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聊斋故事程淑和仙槎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2/5/13

鹃红女史,姓程名淑,四川成都人,家住在碧鸡坊附近。父亲考中进士,初在山东做官,颇有政绩,深得民心。程淑随母亲在家,做针线活儿之余,还读些经史之书。有时也写诗填词,特别工巧,人们都很羡慕她,把她当作女学士。

同郡里有个姓褚的书生,字仙槎,也是有名的读书人。这个人恃才自傲,喜欢和广博的人研讨学问,总想着把别人驳得无话可说,可遇见才学高出他的人,他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在同辈中名列第一,从此便不甘在他人之下。

世家大户羡慕他的才气,都争着与他结亲,仙槎盖不理睬,说:“娶妻一定得才貌双全。要有苏惠、左芬那样的才华,还要有碧玉、绿珠那样的美貌,能互相唱和,这样才不辜负我一生的才气。”因此他选择配偶的条件特别苛刻,年已二十,尚未成亲。

一天,仙槎要到西湖访友,租船前往,路过程淑的楼下。程淑有三间楼房,正靠西湖边。楼房廊柱上画着彩凤,楼的栏杆上雕刻着花纹,窗户上挂着罗纱,布置得特别华丽。

仙槎正坐在舱外,抬头仰望,忽然有张纸片从楼上飞下来,在空中盘旋,眼看要落入水中。仙槎用手赶忙接住,展开一看,上面有几首七言绝句,下面署名“鹃红女史绣余所作”。

诗写得句句称奇,且书法秀丽,簪花小字,使他爱不释手。仙槎四处一看,只见远处楼上有个女子正靠着栏杆,面对西湖凝神眺望。淡妆素服,神彩盖世,美丽的身影,简直要使鱼儿驻游,飞鸿坠落。

仙槎不禁心中大动,赞叹道:“这真是洛水神女再现啊!”于是询问船夫认不认识这是谁家。

船夫说:“这就是女秀才的住宅。当今的女才子,谁不知道?听说去年有个山东的头名状元到她家求婚,她借口谢绝,实际上她想选个真正有才学的人,不想凭榜上的虚名结秦晋之好。”

仙槎听了船夫的话,连称女子有见识。仙槎原来就听说过程淑的才名,现在更加相信了。女子的诗才美貌每天都在他的眼前闪过,于是便打发卖花老妇去探听程淑的消息。

卖花老妇前几天就打探到程淑要到妙因庵烧香还愿。庵里有个尼姑叫净莲,原来是官宦人家的女子,结婚不到一个月,丈夫得急病死了,因悲痛而落发当了尼姑,到庙里修行,粗茶淡饭,含辛茹苦,也不计较。

净莲原来就识字,擅长画梅,密密的花蕊,疏朗的斜枝,画得颇有章法。净莲与程淑是好友,程淑的书法深得“八法”之旨,也是净莲传授的,所以程淑到尼姑庵,不单单是为了参禅拜佛。

仙槎得到这个消息,早早洗漱前往,在佛堂里来回游了几遍。不多时有人乘车而来,婢女们前后簇拥,仙槎知道是程淑,立在佛殿前的台阶上观看。他与程淑直面相视,更觉得程淑艳丽无比。

程淑看见仙槎,稍一注目,面颊便泛起红晕,低下头一直走过去。仙槎也随着走出去,自言自语地说:“今天才亲眼见到崔莺莺般美貌的人了。”程淑隐隐约约听到了,却假装没听见。

当时卖花老妇也在身边,偷偷对程淑说:“这个人就是褚家的小秀才。听说他的文章全郡第一,但那人眼界太高,他说世上擦胭抹粉的不是真美人,犹如秀才作文雕章琢句不是真才子。如果得不到真美人,宁可终身不娶妻。这不是个狂书生吗?”程淑微笑不语。

老妇又说:“今天他看到天仙一样的美人,回去后不知该怎样神魂颠倒呢!”

这一年,仙槎参加秋考,高居榜首。恰巧有个同榜书生是程淑的表兄,仙槎便请女子的表兄作媒人。

表兄带着仙槎的诗稿到程淑家,对程淑说:“这诗稿就足以说明那人的才气了。”

程淑心里也很高兴,婚事便订了下来。仙槎选择良辰吉日迎亲,仪式特别盛大。

第二年春天,仙槎参加殿试,进入翰林院,名声大振。他要带妻子进京城,约同行,顺路到山东省亲。刚入山东境内,遇到土匪作乱,他和妻子仓皇逃避,各自离散。程淑被匪首捉住。匪首见程淑长得十分漂亮就侮辱她。她痛哭大骂,夺下匪首宝剑就要自刎,被别人劝阻住。

程淑随身老婢请求匪首说:“应当婉言劝导她,让她慢慢随您,不要太急。”匪首答应了。程淑由此得以免遭其害。

过了几天,官兵突然来到,土匪抵挡不过,纷纷逃散。匪首穷途末路,请求投降。大帅把他杀掉,在军中示众,从此城域安定。凡是土匪掳来的妇女,有的匹配给士兵,有的让家人赎回,只有程淑因为长得漂亮,被统领第一个看中,留在军中,要纳她为妾,但没对她明说,假装要派人送她回家。

统领询问程淑家中地址,程淑详细告诉统领,自己的父亲是某县的县令,不如就近送她到父亲的任所去。统领又当面答应了她。

当时统领部下有个书记官叫李稻香,也是四川人,熟知程淑的家世,与程淑还有点偏亲,他已经知道程淑的父亲出城追杀贼寇不幸阵亡,但统领告诫他,不要告诉程淑。自己随着大帅返回金陵,而叫李稻香陪伴程淑南行,想让他在途中设法开导,慢慢劝程淑回心转意。

