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书评 >> 正文 >> 正文

复读7次都没考上状元的晚清穷秀才,一个字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1/4/25

《鬼诏》、《女变》、《黑瞀(念mào,眼花的意思)》、《蛊征》,看到这些故事的标题,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你以为你看到了《聊斋志异》番外篇,那就大错特错了,它们是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

莎士比亚都惊呆了

被这几个“聊斋风”的译名惊到了?别急,还有更让你惊讶的,这些译作全都来自一个“不审西文”,完全不懂英语的晚清高考落榜生——林纾。

放在现代,林纾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励志哥”。

年,林纾出生在福建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生活的艰辛让他对学习格外勤奋,立志要考上国家公务员,用知识改变命运。

然而命运却始终没有给他带来好运,人生的前二十年都只能在学校旁听、回家买残破古书来读,直到28岁才摆脱“童生”身份,得到教育局领导的赏识被推荐为秀才。

原以为可以一鼓作气考上状元,实现报国理想,走上人生巅峰了,却不料“七上春官,屡试屡败”,考了半辈子的公务员都没考上,不是学问不够,大概就是仕途和他八字不合。

年,四十五岁的林纾遭遇了沉重的中年危机,第七次高考失败、母亲去世、妻子病故,一连串打击让他觉得,自己“差不多就是个废人了”,然而就在此时,林纾的人生出现了峰回路转的局面——

他翻译的第一本西洋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就大获成功,荣登清末民初最受欢迎图书榜图书畅销榜TOP1,“国人见所未见,不胫走万本”,风靡海内。

“一时纸贵洛阳”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从落榜考生到翻译奇才,从穷酸书生到靠译著月入过万,林纾四十多年寒窗苦读的耕耘,没能在仕途上结成硕果,却在译界开出了绚丽的花。

可常年浸泡在中国传统的诗词古文中的林纾,一个英文字母都不认识,是怎么把这本十余万字的法国小说翻成中文,而且还是文言文的?

首先,要有精通外文的靠谱小伙伴给他口述原著故事。

其次,要有深厚的汉语文化积累,把听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色用本土化的方式重新演绎一遍。

“今已老,无他长,但随吾友魏生易、曾生宗巩、陈生杜蘅、李生世中之后,听其朗诵西文,译为华语。畏庐则走笔书之。”

左:魏易(与林纾合译莎士比亚作品);右:林纾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林纾独家的文言文译作接连问世,此后的二十七年里,他与二十多位精通外语的好友合作,翻译了一百八十余部外国文学作品,涵盖了美、俄、法、日等十几个国家,而许多国外的大文豪,诸如英国的狄更斯、莎士比亚,法国的巴尔扎克、雨果,都是经由林纾之笔,第一次走入国人的视野。

也许有人要说,林纾只不过是把别人口译的内容记录下来而已,本身对翻译外国作品没有多大贡献。口述者对原著内容的准确理解、细致详尽的描述确实是一本优秀译作的不可或缺前提,但执笔之人要将这些内容在极短的时间里用文言文流畅而传神地写出来,绝非易事。

或许随便找一个识字会写的教书先生,都能把口译者的叙述记录得一丝不苟,但要把这些内容写成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一首对仗工整的律诗,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文学素养是绝对做不到的。

林纾画像

林纾二十岁不到就将两千多卷残破古籍校阅完毕,三十一岁认识了家中藏书不下三四万卷的好友李宗言,将其所藏一一借阅殆尽,诗书画皆有所建树,这些都为他日后用古文翻译西方小说奠定了基础;他信奉“取义于经,取材于史,多读儒先之书,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灭之光气”,这光就反映在他的译作中。

本文开头提到的《鬼诏》、《女变》、《黑瞀》、《蛊征》都来自林纾和魏易合译的《英国诗人吟边燕语》,它开创了莎剧在中国的翻译与发展,“许多人是通过这个译本首先接触到莎士比亚的艺术的,而且长远保持了深刻印象。”民国初年风靡上海滩的文明戏演出了二十几部莎翁作品,大多数都是根据《吟边燕语》改编而成。

除了《巴黎茶花女遗事》和《吟边燕语》,林纾翻译过的名著还有《黑奴吁天录》(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双雄义死录》(雨果的《九三年》)、《魔侠传》(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等。

民国时期,这些西方文学作品的中文译作能够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受到国人的热烈追捧和称赞,一方面是由于时代因素,国人对了解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译者的翻译符合当时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文学审美,二者相辅相成,才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这不仅是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文学的一片新天地。翻译作品除了让人收获耳目一新的文化和思想,也能让人在阅读中再次感受汉语之美和中文的博大精深。

郭沫若评价林纾的《吟边燕语》为“童话式的译述”,让他在感到“亲切”的同时“感受着无上的兴趣”,这是阅读原版书籍或中国本土文学作品都没有的体验。

如今,我们总爱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却往往爱标榜能阅读外文原版书籍,追逐市场上的畅销文学作品,很少能静下心、耐下性去读完一本唐宋小说、古人诗集。

林纾在翻译界以古文翻译和意译独树一帜,但也有着反对白话文、过于迂腐之嫌。我们不必要批判外文还是中文,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只是在倡导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同时,不能忘了似乎有些“落伍”、“小众”的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只有它们,能让我们带着独一无二的文学底蕴和文化自信,更好地与世界接轨。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秦汉胡同暑期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sp/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