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分享两封来信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7/11/22

自上周发出活动:与自己相认(详情见上期订阅号内容),收到了很多来信。谢谢你们的信任。原来真的有那么多人坚持书写。让我好感动。但在这里,我需要说明下:我保证每一篇都会看,但不会每封都回复。我只是希望,这个地方安安静静的存在。只有看后有特别想说的才会回复。

所以,如果你发文字给我是试图寻找答案,那抱歉,真的不会有。因为我和你一样,有缺陷,有匮乏。

我会常常挑选一些朋友送出礼物,我记得女友转发这个活动时说:写点字,给木溪,不是为了礼物,也可以是为了礼物。当然,如果这能成为你书写的动力,有什么不可以。我非常乐意。

每次我推送的文字,没有标准。

在此感谢你们的信任,你们的文字,带给我非常多的力量。谢谢!

以下是今日分享的两篇------

背地里的光

长假第一天和老徐去骑车,在两岸都是荒凉戈壁的公路上,我们走走歇歇。秋天的戈壁滩显得愈加的阔达,一眼望不到边的漠漠沙丘,和高天太阳互相映衬着,黄愈黄、蓝更蓝。车轮下不时地溜过一只小蜥蜴,仰着头机敏的动作。没有车辆、没有人流,只有不远处牧羊的一家三口和肮脏的羊群,时不时飘过一阵陈羶腥味。瘠薄的土地上,所有生命却在认真地生长,天空越大,越能看清风云的突变。这里的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我俩也加快频率试图走出有雨的一朵黑云。

突然想到最近看的一部美剧,很喜欢里面那个叫奥利芙的女人。她爱干净、喜欢花、养狗、会裁剪衣服,住在一栋临海的木屋里,如果单只有这些,她可以是任何一部时令小说的文艺女主角,但却不是令我动情的奥利弗。剧中的奥利弗敏感冷漠,“不通人情”,小镇上的人们对她敬而远之。父亲的自杀使她一直活在躁郁的幻影里,时时都准备迎接生命的荒诞死亡。幸运的是奥利弗有个好丈夫对她百般迁就。

总想起的剧情是年老的奥利弗安顿好中风的丈夫去儿子家帮忙的那段。在儿子居住的城市,踩狗屎、给孙子道歉、被迫让出喜欢的冰激凌、弄脏唯一的一条裙子,无法忍受的奥利弗决定提前回家。在机场安检人员强令她脱下鞋子后,脚上仍是来时那双已经破得不成样子的丝袜(她刚到儿子家时就告诉儿子自己的丝袜破了)。看到这一块的时候,我觉得我可以体会到此时奥利弗的失落和挫败,一个爱干净又异常敏感的老人在被儿子否定后,带着一身的残缺回家,她感觉到自己的生命都在空洞陷落。

《聊斋志异》里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个姓祝的老头死后复活,告诉老伴儿说‘适去,拚不复返,行数里,转思抛汝一副老皮骨在儿辈手,寒热仰人亦无复生趣,不如从我去。故复归欲偕尔同行也!’。其实,婚姻的意义无论古今中外无非就是一个——陪伴。相容度日,陪伴终老,彼此经历一个生命的殆歿。不幸久活的那一半就要经历更多些的日子的碾磨。可惜生活不是聊斋,从无复活一说。

所以,丈夫去世后,奥利弗送走那条老狗,自己的生命也渐渐地萎缩。她试图用手枪结束衰老的生命,却没有成功。片子最后,奥利佛趴在一个和她一样受着日子煎熬的老头的胸口,感受着生命的跳动,说“这个世界让我感到挫败,但我还不想离开他”,玻璃大窗外是无边的大海和自由飞翔的海鸥·····

我说不清生命是个什么东西,但可以确定它有始有终。衰老必将到来,并且伴随着病痛、无助、孤独和厌恶。那一天你会发现连一个愿意和你说话的人都没了,连小孩也不喜欢一张满是皱纹斑点的脸,你无法控制颤抖的手,含泪的眼睛,这是生命走向尾部的悲哀。

衰老作为一个反面,与生相对。要克服它,你要么麻木接受自己作为负担,要么凭借强大的对生的渴望热切地再活一遍。

奥利弗就是后者,她在生命的尽头反思生命,如果剧情没有终结,你还会看到她穿着裙子跪在地上侍弄她的花花草草。所以,加缪有句话说得甚好:“死亡是我们无法摆脱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归根结蒂,太阳还是温暖着我们的身骨。”

奥利弗就像那背地里的太阳,把光投射在黑暗里,拯救了一些忧郁的人类,更拯救了我。

文/乐乐

(因为你的提议,才有机会好好坐着写一写,非常谢谢!)

诚实,是很难的。特别是在这个忙乱的年代。特别是对自己。

说说自己吧,有微博,有朋友圈,还有现实生活。常常,同一个时刻,我在三个地方呈现的并不是同一面的我。总是在真正的现实中隐藏最为私密的内心地图,却又渴望在另一个领域寻求到认可。而独处之时,常常又会生出一种孤独的无力感。这种矛盾,也许便是来自个性中天生的羞怯与敏感。

有羡慕过你,木溪,没有固定的工作,却仿佛可以每一日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那里面有一份面对自我的诚实。但,这于我来说是很难的。会有一点点像长久的洞穴幽闭,没有了朝九晚五的琐碎点滴,反正生出太多的时间与自己相对。有很多时间去安排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大课题。但如果那个自我是苍白的,日子便也了无生趣。所以,我想我还是那种,依然需要靠人际摩擦,靠凡尘琐事去填满日子的人吧。

你说的坚持写作,也许便是静思的空间,我也会偶尔抽离出来,与自己对话。的确,大部分人过着普通人如常的生活,但至少,每一个人都可以寻找到自己生活的模式。文字,会让我们更诚实地记录自我。

这几日翻看了日记。30岁之前,没有孩子,会把大段的周末时光花在读书和写字上,字里行间透着那个年龄段的幼稚笨拙,偶尔也会渴望生活中会有些小伤小痛让光阴变得不同,赤裸裸少女的心啊。30岁之后,忙于照顾家庭和孩子,有朋友说我把所有的才情都给了女儿,一如所有平凡的母亲。

只有只言片语零碎地落在本子上,但却能感受到岁月悠悠,不急不慢的踏实。日复一日平淡的岁月让我变得温和,但却依然希望炼玉有“瑕”,能保留一点点独特的气质,目前而言,炼出那部分“瑕”仿佛是更难的事。

仔细想想,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认清自己,每个阶段,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自己。但我想,一直保持阅读和思考,确实是不错的方式,终能滋润自我。

文/花

-----------近日正好收到一批新的斗笠碗,这次就不上架了。作为礼物。

感谢阅读。欢迎转发、来信。(活动详情见上条订阅号文字)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临床专家
复方利多卡因软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