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中国志怪小说的最高成就,极高的推崇.
12卷近个短篇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一些堪称经典,被改编成戏剧影及视作品。
大量鬼狐精怪,爱情题材。画皮,至今被改编为影视剧次数最多的。电影里是狐狸精,艺术加工,书里是青面獠牙的恶鬼:”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非常形象。
10有9主角是书生,蒲松龄的臆想与其经历是分不开的,等下细讲。的确聊斋有不少有意思的故事,但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其中一些封建礼教观念很过时的。比方说对丈夫死后妇女不能守节大加批评,甚至有个故事是说媳妇不孝顺婆婆而化为猪,县令捆之示众,也是醉了。真实版本细思极恐。
Part2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书斋)。山东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少年聪慧,一生不得志:十九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以三试(县、府、道)第一的成绩中秀才,名震一时。此后却久试不第,一直没中举。到了71岁的时候,才成为岁贡生(地方推选的)。享年76岁。
他生活的社会背景:清军入关,扬州大屠杀,社会动荡;明末浪漫主义思潮的延续,社会风气开放;本人社会地位不高,深知民间疾苦,写作条件。
“见行者过,必强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故事,素材来源有三个:一是前人故事,他拿来加工一下(多篇,劳山道士);二是,听取当时人的故事;三便是丰富的想象。
说到想象,其实都是蒲松龄的白日梦,一厢情愿的男性的幻想:书中很多是写书生和美丽的妖怪的。这些女妖都有这样一个特征,长相漂亮,不嫌弃书生贫穷(??),不顾及封建礼教,愿意与书生无媒苟合。书生的设定都是很有才华但不得志。女妖和书生在一起,不仅处处照顾,红袖添香,而且还会尽自己所能达成书生的各种愿望像是是钱财,功名利禄等等。书中的书生就是蒲松龄自己,一个穷秀才,在生活痛苦时所想象的东西。跟现在流行网文很像,霸道总裁爱上我,修仙泡妹子的开挂人生,有异曲同工之妙。
Part3
《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聊斋俗名鬼狐传,于蒲松龄40岁时完书,其后不断有增补和修改。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
说到志怪小说,聊斋志异是志怪小说最高成就。
按时间发展,最早起源于六朝志怪(魏晋南北朝),传承于唐代传奇小说,直到清朝志怪小说。
《搜神记》东晋史学家干宝;唐传奇文体《莺莺传》,(西厢记源于莺莺传),枕中记;信鬼神当真事来讲,缺乏环境描写和艺术加工。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
清朝小说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聊斋志异》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描写,艺术水平更高。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4类:
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三是反映社会黑暗以及官僚腐败的故事(促织);四是讽刺不良品行,道德劝诫的故事(骂鸭,劳山道士)。个人加了第五类,怪诞故事。(异想天开:螳螂捕蛇,蛤,钱流)。聊斋里这些自成一体的小故事,人物灵动,情节曲折,高潮迭起,是影视剧改编的绝佳源泉。多篇经典被改编成小说、戏曲、电视剧、电影(hk超过40部),还有手游。
Part4
题材广泛,个人体会,鬼狐故事很多雷同,挺套路。喜闻乐见的切入点.。
十三篇,女同3篇,男同4篇,双性恋4篇,2篇无分类(出现词汇磨镜,断袖,余桃,无具体故事和情节)。部分有性描写(聊斋很多都有,算含蓄的),个别内容比较有槽点。韦公子,男生子,念秧。
女同题材全部无性描写,男同风流韵事不绝于史,然而对女同性恋方面的笔墨却很少,有一定社会背景原因。由于古代女子地位不高,代表人物不多,所以“磨镜”的情况很少被人提起,更枉谈性描写。聊斋里三篇都是关于情欲描写:
男同的性描写,正经书会打码。
同性恋随着社会的接受程度的提高,很正常。动物,二次元,机器人,25个国家同性恋结婚合法。
自古而有之,从诗经记载的故事到汉朝的断袖之癖,,不管是公卿还是百姓都算认可。在春秋还有夫妻共同享用一个美貌童仆的例子。不少皇帝也好男色(汉文帝,汉武帝),有关同性恋的记载繁多,像郑板桥(自己公开)。最出名的典故:分桃”、“龙阳”、“断袖”
在中国古代,男同性恋称为“断袖”,而把女同性恋叫作“磨镜”。“断袖”的典故来源于二千年前的西汉。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而把女同性恋叫作“磨镜”的意思就是,双方相互以厮磨或抚摩对方身体得到一定的性满足,由于双方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似乎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而在厮磨,故称“磨镜”。
男娼也是自古有之,就像妓女的历史是一样的漫长。书上把这种男娼称为男宠、男色、顽童、娈童等。
明朝法律严禁官员狎妓,清朝狎妓更是严禁的,但狎男优可以通融,官吏可以招伶人陪酒唱曲。《红楼梦》、《金瓶梅》对于当时好男风的现象同样有所描写,此外还有书赞美男风情谊的小说《品花宝鉴》。
Part5
有人说聊斋是古代成就最高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清代风行一时,类似聊斋的小说大量出现:纪晓岚(66-76),阅微草堂笔记;袁枚《子不语》。
邓小平非常喜欢《聊斋志异》,他不仅常看,外出时还常带着。“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这句名言正是化用《聊斋志异》中的一句话:
《聊斋志异》手稿本卷三《驱怪》篇末,有“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