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虫友分享孙玉国聊斋散白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7/8/18

“科尔沁书虫”阅读分享6群虫友孙玉国.6.6分享

聊斋散白

题记:所谓散白,不是路边酒肆里的散酒,也不是戏曲中的念白,它是我读《斋志异》《蒲松龄聊传》所做的一段形神俱散的读书笔记。

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一个场景,凄惨瘆人的音乐突然响起,漆黑的夜,雪亮的银幕,一个被剖开的胸膛汩汩地流着血,旁边,一颗心在嘣嘣地跳动。这是我儿时看过的一个电影片段。

我的童年在左中的一个乡村度过。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大约五六岁,刚刚能记事。农村刚刚开始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关于外界的消息主要是靠收音机,电视是极少数富裕人家的专利,也没有几个电视台,大部分时间电视机上是寂寞地飘着雪花。乡村农闲时候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最热闹的事情莫过于去邻居家看电视剧或去村委会观看露天电影。在村委会前面,有两个大的松木杆,扯上白布,支上放映机,全村老少黑压压的聚在一起,每人一个小板凳,静悄悄地等着放映影片。我知道蒲松龄,知道聊斋志异,便是从《画皮》这个电影开始。

那一天,哥哥牵着我的手,一起去看电影《画皮》。前面还不太吓人,当观看到女妖“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那段,即开篇描叙的那一幕,我感到了恐惧,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后来随着年齿渐长,陆续阅读了白话文版本《聊斋志异》、文言文版《聊斋志异》以及关于聊斋的许多电影,它已经成为我的枕边书,我的良师益友。

这两年断断续续阅读了马瑞芳教授所著《蒲松龄传》、《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马瑞芳解密聊斋志异》。前几日因宏宇书友邀我写一篇读后感,遂成此文。既然说起聊斋,那就要先从蒲松龄说起。

1.蒲松龄生平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有争议)。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年方撤帐归家。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2.《聊斋志异》简介

《三借庐笔谈》说:蒲松龄曾在此摆茶摊请过路人讲故事,回家创作成聊斋故事,鲁迅先生早就指出《三借庐笔谈》的话是“委巷之谈”。也有学者认为蒲松龄从二十几岁就在外坐馆,“我为糊口耘人田”,哪有闲工夫在家聊天?。林语堂、马瑞芳都推想过,蒲松龄独自久困科场、客居他乡、寂寞无聊,对着床前明月光,苦吟长叹,遂意淫出一段段绝美的聊斋故事。

“聊斋有室大如拳”,“聊斋”既包含书斋之意,更含有聊斋先生之意。“聊”有聊天之意,又有“姑且”之意。如《诗经·桧风·素冠》说:“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作为书斋命名,“聊”的依赖、寄托之意似乎更明显。苏联汉学奠基者阿列克谢夫院士把“聊斋”翻译为“聊以自慰的书斋”。“志异”就是描写各种新奇怪异的事。

《聊斋志异》不论小说数量,还是小说构思、描写手段,都极为博大精深。蒲松龄站在中国小说史与中国文化史肩上,从六朝小说到唐传奇,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六经到戏剧稗史,无不为其所用。《聊斋志异》引用典籍达两千种以上。几乎可以说:读一本《聊斋志异》就能浓缩性了解中国文化。

3.《聊斋志异》题材内容

《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聊斋志异》在进步的思想内容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的成分,如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鬼神迷信和因果报应思想,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俗倾向等,是我们阅读时应注意分析批判的。

也有按照主人翁类以及故事内容划分者:一曰神,《画壁》《崂山道士》《白于玉》;二曰鬼,《考城隍》《王六郎》《画皮》《连琐》;三曰狐妖,《莲香》《娇娜》《婴宁》《狐嫁女》;四曰梦幻,《凤阳士人》;五曰离魂如《阿宝》;六曰远国异民,《夜叉国》《西僧》;七曰博物奇趣,《偷桃》《种梨》《黑兽》;八曰常人异行,《张老相公》《野狗》《蛇人》。   需要说明的是,《聊斋志异》不止写神鬼狐妖离魂梦幻,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纯粹属于现实生活的聊斋名篇《胡四娘》《仇大娘》等。而不管写现实的,还是写幻想,都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准确总结的那样,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可称为“典型短篇小说”的聊斋篇章,都有故事曲折、人物鲜活、语言生动的特点,有趣、好看。

4.聊斋志异成书年代

世人称《聊斋志异》为“孤愤之书”,说它是“孤愤之书”的源头是蒲松龄所写的《聊斋自志》,“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灵,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蒲松龄“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才创作了聊斋。

(1)创作时间:复旦大学章培桓:起于蒲松龄南游江浙,康熙十年之后。但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通过“新闻总入狐鬼史,杯酒难消块垒愁”和《莲香篇》内证可以说明在康熙十年之前就开始了。也有学者认为始于顺治后期、康熙初年,即蒲松龄应考举人之时。

(2)创作全盛期:康熙十八年之后,蒲松龄到毕家教书,进入了创作的全盛期。《聊斋志异》总共四百九十多篇,有四百八十篇在毕家完成,在康熙十八年前只完成了一本,而之后完成了十五本。毕家被称为“万卷楼”,丰富的藏书为蒲松龄创造了很好的创作空间。

