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汾酒文化,
品味百世清香佳醅。
车海玉/文
一提到《聊斋志异》,有的人会毛骨悚然,觉得它就是狐精与鬼怪的收容所,贪官与恶匪的集结地;有的人会魂不守舍,觉得它就是美女与书生温柔乡,富贵与荣华的风水地。其实这是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才子蒲松龄,全书共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笔者通读不下数次,且不说它的刺贪刺虐和浮白孤愤的初衷,惊叹之余,特意留心到其中的酒文化现象,写到酒的篇什近三分之二。今天且来探讨其中令人叹为观止的那些酒器具。
绝大多数篇什提到酒具时寥寥数字、只言片语,但由于全书谈狐写鬼的浪漫主义色彩,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首先单就种类说,集子中提到的酒具有的是实指,有的是虚指。其中,饮酒具有盏、杯(白)、卮、尊、觞、觥、碗、斗、爵、瓯等;盛酒具则有壶、瓶、盆、坛、瓮、盎、盂、罂、瓻(chī)等。
汉代羽觞杯
清代玉蟠螭觥
清乾隆釉里红双凤象耳扁方尊
就其工艺说,友雕花的,有镂空的,也有镌款的;而就其品质说,有陶瓷、有金银、有宝玉、有玻璃、有果壳、有罗袜等。
常见的酒器具姑且不论;其实,更让人流连忘返、神游其间的是那些当时普遍后世罕见或完全失传的以及充满诗画意蕴的神秘酒具。
一、现实社会中已经极少见(用)的酒器具
罂
罂:出自《翩翩》篇。音同“英”,小口大腹的瓦器,较缶为大。古书对其解释很不负责任:“《说文》:缶也。《广雅》:瓶也。《玉篇》:瓦器也。”我们现代人看了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蒲松龄也没给大伙科普一下,该文中并没说它的材质,只提到其中“贮(有)佳酝”。到底都有哪些材质的呢?
唐釉下彩绘瓷盖罂
唐代挂釉陶罂罐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率领)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缶渡军。”(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韦昭说法:以木为器如罂缻以渡军,无船且尚密也。)这货也真够大的,能用来装人偷渡,还演绎的和八仙过海似的,体积应该与现在的大瓮差不多,估计没一吨的容量也差不多。宋吴文英《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载:“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谓之翡翠。”今人汪曾祺曾写过一联语:“金罂蜜贮封缸酒,玉树双开迟桂花。”瞧见没,这些爷提到的这货,有金银的,有翡翠的,还有木制的——和国外的葡萄酒桶差不多——反正都是“中国制造”,至于还有其他材质的就不得而知了。
再说说它的用途,只是酒器具吗?杜甫在《腊日》中怀念圣眷宠偓:“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邹弢《三借庐笔谈》:说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烟草)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收集素材。张伯驹《夜合花咏合欢花》:“良宵易散,漏残滴尽银罂。”这特么都放的些啥乌七八糟,真是玷污了如此宝器,让我辈看了莫衷一是,满头雾水。
据说上世纪70年代在新疆吐鲁番出土了一件带有"黄米一罂"题记的南北朝时期的陶器,让世人拨云见日般了解了这种神秘器具的形态。
瓻
网上流传的青花釉里瓻图片
瓻:老蒲在《贾儿》、《济南道人》、《胡大姑》、《黄英》、《苗生》等篇都有提及,可见是一种常用的酒器,至少在他潦倒一生的时代是这样。
瓻,音同“吃”。古代一种陶制酒器。清代学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引孙愐《唐韵》“瓻”字注说:“大者容一石,小者五斗”,有人考据,按古代量制换算下来,宋时的一斗即相当于今天的13瓶,那么,一大瓻就是瓶;一小瓻就是65瓶。宋代朱敦儒《闻见后录》:“霓裳拽住君休去,待我醒时更一瓻。”这位朱仙森估计是酒后狂言,千万别当真。
椰瓢
椰瓢:出自《顾生》篇。说江南顾生客居旅馆患眼病,百医不得其因。闭眼偶入幻境,遇九王世子款待,有歌妓拿椰瓢劝酒,能容五斗多。
椰瓢
北宋王存在《元丰九域志》中就介绍过椰瓢:“椰实垂枝头,如挂物,皮如棕,圆且坚,里有肤,厚半寸,肤中有浆,其壳有斑缬点文,横破之,可为酒器。”吕湛恩引《正字通》说:“椰殻有斑纈点文,横破之为酒器,遇毒则酒沸起。”同时代的赵升之有《椰子》诗:“落蒂累累入海航,枯皮犹吐绿芽长。金丝发裹乌龙脑,白兔脂凝碧玉浆。未许分瓢饮醽醁,且堪切肉配槟榔。”秦观《醉乡春》词:“社瓮酿成微笑,半缺椰瓢共舀。”可见古人超群智慧和朴素的哲学思维。到了《明神宗实录》中,提到张居正受赏的物品中也有椰瓢,又可见其地位直上重霄九。后世小说中也多有提及。《升仙传》、《岭南逸士》、《女仙外史》中却成了修仙问道之人的“标配”。千万别小瞧这椰瓢,它还是《水浒传》中的一种重要道具,有人还专门写文章突出它的重要性——“一把椰瓢智取了生辰纲”。
二、充满浪漫主义文学色彩的酒器具
鹦鹉杯
鹦鹉杯,此种酒器出自《丐仙》篇。说的是丐仙陈九为报答高玉成的恩情,邀至一园中,温暖如春,盛情款待,有大蝴蝶攫鹦鹉杯(大概能容一斗酒,文中称为大爵),大蝴蝶转眼化为丽人上前劝酒。读到这里一直在想,这蝴蝶不是祝英台妹妹羽化成的么?
