去就可以见着家里人了,那不是挺好的吗?怎么还闷闷不乐了?”
“不,你不知道,我在这边是神清气爽,现在哪天没见你一面,可是吃饭都不香了”
阿绣听完俏脸一红,用袖半挡着脸,直翻白眼。心道,这刘少爷什么毛病,这说的都是些什么话啊!就问他这次前来是要做什么。刘子固随口说是临别时打算买点东西回家,也不挑选,只要种类不一样就行了。
各位,蒲松龄先生在这里就极为细腻地刻画了少年情窦初开,刚萌发爱意,却又即将离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的复杂心理。我铺开来这,看着很冗长,但在原文上就仅仅是一两句文言文而已。虽然在这里他用了意识流和现实流交叉描绘法,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了。但还没到最传神的部分,我们接着往下看看。
03
再看这边,阿绣已经帮忙挑了几样小东西了,就用纸张给他打包。这在古代做买卖,不管是什么货物都得用纸打包,毕竟那时还没有发明塑料袋这东西。而且,不管是东西有多少样,最后打包出来的形状,一定是个四方体,这在当时是一个经营必备的技能。
包好后,再拿绳子捆绑好,客人提着走,无论路有多远,是放马车上还是货架里。只要不是人为的破坏,那就不会散开,东西也撒不了。这就是个硬性技术,过去的生意人都会这手绝活。
这个啊绣姑娘,从小就跟着父亲做生意,要是说核账本,那可能还差一点,但打包东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时,姑娘正在专心地打包着,一旁的刘子固看着,他可就看出神了。
这个阿绣姑娘,原文上写是“娇丽无双”,自然是非常漂亮的绝色佳人,这刘子固非常安静、专注地就这么看着,心里却禁不住地胡思乱想:“这.这.这舅舅怎么就让我回家了呢,哪门子的事哦,你说我怎么会是海州人,我家要是在这里该有多好!!”
刘子固自然是不想回家,心理里翻滚的诸多念头暂且不提。只说这会阿绣姑娘已经打包到最后了。纸张仅留下了一个角,这个角,是用来粘合对口的。但怎么粘呢,只见她微微伸出香舌来,在纸角上一舔,纸张湿润了后,往下一按,往回一折两张纸就粘合在一块了。
最后铺上火泥,拿出印章戳一下,再用绳子绑结实了,双手捧着往身前递给刘子固。刘大少爷把钱给了,接过这个纸包,手直颤抖,整个过程他都看傻眼了。脑海里一直回响着:“她在上面留了一个唇印......”然后兴奋激动地走了出去。
04
那这包东西怎么带走呢?诸位,重点这就来了。蒲松龄啊,一个七十四岁的老人家。但是他在描写刘子固的动作时,用的那句话。您看完后,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说聊斋,大家都由心地佩服蒲松龄。
原文上写“刘怀归不敢复动,恐乱其舌痕也”!怀归,这词用得神,就是把衣服都解开了,把这纸包轻轻放在怀里抱着,而且衣服不能绑实,就这样宽松着,只是怕把那唇印给蹭掉而已。
“恐乱其舌痕矣”,舌痕,就是说唇印的痕迹。各位,您可以回去翻一下原文,实在是写得太妙了。您说,他一个七十四岁的老人家,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这少男少女的心思,又怎么能体会得这么清晰细腻,并且还描述得这般栩栩如生呢?
我写出来后,当您看的时候是一个分解动作,但实际上就是一个随手简单打包的行为而已。由于阿绣天天就做这个打包,熟定能生巧。所以完成打包可能就十来秒钟的事。但您再看蒲松龄对刘子固和阿秀的心理活动描写,双方的肢体动作、神态刻画等等,真乃出神入化也。
我不敢想象下去了,这已经七十四岁的蒲松龄老先生,在开头一小段,就如此生动形象地演绎了这么一场少年少女初恋情怀。坦白说,非常地感动,但内心深处也有一个奇怪的念头。就是,您说,倘若那时已经有了情侣空间,如果蒲松龄也注册了一个来玩,那又将是多么的无敌啊!
注:图片源自《聊斋志异》故事连环画,绘画作者:赵绪成;特此鸣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13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