程淑见统领倍加殷勤,已猜知他的心意,感叹道:“事已到了这地步,只有拼一死了!”从此整天哭泣,眼泪湿透了枕头。这段时日,她天天都是以泪洗面而已。

到了邳州,他们居住在旅馆里。深夜,万籁俱寂,一轮冷月挂上树梢,照得人格外凄清。程淑起来,流着泪水研墨,题了六首绝句,写在墙壁上:

万里飘零百劫哀,青衣江上别家来。

朝云暮雨番番看,一路山眉扫不开。

深闺小命弱如丝,金鼓声中怯几时。

回首嫖姚军里望,分明马上尽男儿。

阿母音书隔故关,儿身除有梦飞还。

年年手灌江边锦,不够人间试泪斑。

砧望断路盈盈,敲罢金钗忆定情。

妾自马嵬坡下住,此生只合卜他生。

小婢娇痴代理妆,穷途怕检女儿箱。

儿时爱谱江南曲,未到江南已断肠。

雾鬓风鬟一段魂,喘丝扶住几黄昏。

残膏背写伤心句,界乱啼痕与粉痕。

写罢,不胜悲啼。第二天,行路的人见了,都为她难过得鼻子发酸。程淑的亲戚知道她决心要死,又听说褚翰林遇上贼寇不得脱身,见了匪首,骂不绝口,匪首大怒,用桌子上的铁如意,把褚翰林的牙齿全部打掉。

褚翰林奋力挣断绑绳,上前与匪首搏斗,xue喷了匪首满脸,匪首身边的随从急忙把他拉了下去。匪首又命令把褚翰林的舌头割下来,用快刀刺向他的胸部。翰林死后,尸体屹立不倒。匪徒们都为此咋舌,称他为烈男子。

亲戚把这些情况,如实告诉了程淑。程淑悲痛到了极点,昏倒在地。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从此开始绝食。

过了一些日子,到了金陵,船停泊在水西门外。因为旅店已经关门,约定明天早晨登岸。程淑知道不能幸免,就把内衣密密缝死,并详细写清了事情的经过,藏在胸前,不到天亮时分,潮水正盛,她悄悄打开舱门,纵身跳进水里。

等到船夫惊觉,程淑的尸体已经顺水漂到远方,找不着尸体。当即报告了统领,统领只能惋惜而已。

不久,大帅过江阅兵,程淑的尸体在他船旁浮沉、行了几十里远,也不离去,好像故意跟随。大帅偶然走出船舱看见,让人把尸体打捞上来。搜索她的外衣,得到一个布包层层剥开,里面有一本书,都是程淑生前写的诗词。书中另有一张纸,则是写的她为何投江的缘由和经过。

大帅盛怒,写好弹劾奏章。统领十分害怕,用万金贿赂,才不予追究。大帅让人准备棺材,将女尸埋在莫愁湖畔,立一块碑,写道:“烈女子鹃红女史之墓”。并且刻印了她的诗集,使之流传于世。

在湖畔住的有个隐士叫谢芳修,风雅好事。他在程淑墓旁栽种了许多梅花,又亲手修建了一座亭子,亭子周围筑起一圈石栏杆,亭子中间供一尊程淑的像,佩戴翠玉明珠,娴静而又艳丽。每到花开时节,梅花飘落在香案中间。谢芳修在风和日丽之时,就偕同几位朋友围坐在亭子里,晒着太阳闲谈。

一天,芳修一个人拄着手杖在园内游览,腿脚累了,就在亭子内稍稍休息。感到十分疲倦,靠着石案就睡着了。

朦胧中,看见一位少年,儒生打扮,颀长的身材,站立在那里,长相标致清秀,手里拿一本书,进亭来施礼道;“您不是芳修吗?我受您的恩惠太多了。我妻子正在家里编梅花谱,您何不一同去定定高低呢?”

谢芳修说:“可以。”于是跟他一起前去。

曲曲折折穿过梅林,走了数百步,到了少年的屋前,进屋一看,木桌纸窗,非常亮堂,笔筒砚台,没有一点儿灰尘。一个女子在窗外散步,年仅十八九岁,水汪汪的眼睛,洁白的牙齿,身段苗条。皮肤细腻,天仙也不如她美。

少年招呼女子进来与谢芳修相见,说:“谢先生施给我们的恩惠太大了,哪是写个“谢’字足以报答的呢?我在京城时,曾得到一枚玉印,是汉代的旧物,送给先生。这印是留侯张良辟谷修炼时刻制的,带上它能消除不祥,做什么事没有不吉利的。”于是摘下玉印赠给谢芳修,芳修再拜后收下。

少年说:“还有一事相求。我骂贼被害时,贼中有人可怜我,把我尸体埋葬在平阳东门外的荒山上,那里有枣树一百七十棵,从左边数第十七棵树下,就是我的葬身之处。上方大帝怜悯我忠君殉节,让土地神守护我,所以尸体至今不烂。如蒙您的大德,到那里打开我的坟墓,把我们夫妻合葬在这里,当永世感恩不忘。”

谢芳修说:“怎敢不照办!”于是告辞出屋。

后来,谢芳修到山东访查,果然像少年说的那样,就用柏木棺材装上少年的尸体,用车载着回到南方,启开女子坟墓,将二人合葬在一起。又亲自撰写墓志铭,立碑记载这件事。

参考资料《后聊斋志异》

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还想看:

聊斋故事|清溪镜娘

聊斋故事|讨亡术

聊斋故事|灵心奇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1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