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能看的杂书很少,得到一本就不分时间、场合地埋头读进去。《聊斋志异》是我妈从单位图书室借来的,算是少有的能从容阅读的几本闲书。更妙的是,那是一本白话译本,对于正读小学的我来说,读起来格外酣畅。
有阵子出现了聊斋热,根据蒲松龄原著改编的影视剧大受欢迎,不过,我只对其中几部有印象。
一部是没有亲眼目睹的老版《画皮》,据说很恐怖,不少人被电影中的画面给吓坏,还有小孩子被吓出了毛病,所以家人不许我看。
一部是《胭脂》,主要是因为演胭脂的女演员朱碧云生得极美,我一个亲戚又特别喜欢她的名字,碧云,多美啊!
还有一部是《婴宁》,女演员动不动就格格大笑,我的邻居姐姐对此极其不满,说是小说里虽然是这么写的,但也不能笑成这样。
除了这三部老聊斋影视剧,其他的我最多记得片名,人物扮相、场景,基本上都没印象。
《倩女幽魂》拍摄于年,但我看到这部电影时已是年代,所以在我记忆中,并不能归到老聊斋电影中。
不管怎么归类,从年代到年代,只要提起聊斋故事,提到与聊斋有关的影视剧,首先浮现脑海的,就是张国荣、王祖贤主演的这部《倩女幽魂》。
脑海中同时会播放音乐,耳边仿佛回响起张国荣演唱的电影主题歌: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风霜,风霜扑面干……
文学作品影视化,对于它的传播和知名度的帮助,显然有着极大的帮助。不管是当年初读《聊斋志异》,还是后来重读这套书,《倩女幽魂》的原版小说《聂小倩》,虽然也是喜欢读、有较深印象的篇目之一,但没有想到,若干年后,它会成为最有代表意义的那一篇。
这当然得归功于电影《倩女幽魂》,归功于王祖贤摄人心魄的美,张国荣、午马等人的演技,还有黄沾作词作曲、张国荣演唱的主题歌。
忽然心头一凛。上述人物,三位已离去。
《聂小倩》的故事讲的是小倩为妖物所迫,要以美色或金钱引诱借宿兰若寺的书生。美艳绝伦的聂小倩就靠这两手,不知害死了多少经不起诱惑的男子。书生宁采臣却是个例外。他品行端正,面对美色、金钱,均不为所动。小倩受感召讲出实情,于是宁采臣在燕赤霞的帮助下制服妖物,并按照聂小倩所言迁出了她的遗骨。
电影必然有所改编,影片结局是人鬼殊途,令人遗憾的同时,也留下了拍摄续集的空间。
原著小说则是个大团圆结局,蒲松龄让聂小倩与宁采臣朝夕相伴,从不食人间饮食到开始喝点儿稀粥,从宁母害怕她是鬼,不敢让她做儿子的小妾,到渐渐接受、喜爱善良的她,再到宁妻去世后,小倩成为宁采臣的妻子,盛装见客,被誉为天仙。
这个故事直到大结局,聂小倩都只是鬼,但她却有个美好的结局。而不为美色、金钱所诱惑的宁采臣,则因自己的德行,被上天载入多福厚禄薄册。
这样的故事结构,实在太适合在民间口口相传了。
聂小倩的本钱是美丽,然而她的美若是被人利用来害人,她再无辜,也脱不了一个恶字。但当她被感召又被拯救了之后,她的人性被激活,一心向善,虽然一开始不被人接受(比如不被宁母接受),但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最后被众人誉为天仙。
宁采臣的经历更不用说了,他应了好人有好报这句话,完全符合老百姓对普通善良人的美好期许。于是,美女、金钱、佳儿、福气,老百姓心目中所有的幸福元素,一样不缺,都借上天之力给了他。
你印象最深的聊斋电影或小说,是哪一个呢?
徐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