(3)最后十年的创作:康熙三十六年后,十年仅写了一本,创作速度很慢。原因是蒲松龄个人的创作兴趣发生了明显转移,如日用俗字、农桑经、药崇书。

(4)结束:康熙四十七年,蒲松龄六十九岁时,停止创作。

5.聊斋志异版本介绍

《聊斋志异》的不同版本:有六十多种版本,可以分为七大方面。

手稿本系统:蒲松龄亲手书写逐渐积累留下的稿件。1初稿本:作者随写随记陆续积累的稿本,分为十六册,从康熙初年到康熙四十七年。2定稿本:作者以时间为单位重新誊写编成一本书,分为八册,现存四册,现保存在蒲松龄纪念馆。蒲家七世孙蒲价人曾带到东北,清代末年其后代作幕僚时将其中四册送给了幕主,之后幕主死后这四册也就丢失了。

钞本系统:1四个正册、两个残册版本。2铸雪斋钞本:袁世硕《蒲松龄著述事迹新考》。3《异史》钞本:由中国书店出版4二十四卷钞本:在山东淄博周村发现,书中避讳“弘”字,可见避讳“弘历”,是乾隆年间的藏本,后由齐鲁书社出版。

刻本系统:青柯亭刻本。乾隆三十一年,总共十六卷、收四百三十一篇。

评注本系统:1吕湛恩:只收注释,不收原文。2何垠:《注释聊斋志异》吕注较为详赡谨严,错误较少;何注则嫌芜杂,错误较多。3何守奇:广东南海人,曾评点《聊斋志异》,所据版本是青柯亭刻本。《知不足斋丛书》的主人鲍廷博曾协助刻印青柯亭刻本。4但明伦:《聊斋志异新评》朱墨两色套印,在清代影响很大。

图咏本系统:《评注聊斋志异图咏》,由上海同文书局出版。

补遗拾遗本:补青柯亭刻本的遗居多。

整理本:1张友鹤《三会本》:指会校、会注、会评

2任笃行《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齐鲁书社出版。

3朱其铠《新注本》:注释详尽,符合阅读情况,重点是考释了古典和今典。

6.聊斋志异名篇介绍

卷一:《画壁》《偷桃》《种梨》《劳山道士》《娇娜》《王成》《青凤》《画皮》

卷二:《陆判》《婴宁》《聂小倩》《侠女》《阿宝》《口技》

卷三:《连琐》《连城》《翩翩》

卷四:《罗刹海市》《促织》《棋鬼》《辛十四娘》

卷五:《赵城虎》《鸦头》《封三娘》《花姑子》《西湖主》《绿衣女》《荷花三娘子》《骂鸭》

卷六:《马介甫》《云翠仙》《小谢》《狼三则》《向杲》《鸽异》《山市》《江城》

卷七:《阿英》《青娥》《镜听》《阿秀》《小翠》《细柳》

卷八《嫦娥》《司文郎》《崔猛》

卷九《凤仙》《爱奴》《孙必振》《张鸿渐》《乔女》

卷十《湘裙》《席方平》《胭脂》《阿纤》《仇大娘》《珊瑚》《恒娘》

卷十一《黄英》《书痴》《晚霞》《白秋练》《陈云栖》《竹青》《乐仲》《香玉》《韦公子》《石清虚》

卷十二《粉蝶》《锦瑟》

7.《聊斋》在世界文学史的评价及地位

《聊斋》在中国的地位,犹如《一千零一夜》之在西方之地位。近代对聊斋的评价,以郭沫若先生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最为知名。

前人称《聊斋志异》为“稗史必读之书”(采薇子:《虫鸣漫录》),“小说家谈狐说鬼之书,以《聊斋》第一”(倪鸿:《桐阴清话》)。《聊斋志异》不仅鹤立鸡群,成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大成者,且接纳诸流,使中国短篇小说艺术水平达到空前高度。不仅成为清代文坛的奇葩,且与《诗经》《楚辞》、李杜诗、东坡稼轩词、《红楼梦》一起,构成中国文学史绵延不断的艺术高峰。   

《聊斋志异》是最受戏剧影视界欢迎的古代小说。世界各大百科全书都郑重介绍奇书《聊斋志异》:《大英百科全书》称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传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法兰西大百科全书》称“《聊斋志异》达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高峰”。

在子夜荧荧、灯昏欲蕊中萧萧瑟瑟地写《聊斋自志》的蒲松龄,曾感叹他的写作生涯如吊月秋虫、经霜寒雀,世上似乎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他。“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现在可以回答了:《聊斋志异》的知音世代不绝,《聊斋志异》知音在五洲四海。

蒲松龄“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者,猫也。翻译成白话就是:“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是否看着很面熟呢,对了,邓小平的名言“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就是出自于这里,邓小平同志也是《聊斋志异》忠实读者。

历史是公正的。“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是因为开除‘官籍’、‘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这些话,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针对大诗人屈原说的。其实,用来评价蒲松龄的曲折坎坷的人生际遇,也非常妥帖。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不为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没事看看聊斋,读读那些花妖狐媚的荒诞传奇,其实远比看世上那些心比鬼恶、行比鬼丑的孱头们,要有趣得多、快意得多。

(欢迎加







































复方斑蝥胶囊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