鹦鹉螺
关于鹦鹉杯的造型及材质,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鹦鹉螺壳做的酒具,即直接以鹦鹉螺壳为杯身,螺内自然形成的水轮片状空间储存酒液。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记载:“鹦鹉杯即海螺盏,出广海,土人琢磨,或用银或用金镶足。”此外,唐刘恂《岭表录异》、《艺文类聚》也有记载。南宋大诗人陆游还写过“葡萄锦覆桐孙古,鹦鹉螺斟玉薤香”的诗句。目前鹦鹉螺仅存于印度洋和太平洋部分水域。在河南省偃师市杏园村的一座唐墓中,就曾出土过珍贵的鹦鹉杯。古人用海螺和前文提到的椰瓢做酒具,大概是返璞归真的一种心理吧!
鹦鹉杯
鹦鹉壶(唐)
第二种说法是,鹦鹉造型的酒杯,材质嘛,可以是金银、玉石亦或陶瓷、水晶之类。初唐四杰对此杯多有眷顾和点赞:骆宾王《荡子从军赋》:“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休劝酒。”卢照邻《长安古意》中也有“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的句子,这不但点出屠苏酒的酒色,更能推断出鹦鹉杯也可能是翡翠色的。
玉卮
无当玉卮:此种酒器出自《真生》篇。玉石做的也还罢了,关键是无当,就是无底洞的意思。说的是长安贾子龙偶遇狐仙真生,一起喝酒。酒快喝完的时候,真生从自带的百宝箱里亮出这个宝贝。将一杯酒倒到里边,这酒杯就满了。用小琖(同“盏”)取来倒进壶里,一点都不减少。
玉卮
且不说玉器在古代的权力、祭祀以及神圣色彩——多数玉石酒器具最初还作为祝寿之用——单是取之不竭的这种特异功能就足以让人沉醉期间了。这分明就是传说中的聚宝盆嘛!
罗袜
罗袜,可不是袜子,而是绣花鞋。出自《狐梦》篇,这是老蒲的小说中出现神秘酒具最多的一篇。此篇写到蒲松龄的朋友毕怡庵某天梦到与4位狐仙姐妹一起小聚会餐的故事。文中写到除了四妹(年幼),其他姐妹三人轮流变戏法般劝酒的情节,让人回味无穷,常想击节浮白。大姐以髻子贮酒,毕生感觉有数斗多,喝完却化为荷盖(和锅盖差不多吧);二姐拿出一个弹丸大的口脂合子盛酒,毕生喝了一百口还没喝完,三姐心疼,以小莲杯代替。等到放桌上,口脂合子一下变为巨钵(唐僧化缘的那钵算小的);还没缓过神来,毕生手上的小莲杯已经化为一只绣花鞋。原来三姐施法将二姐的绣花鞋偷了去变为莲杯换下了口脂合子。如此手法和情趣,也只有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了。
现代的“鞋杯”
其实,用妇人之鞋行酒是最俗气的。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行酒之法》中提到:“行酒以碧筩(传说中的荷叶杯)为最雅,鞋杯则俗矣。”这与南唐以来盛行的缠足陋习密不可分,属于畸形的变态审美观。中国“俗文化”代言人西门庆大官人就经常拿了潘金莲的鞋吃酒耍子。为什么呢?因为文人雅士追捧之,还起了许多动听婉转的别名。宋郑獬《觥记注》:“双凫杯,一名金莲杯,即鞋杯也。”
晚清绣花鞋
话说回来,我们现在酒桌上能感受到的酒文化,不及古人之万一。其实,酒器具也是酒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它集工艺美术、典故史实、风俗民情等于一体,不仅有科研文史价值,更有艺术审美及收藏投资空间,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白淀疯北京白癜风医院那个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