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ldquo没人躲得开聊斋,无论新旧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0/8/17

凡事有因果,万物有轮回。常赶集还怕看不见卖大火烧的?所以,没人躲得开聊斋,不论新旧。——郭德纲

从宋元瓦舍酒肆的摇扇说书,到后来市井传阅的话本小说。无论是警世异闻还是拍案惊奇,都是从一句“话说…”开始。话说这某年某日出奇人,话说这痴男怨女谈情仇…可这时日一长,再新奇的段子也免不了提头知尾,所以就需要花些巧思,拿些新意。

王士祯说蒲松龄: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千年的故事一遍遍轮回,太阳底下还哪有新事可谈?所以蒲松龄便讲的是石能择主,人即是花,这奇妙与巧思让聊斋成为空前绝后的奇谈翘楚。但数百年间口口相诵,改唱本、作文章、编戏剧…在无数新朋故知的簇拥之下,是不是彼时的异闻经典也被装进了一个已知的框架?

俞心樵曾问,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谁能把旧的创造出来?所幸汪老有所感奋:“我想做一点实验!”而这本《聊斋新义》就这样与我们见面了。

《聊斋新义》内页插图(汪曾祺《聊斋新义》手稿)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汪老对古本聊斋的再创作,尽量保存传统作品情节的同时,在关键部位妙笔生花,嵌入现代意识,从一个新的高度,对原著中男女之间,人狐之间,甚至人与动物、死物之间的故事进行了颠覆、重构和提升。使其不再是奇闻逸事的记录,堪称难以超越的对蒲松龄原著的“故事新编”。

《聊斋新义》内页插图(著名画家于受万绘)

13个故事中,每一个故事都流露出汪氏独有的浪漫与豪情,故事中的语言也是一贯的诙谐、畅快、一气呵成。与蒲松龄先生的聊斋故事相比,更短小精悍、情仇细节少,更多得则是故事趣味和情节设计。

譬如通透的《捕快张三》,侠情的《老虎吃错人》,更有绘事后素的《瑞云》都是极好的典范。

汪老写《蟋蟀》,“不留情”的翻改了大团圆式的结局,霜降一到,黑子便溘然长逝,这样的结局看似无情却更让人震动、深思。

汪老写《黄英》,直接删去了马子才黄英二人结为夫妇的情节,人即是花已然叫绝,哪还需要才子配佳人的桎梏?

花随人意,文亦随人意,只有汪老才能如此挥洒自如。这本《聊斋新义》是符号化的、象征性的,每拉出一篇,你便会了然。

这一定出自汪曾祺!别人,写不出来!

《聊斋新义》漆口版,限量册(已售罄)

而单单用“新”来说这本《聊斋新义》明显不够,他所展现的是一场新时代与旧时空的完美对话。既是对话就有两个人的东西缠在一起,所以这本《聊斋新义》读起来既有新时代的开放,又有旧时空的高意。蒲松龄有他的时代,而在那个时代他本身就已是一位非常超脱的人了。他笔下的狐鬼花妖都自抒其愤、自表其哀、自慰其情、自发其心灵,全部活灵活现,凝聚着他对生命价值和人性的无限思考。

而转眼余年,汪曾祺先生再拿出这本《聊斋志异》,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超越,他理解蒲松龄被当时的审美趣味及价值判断所桎梏,于是他的超越既没离开时代,也没离开故事,而是在其中用文字映射出余年的时代缩影。

所以说这本《聊斋新义》“新”不够,说是蒲松龄先生与汪曾祺先生跨越余年的对话不够,这里面藏着的是时代的变化,是一种局限的打破,是一种颠覆,更是一种重生。

《聊斋新义》内页插图(著名画家于受万绘)

说了这么多,这本《聊斋新义》仅仅如此么?当然不是!

本书融合汪曾祺改写的13个聊斋故事+于受万13幅插画+蒲松龄13篇原文+汪曾祺《聊斋新义》仅存手稿+蒲松龄《聊斋志异》高清手稿(辽宁省图书馆镇馆之宝、馆藏国家级文物、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唯一现存作者手稿)于一体。这些意象共同打造的是一个更开放、更促人感奋的“新聊斋”。

一点妙想,人性的幽微曲折便呼之欲出。

几处遐思,道法自然的生命本真便跃然纸上。

《聊斋新义》内页插图

(辽宁省图书馆镇馆之宝:蒲松龄《聊斋志异》手稿)

我相信你已迫不及待的想跌进这本《聊斋新义》的迷离惝恍之中,既在世上走一遭,就没人躲得过着一本聊斋,无论新旧。

又是一句“话说…”,属于汪老的聊斋新义,开讲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5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