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书评 >> 正文 >> 正文

聊斋志异王成一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0/7/30
盖博士盖百霖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8637.html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有的好,有的坏,但都无关别人。可有的坏习惯坏到极点,是会出人命的。所以要慢慢改正。

人生活了几十年,一直这样过来,有时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对,可还是按着习惯这样生活,以至于积重难返。

今天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个懒人的故事,当然这个懒人没有象新闻里说的,懒到把自己饿死的地步。

01原文

王成,平原故家子,性最懒。生涯日落,惟剩破屋数间,与妻卧牛衣中,交谪不堪。

王成,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开篇说他是平原故家子。平原是个县城的名字,在今天的山东德州。

故家子,就是说他家上一辈有钱,上上辈还是有钱,这是个不知道富几代了。

说王成性格最懒,开篇就给他定了个性,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个懒人的故事。虽然懒,可他还是有个名字。可见这是个好人,蒲松龄对于人的人品是放在第一位的。

人要是懒,无事生产,生活质量肯定是越过越差,这个不分古代现代,都是一样。不劳动就没饭吃。这个不是资本家定的,这是客观规律。老天让你发财,让你靠捡钱活着,你不也得出门去捡啊。

王成懒,导致的结果就是吃不上饭,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就剩下几间破屋子。

是不是过去的人再穷也会有房住,这挺奇怪的。聊斋里写了很多穷人,好的坏的,不管穷成啥样,家里都有房。

为什么有房呢?因为他还有个老婆。他现在穷成这样,当初家里有钱,是慢慢穷成这样的,有钱的时候娶的老婆。

过去男尊女卑。女人没有社会地位,一旦嫁人,是没有权利提出离婚的。男人可以随便处理这个女人。或休或卖,男人能做主,过去女人就类似于一件货物。

王成的老婆当初嫁给他,家里有钱,现在穷成这样,也只能忍着。过去女人也不能出去工作。

当然说在家里给人做点手工活儿,这个是有的。可王成家里当初也是有钱人家,他老婆哪会那些手艺。

两个人过这样的生活,惨到什么地步。两个人卧牛衣中。给牛穿的衣服,就是草席啊。过去天冷,拿草席给牛盖上点。就这意思。

这种生活,就是等死,那这老婆每天就是说闲话,数落他不挣钱。一天到晚不闲着,看来还是没饿透,还有劲唠叨。

王成每天都吃不上饭,心里够烦了,还成天接受这样的精神折磨,心里肯定是烦得要命。

这也是有钱人从小娇生惯养,不教孩子生存之道的后果。就像现在新闻里说的,都海归博士了,四十岁,天天在家啃老。可这个时候,当妈的后悔也晚了。这就是溺爱的结果。

02原文

时盛夏燠热,村外故有周氏园,墙宇尽倾,惟存一亭;村人多寄宿其中,王亦在焉。既晓,睡者尽去;红日三竿,王始起,逡巡欲归。

一个夏天,天很热。过去屋里没空调,连电风扇都没有。过去有钱人家想让家里凉快点,也是用物理效应,给屋里放大冰块儿。一盆一盆的。这个情景电视剧《大宅门》里有。

没钱的,像王成这样的,只能靠大自然的力量。出去找个阴凉的地方凉快去。毕竟空旷的地方风还大点。

王成住的那个村子外面有个大住宅,是一个姓周的有钱人家的园子。很久没人住了,就荒了,墙,屋子也都塌了。就花园里还有个小亭子还挺好。

村里很多人一到夏天,怕热的男人都来这个亭子时夏,王成时不时的也去那睡。

倒不是他家里太热,他家里破屋估计也进风,只是在家里受不了老婆的碎碎念,不停的唠叨让人心里热,他就躲出来了。不知道这算不算分居。

人在特别烦的时候,边上再有个人数落着,真的很容易爆发。聪明的女人都不会在这种时候说自己的男人,知道容易激化矛盾。

王成天天感受这样的境遇,没家暴就算好男人。估计也习惯了。

村里人都在亭子里睡,天快亮了,睡在一起的这些乡亲们就都走了。过去鸡一叫就起床,下地干活了。

尤其是夏天,趁着太阳没出来,赶紧干点活,热了就回家休息。

人们都走了,等到日上三竿,早上八九点了,王成才起来。这回他一个人睡一个大亭子,痛快了。看边上一个人没有,他赖够了,起来慢慢的,想着回家。

