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有个专治疮伤的医生叫李福。
一天他行医回家的路上,遇见一匹狼,心中顿时紧张万分。
此时天色已晚,路上没有别的行人,李福强装镇定,从药盒里拿出刮疮的竹签当作防身的武器。
等狼靠近时,见狼嘴里叼着一个锦袋,在离他还有十几步的地方停了下来,将锦袋放在路上,接着向后退了几步,老实地蹲在了路边。
李福蹑手蹑脚的走向前,捡起锦袋一看,里面有几件金首饰,心中惊讶万分,这狼是想干什么?
这时,狼垂下尾巴走过来,咬住他的衣角向前拉。
“这是让我跟它走?”
见狼没有恶意,李福心安了很多,就跟着向前走,看它要干嘛。
不一会,来到一个山洞。
洞口有半人高,李福半蹲着走进去。见一匹狼正躺在地上,头上长了一个大疮,腐烂处甚至生了蛆虫。
此刻,李福算是明白了狼的意思,也不啰嗦,急忙用竹签清理疮伤,接着敷上药。
小半个时辰后,李福也不管狼能不能听懂,说了一句,“过几天就好了”,接着出了狼洞。
此时,天已经黑了,李福借着月光向家里走,而那匹引他来的狼则一路跟着,似乎是在送他。
走了四五里路,前方突然出现几匹狼,呲着獠牙低吼着。
李福心中害怕,正要向后退。
突然,后面跟着的狼跑了过来,挡在李福身前向狼群叫了几声,就见狼群四散而去。
直到李福进了村,这匹狼才离开。
几天后,李福去县里出售从狼那里得到的金首饰,不料被官差抓了过去。
被押到衙门县官一审,李福才知道县里有个商人前几天被杀了,凶手一直没抓到,而自己出售的金首饰正是商人的。
李福向县官说了首饰的来历,众衙役大笑,都认为他在狡辩。
一番严刑拷打之下,李福就是不承认自己是凶手,请求县官让他去找那匹狼来作证。
犯人不认罪画押,案子就不能结。
县官也想看看李福还能耍出什么花招,便让两个衙役押着李福进了山。
再次来到那个洞穴,没想到里面竟然没有狼。
在李福的恳求之下,两衙役才答应在洞口等一夜看看。
当天上黑影,月挂树梢,两匹狼才结伴回来。
李福见其中一匹狼头上的疮疤还在,就知道这是当初他救的那匹狼。
于是,作揖说道:“上次承蒙你赠我礼物,如今我却因那些礼物蒙冤受屈,你若不替我洗清冤情,回去就会被当成杀人犯判死刑。”
二狼也不知听没听懂,做出攻击状要扑向衙役。
衙役害怕,慌忙拔出刀抵挡。
狼对着天空嗥叫一声,就见漆黑的树林中窜出上百匹狼,将三人团团围住。
这时,头上有疮疤的狼一跃上前,去咬捆着李福的绳子。
俩衙役对视一眼,急忙松开绳子。
那狼又叫一声,狼群闪出一条路来。
俩衙役明白这是放他们走呢,于是也不再管李福,一路小跑下了山。
回到县衙,俩衙役向县官讲述了经过,县官非常震惊。
狼是凶狠的野兽,如今却干出这种事来,太不可思议了。
县官没有立即再去抓捕李福,而是让人细查富商被杀的案件。
几天后,县官出巡,见一匹狼叼着只破鞋放在路中间。
县官没在意,下令接着赶路。谁知,狼又叼起鞋跑到前头,重新放在地上。
先有狼群救李福,现又有狼拦路。县官心中很奇怪,就让人收起鞋子。
回到衙门后,命人秘密查询这是谁的鞋子。
过了三天,鞋子的主人被找了出来,是山下一个打柴的人。
一番审讯之下,此人招供。
原来是这个打柴的杀死了富商,抢夺了钱财。哪天还没来得及搜出富商衣服里的金首饰就逃跑了。
结果那个放金首饰的锦袋被狼叼了去,才发生了这一连串的奇事。
后来,此人又上山打柴,被两匹狼追赶,并将他的鞋叼走送给县官,才真相大白,还了李福的清白。
故事来自《聊斋志异》,略有改动。
以前从《狼图腾》这本书中了解到,狼是凶狠、勇敢、精明的动物,不但是人的敌人,又是大自然的密友。
然而,蒲松龄这个故事却把狼写得懂人情,知感恩,完全人性化。
一种众所周知的凶兽,竟然会花钱求医,替恩人洗脱冤情,这种事情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我觉得蒲松龄这是用狼在讽刺人!
狼为了亲人能冒着风险向人类求助,很多子女却对年迈的父母不管不问。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若有人不信,医院病房呆上两天,什么叫子女不孝,什么叫金钱无情,一看便知。
狼虽凶狠,却也懂得感恩!
再看人呢?
人前人后两张脸,无钱时低头哈腰,有钱后高高在上!
有人会说,现实就是这样,谁也不能免俗!
我觉得,俗不俗并不影响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长得像人不一定是人,重感情办人事的才是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1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