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短篇小说集,有近五百多篇故事。
《四十千》
生者勿喜,死者勿悲
王大司马家里很有钱。一天,他忽然梦见一个人对他说:“你欠我四十千钱,现在该还我了。”然后径直进了屋内。他惊醒,妻子正巧生了个男孩。看来这孩子是来算上辈子的帐的。于是他拿出四十千钱单独放在一个房间。凡是孩子的一切衣食、医药费用,都从这四十千里支出。过了三四年,四十千钱就剩七百了。
这天,奶娘正抱着孩子玩耍,王大司马对孩子叹气道:“四十千快用完了,你可能也该走了罢。”话音未落,小孩脸色大变,一仰头一瞪眼,立时没气了。王大司马也没想到自己吐个槽,孩子的气性就那么大。只好操办白事,把小孩埋了。正好把那剩下的七百钱花光了。
蒲松龄评论说
这件事,欠帐的人可以引以为戒。曾经有个人老来无子,去询问高僧,高僧答:“你不亏欠人家,人家也不亏欠你,那你岂能得子?”所以说,生了孝子就是来报恩的;生了不孝子,那是来讨帐的。生死都是因果,生了孩子的不要过于欢喜,孩子死了的也不要过于悲哀。
《鲁公女》
美好的爱情
是一篇奇妙而美好的爱情故事。开始也是老套路,一个进京赶考的穷书生,路上夜宿一野庙,三更方读书时,身边出现一妙龄女子。此女子身材修长,面容娇好,且谈吐文雅,一看就是大家闺秀。两人交谈甚欢,坠入爱河,甚至谈婚论嫁...然后女子无奈,哭着向书生说出了实情:“小女子本是百年前当地一个县令的女儿,因为×××,死亡,又因为×××,还没有投胎,本欲赶紧投胎,不想今日寻得良缘,遇见相公”。然后开始哭书生也很感伤,坚持说不在意什么人鬼殊途,(书生已经深深地爱上这位女子了),一定要在一起。女子哭得更厉害了,说:“不行啊,我们终究是有缘无分,我得走了”书生目光呆滞,感觉人生无望。
女子临走前告诉书生:“如若公子对小女子念念不忘,四十年后,小女子会在××县××地方等你,那时我年方16,必以身许公子”。书生又是一声长叹:“苍天啊,为什么要拆散我们这对有缘人?纵使有缘再相见,我亦是一垂垂老翁耳,奈何?”然后痛哭。两人(一人一鬼)抱头痛哭。
事情告一段落,天亮了,女子消失了。生活总要继续,书生发奋读书,考取了功名,一生为官,清廉正直。恍惚之间,老年已至,两鬓斑白,牙齿尽落。一日,感慨自己的一生,突然想起了年轻时那件事,感觉此生有件事没有完成,似乎又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他丢下了一切,骑着自己的高头大马,朝着那姑娘当年说的地址出发了。说来奇怪,一路上,书生那衰老的身体有了回光返照一般的变化,头发渐渐变黑,皱纹一点点消失,牙齿重新长出来了。书生感慨,这是他一生乐观处世,修身悟道给身体带来了一点点变化。然而,等他走累了,牵着马到河边喝水,看到水里的倒影,俨然一美少年矣。书生惊愕。终于,书生走到了那个地方,幽静的小镇,绚烂的春天,绿色的柳树下,当年那个温柔美丽的小姑娘,在树下笑着等他。
《化男》
说没就没的女儿,说来就来的儿子
这个故事非常神奇,并且在《清史稿》《苏州府志》也对此事有所记载,真实性很高。
顺治丁亥年间,一个夜晚。苏州木渎镇,有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又到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忽然天上落下一块陨石,正击中女儿的头部,倒地而死。父母年纪很大,膝下无儿,只此一女。又急又悲,顿时哭喊起来。过不多时,女儿苏醒过来,笑着对父母说:“人家现在变成男孩纸了呢!”验之,果然。父母不仅不惊疑,反而窃喜突然得了个儿子。最后这一句,正是蒲公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时代里发出的微弱的质疑声。
《乱离》
好运能有几人有?
