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说聊斋之婴宁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2/6/19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提前《聊斋》,我耳边响起的是一阵银铃般欢快的笑声,“浓笑不顾!”《聊斋》大家都不陌生,然而,有这一句,我相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那个娇憨的少女——婴宁。没错,就是她。

不单是我对她印象深刻,蒲松龄老先生好像对她也是格外偏爱。众多才学出众、通达练世、聪慧过人的狐女中,唯独婴宁“嘻不知愁!”《婴宁》里面有20处描写婴宁的笑。说她“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王子服初见时“笑容可掬”,二见时“含笑捻花而入”。想想吧,一个容华绝代的少女,捻花含笑,谁能忍得住对少女的热爱!“犹掩其口,笑不可遏”“笑不可仰视”“狂笑欲堕”“笑不能自止”……可以说,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笑,为我们展示了少女让人会心一笑的娇憨,也成为人们偏爱她的一个重要理由。

婴宁是幸福而又不幸的。她是狐母与父亲爱的结晶,父亲尽管“崇于狐,病瘠死”仍不改对狐女的感情,而狐女“生女名婴宁,绷卧床上……姑丈殁,狐犹时来。”又有幸得到鬼母的抚养。毫无疑问,鬼母对她的宠爱是不遗余力的。虽然鬼母嗔她“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但是,语气之中,掩饰不住对儿女的爱娇。如果没有她的放任和宠溺,又怎么会有婴宁的娇憨。况且,鬼母也曾语含几分得意的说婴宁“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拳拳慈母之心,可见一斑。

婴宁其实是寄托蒲松龄内心世界的一个乌托邦。不管愿不愿意,蒲松龄作为一个长期在民间混迹的草根文人,他的文字中隐约可见陶渊明的痕迹。

“从缊入,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片,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婴宁生活之地,就是他最美好的梦想之处。蒲松龄希望这么美好的女孩,不,是他个人的能力、才华、学识得到认可,尤其是士大夫的认可。因此,婴宁的爱慕者是一个痴情的秀才。第一次见到婴宁,“目灼灼似贼”,其后更是“拾花怅然,神魂丧失。”因为求之不得,“忽忽若迷”“悒悒不欢”。第二次见到婴宁,就大胆示爱“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耳”。

婴宁是可爱的,婴宁的笑,是无拘无束的,属于无拘无束的田野。难得的是,蒲松龄并没有停留在只描述婴宁的娇憨不解世事上。作为具有狐仙血统的婴宁,也许不解世事,可并不能否认她的聪慧。婚后,“生以其憨痴,恐漏泄房中隐事;而女殊秘密,不肯道一语”。更何况,如果只知道“孜孜憨笑”,又怎么会分辨出西人子对她的猥亵之意。

但是,蒲松龄又无比清醒痛苦地认识到,这些,都只能是他一个美好的梦想而已。

故事的转折点是婴宁的恶作剧。对西人子“不避而笑”的婴宁,一片纯真,在她的眼里,也许,西人子还不如他攀折的木香可爱。但是,西人子“谓女意已属,心益荡”。可悲的地方就在这,爱笑的婴宁,在别有用心的人眼里,就是不守贞洁的意思。冰雪聪明的婴宁对于这种淫邪的眼神分辨的一清二楚,要知道,婴宁有一半狐的血统,狡黠是她的天性。对于西人子这种人,不捉弄他都对不起自己的天性。于是,“女指墙笑而下,西人子谓示约处,大悦。”一直生活在田野的婴宁,肯定没想到,这场恶作剧的后果。“邻人讼生,讦发婴宁妖异”由恶作剧引起了官司,虽然因为“邑宰素仰生才,稔知起笃行士”而免除了这场祸事,但是母责备“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把这件祸事的由来完全放在婴宁的笑上。来自田野的婴宁,与士大夫家的冲突终于爆发了。可悲的是,婴宁毕竟只有一半狐的血统,她终归是个世俗的人,她离开鬼母时,鬼母即说“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婴宁,已经回不去生她养她的那个无拘无束的田野了。慑于封建礼法,出于家庭名誉的考虑,婴宁“由是竟不复笑”。这才是最耐人寻味的。它显示了婴宁对社会礼法的认同,而其后婴宁安葬其母的要求更表现了她对社会伦理的认同,或者说伦理观念在她身上的苏醒。至此,婴宁由一个自然形态的人变成社会形态的人,独特性向普遍性转化,神奇归于平淡,浪漫无羁、娇憨不知世事的婴宁已不复存在。

离开田野的婴宁,因笑而让人喜欢“人皆乐之”,也因笑而受人苛责。最后,因笑而惹祸。直至后来,善笑的婴宁“虽故逗,亦终不笑。”

作者其实是矛盾的。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看到的是婴宁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前除了改变自己符合社会规范,别无选择。一方面,作者又大方特书婴宁之笑,对婴宁的不复往日有好梦难再的失落感,对婴宁的音容笑貌怀念不已。蒲松龄清醒地认识到,那个无拘无束的少女,他自己内心最美好的桃花源,已经消失了,或者说,因为不被人接受而扼杀了。

中国人讲究故事结尾的圆满,“琴瑟和鸣、夫妻恩爱、夫唱妇随”即为一个美满的结局。可是,对于婴宁而言,她的一生,是一个无言的悲剧。只有“生一子,见人辄笑,亦大有其母风云。”这是她最后的希望,也是蒲松龄为自己留下的一丝希望。

从一开始到最后,蒲松龄写的,只是一个悲剧而已。(图片源自网络)

思妤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