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用兴趣撬动阅读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0/11/8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74665.html

“撬动“这个词来自于阿基米德的金句——“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动地球”。

那么,在阅读习惯培养这个问题上,支点,究竟在哪里呢?

那就是——兴趣。

首先,先让我来读一段台词,——“烟笼寒水月笼沙,不止东湖与樱花,门前风景雨来佳,还有莲藕鱼糕玉露茶,凤爪藕带热干面,米酒香菇小龙虾,守住金莲不自夸,赶紧下单买回家,买它买它就买它,热干面和小龙虾。”

有朋友觉得耳熟吗?这就是被称为“小猪佩奇”直播中的开场白!

直播最近很火,但这场直播却被公认为是最有文化的直播。

事实上,不仅仅是最有文化,这次直播,仅2小时卖出了全部万元的商品,不是卖光了,是抢没了!这次直播还获得了超过1.2亿次的点击观看,你可以说是最有生产力,也可以说最有传播力。

还有之前的主持人大赛、《朗读者》等节目,让很多久已不看电视的大众再次把目光聚焦到那些“金话筒”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字字珠玑的背后,阅读的力量,无处不在。

三年前,我组建了一个名为“经典共读”的mini共读群,前年的主题是“纽伯瑞金奖系列儿童文学”,去年的主题是“中国四大名著”,今年的主题则是“世界经典名著”。我选择我非常喜欢也不只读过一次的一本书《杀死一只知更鸟》作为开篇。

众所周知,这本书是以种族偏见为主题的,但这并不意味你只能从这本书里得到这唯一的主题营养。你会从这本书中获得亲子关系、社交礼貌乃至阅读启蒙的种种灵感。

有趣的是,共读的第一天,群里的每一个妈妈居然都不约而同地摘录了书中的这样一句话——“阅读就如同呼吸,你即便不喜欢也不能不做。”

你看,这本50年前写就的书,已经告诉我们,阅读的分量,重之又重。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社会也好,小说世界也好,已经一再地向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只有在你明确“阅读之重”以后,其实你才有可能去思考“如何培养阅读习惯”的问题。因为这件事重要与否,决定了你的态度——你愿意投入时间,你愿意思考方法,你愿意为之改变。

我很喜欢和我女儿说:阅读会为你的人生增加最厚重的底色,没有之一。但是,阅读又绝无速成的可能,那么,就只能让阅读成为习惯。

从兴趣入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孵化-提升。

第一,兴趣的起点必须是好奇。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天性出发,这样的兴趣培养才是顺理成章。其实越小的孩子好奇心越旺盛,所以我们才有“好奇宝宝”的说法。如果你问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然是越小越好。

所以,假如你的孩子还很小,零起点的阅读习惯培养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因为他们是“一张白纸”,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之心。他们很喜欢问“为什么”,而你要做的,只是让他们的好奇心“茁壮”地长成兴趣而已。”

我国出版儿童读物最著名的出版社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年曾经出版过一套科普读物就叫做《十万个为什么》,不仅畅销N年,而且连“十万个为什么”都成了专有名词。

对于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读绘本的方法去回答。

这个方式,首先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道理:那个叫做“书”的东西里,有那么多好听的故事,我所好奇的答案就“藏”在那里。由此,他们对世界的好奇也就落脚到了“书”上。

其次,用绘本故事回答“为什么”的优点在于,绘本语言的表达更符合低龄孩子的接受能力。也就是说:把好奇心发展为兴趣一定不要“拔苗助长”。

好奇心是起点,但绝不要把它扼杀为“终点”。

假如,孩子问你,“人是从哪里来的?”,换来的是一堂高深的生物进化论或者医学解剖课,孩子一定是会弃你而去的。倒不如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更符合她们此时的口味。

中西方文化里都有大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他们代表了最初的人类在科学知识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对神秘自然的“自圆其说”。其实远古人类的智慧水平不就相当于我们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吗?这样的故事,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发出新的“为什么”——

孟姜女的泪水又不是洪水,能把长城冲倒吗?

盘古为什么是用斧子去劈开天地?这把斧子是哪里来的?

女娲为什么是用黄土去捏泥人呢?

后羿得有多大的力气,才能够把箭射向太阳?他的箭是什么材料做的,居然不会被太阳熔化?

夸父就算是个长跑健将,他的皮肤能否承受多高的太阳温度?……

这些问题,并不是我杜撰的,而是我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的。三四年级,九到十岁,虽然依旧还是这些故事,但不再是绘本图文并茂的样子,而变成了诸多历史典籍里的段落。

显然,此时的他们不再相信这些故事的真实性,不再满足于这些故事的解释水平,但是,如果根据从前的经验,他们的“为什么”总是能够得到我们的尊重,当我们回答不了,他们总是从书中得到解答,他们就会敢于不断地提出此类更复杂的“为什么”,并且努力去寻求新的答案。其实答案已经不重要了,在“提问——回答——再提问——再回答“的循环中,他们的阅读已经在不断深入了。

作为父母,没有必要在孩子面前扮演“无所不知”的上帝形象,更不要让我们成年人习惯的“度娘”成为孩子们依赖的对象,“短、平、快”绝不是阅读的本质。

这里顺便说一下儿童书籍的选择。阅读是需要品味的。特别是阅读兴趣的起步阶段,家长的“把关”特别重要。

推荐一个比较简单的操作方法:通过奖项、出版社品牌来缩小选择的范围,提高选择的品质。

美国凯迪克大奖——被称为图画书界的“奥斯卡”。这个奖项是由美国图书馆学会为了纪念19世纪英国绘本画家伦道夫凯迪克,于年设立的,每年评奖一次。获此奖项的图画书的封面上会印有凯迪克的著名插画"骑马的约翰",金色代表凯迪克大奖,银色代表荣誉奖,非常有识别度。

信谊图画书奖——台湾出版界指标性的幼儿图画书奖项。信谊基金是台湾最早的幼儿读物出版机构。奖项也已设立多年。推荐这个主题是希望大家也要多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6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