陕西某公,上任去做盐官。家室没带到任上。时值姜瓖据城抗清事变,某公的家乡成了反清大本营。家人音信隔绝。
事变平息后,某公派人探寻,方圆百里都已是人烟断绝。后来某公进京述职。身边有个丧偶的差役老王,正愁没钱续娶,某公便给他几两银子让他去买个妻子。(当时清兵凯旋,俘获了无数妇女,插上草标押到市场上卖,与卖牛卖马没啥两样。)
老王拿着钱到市场上逛。估摸着自己这点钱,肯定买不起年轻漂亮的。发现有个老妇人挺有气质,关键是便宜,就买回家了。老妇人坐在床上,仔细看了看他:“你不是老王吗?”“你咋认识我?”“你给我儿子当差役,我咋不认识!”老王大惊,急忙告诉某公:“我把你娘给娶回来啦!”某公一看,果然是老母。娘俩抱头痛哭。又给老王加倍补偿了银子。
老王心说不亏,这回银子够买个年轻漂亮的。市场上转悠。见一少妇三十来岁,举止大方,容貌脱俗,就买下来了。往家走。少妇一边走一边看他:“你不是老王吗?”“你咋认识我!?”“你给我丈夫当差役,我咋不认识!”老王带她去见某公:“我把你老婆也娶回来啦!”某公一看,还真是他老婆。又抱头痛哭。“老王啊,这是补偿你的银子。”
“老爷咱先说好,外面还有没有你们家人?我岁数大了,老这么大起大落的我可受不了。”某公乐了。花了一百两银子,给老王娶了个漂亮妻子。蒲松龄感慨:战乱之中,玉石俱焚。数不清的家破人亡,又能有几人有故事里的好运呢。故事中涉及到的历史性事件,这里就不细说了。故事讲的是重逢之喜,但我感受到蒲公文字中的凄凉和悲悯。
《金世成》
这个胖子不是金日成!
这金世成是个胖子,行为很不检点。
忽然有一天出家做了头陀,疯疯颠颠,专爱吃脏东西。看到狗在拉屎,他就得跑过去把狗扒拉开,趴地上吃个痛快。
他自称是“佛”。
当地的愚蠢百姓从没见过这种行为艺术,竟然真相信他是活佛了。因为济公活佛就是不干不净的嘛。
拜他为师的人成千上万。
金世成让她们吃屎,他们就趴地上吃得饱饱滴;他给自己盖了座宫殿,金碧辉煌,钱都是老百姓自愿捐的。
县令发现金胖子愚弄民众,把他逮到县衙打了一顿,然后让他出钱去修文庙。
事实证明,这个县令很高明。
金世成的信徒们奔走相告:“佛爷遭难了!”争着捐钱救他。
文庙没几天就修好了。
这费用的筹集速度,比酷吏追逼来得还快。
《美人首》
无情的讽刺
有几个商人一同寓居在京城一家房舍中。房舍和邻屋相连,中间隔着一层木板壁;板上有个松节脱落了,洞穴像杯子大小。
忽然有个女子从板壁洞穴中把头伸了过来,挽着凤髻,美丽无比;随即伸过一条手臂来,洁白如玉。众人害怕她是妖怪,想捉住她,但她已缩了回去。一会儿,美人头又露出来,商人们就跑到隔壁去发现根本没有她的身体。等到人再跑过去,美人头就又缩回去了。有一个商人持刀藏到板壁下。顷刻间美人头又伸了过来,商人突然用刀砍去。美人头随刀而落,血溅满地。众商人惊告主人。主人害怕,带着美人头去告了官。官府逮捕了这些商人并审问他们,认为这事很荒唐。把他们羁押了半年,终究没问出符合犯事事实的供词来,也没人因人命来告状,这才释放了商人,掩埋了这个美人头。
PS:如果真的在隔壁发现下半身,就是本子剧情了。
更多精彩内容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大略有哪几种?
《儒林外史》:半生落魄已成翁笑尽天下读书人
《聊斋志异》里的悍妇们
延伸阅读
聊斋志异
编著:蒲松龄
讲解:李小龙
出版社:岳麓书社
版本: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
长按左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