虽然回家也没吃的,就是回去听唠叨,可家里有老婆,再唠叨也得负责啊,王成虽然懒,可还是很有责任心的。

03原文

见草际金钗一股,拾视之,镌有细字云:“仪宾府造。”王祖为衡府仪宾,家中故物,多此款式,因把钗踌躇。

正想着往回走,看见草里有东西,过去捡起来一看,是一根金钗。

为什么别人看不见,就让他看见呢?估计是天亮了,太阳一照有点返光,别人都凉快的时候来。也算是懒人有懒福。

前面说这个园子荒了,肯定就没人做卫生,草长得老高也没人管。

金钗就是过去女人头上别头发用的一根棍儿。过去女人长头发,这个钗放在上面即是装饰,又有点实际作用。

钗的材料什么都有,只要是那个形状就行了。没钱的弄根树枝也一样用。有钱人家就是金的,玉的。

王成捡的这根就是金的,看见上面还刻着字:仪宾府造。就是说这个钗的所有者是仪宾府。

这个仪宾不是官名。过去皇上的姑娘出嫁,嫁的男人叫附马。王爷的姑娘嫁的男人就叫仪宾。

王成的爷爷当初就是娶的就是王爷的姑娘,所以这个钗上写的仪宾府,就是他爷爷家。

再看这个钗的风格,很像当初他小时候看到的东西。他拿着这个东西,一边看一边琢磨,我们家的东西怎么会在这里呢?

王成倒是很爱思考,也有脑子,就是懒。

04原文

一妪来寻钗。王虽故贫,然性介,遽出授之。妪喜,极赞盛德,曰:“钗值几何,先夫之遗泽也。”问:“夫君伊谁?”答云:“故仪宾王柬之也。”

一个老太太来找钗。王成虽然穷,可性格很诚实。一问老太太找什么东西,老太太一说丢的东西什么样子。王成一看这不是碰瓷蒙事的,就把钗还给老太太了。

从这点看,王成的人格是没问题的。人在这种境遇下,穷得都吃不上饭了,捡了东西还知道还给别人。虽然说这东西不值什么钱,可好歹够他吃几顿饱饭的。

感觉这种性格是天生的,有的人从小就爱占便宜,真是相声里说的那样,出门不捡东西就是赔了。

他把东西还给了老太太,老太太很高兴。再看王成穿得这样,肯定是穷得不行了。还捡了东西还给他。肯定称赞王成是个好学生,拾金不昧。

老太太说:这个钗不值什么钱,可这是以前丈夫的遗物,是个有纪念意义的东西。这就不是用价值能够衡量的了。这是个念想。

王成很惊讶,就问:你以前的丈夫叫什么名字?老太太回答说:就是以前的仪宾,王柬之。就是王成他爷爷。

你看过去有钱人家多奇怪,孙子不认识奶奶,大户人家啊,有钱人娶这么多老婆,导致这样的后果,看来现在国家一夫一妻制是为了后代好啊。

05原文

王惊曰:“吾祖也。何以相遇?”妪亦惊日:“汝即王柬之之孙耶?我乃狐仙。百年前,与君祖缱绻。君祖殁,老身遂隐。过此遗钗,适入子手,非天数耶!”

王成很惊讶,你想看见奶奶不认识,能不惊讶吗?就说:你说的这个人是我爷爷,这么说你是我奶奶,咱俩怎么在这碰上了。

老太太也惊讶,出门碰上个孙子。老太太说:你是我爷们儿的孙子啊。我是个狐仙。估计没有说自己是狐狸精的。

百年前,我跟你爷爷不错。你爷爷死了,我就走了。正好路过这里的时候,钗给掉了。正好让你这孙子给捡到了,这是不是天意啊。

毕竟老太太这么大岁数了,叫自己孙子,自己也不吃什么亏,何况自己穷成这样,人家没必要充大辈。

06原文

王亦曾闻祖有狐妻,信其言,便邀临顾。妪从之。王呼妻出见,负败絮,菜色黯焉。

王成也听过传说,说自己爷爷娶过一个狐狸精,长大了琢磨着还以为是骂人呢,说爷爷娶了个狐狸精,没想到是真的狐狸精。

王成听过这个事,就信眼前这奶奶是真奶奶。看见个长辈,出于礼节性的,邀请老太太去家里坐坐。

老太太新认了这么个孙子,也很高兴,就跟着他回家来了,也得到孙子家看看。

到家里,王成喊老婆再来见见奶奶。老婆再唠叨,再不愿意,在外人面前,还是要听话的,三从四德。

可老太太一看这孙媳妇儿的样子,太惨了。负败絮,穿着个破棉袄。脸菜色。跟青菜颜色差不多,都营养不良了。

前面说过是大夏天,还穿棉衣服呢。不是不想穿单的,是没的换,就这一件。平时没人光着行,来人了怎么也得裹上点。穿好的出来见人。

本来家里就穷成这样没饭吃,这又多了个奶奶,这老婆心里不定怎么想呢,家里都这样了,还有脸往家里招亲戚。

—WeAreOriginal—

(未完待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土豆

“聊斋土豆说”是土豆在阅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过程中的一点感悟,纯属土豆个人观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5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