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译文 >> 正文 >> 正文

理想的藏书丨止庵毛尖马良第50个藏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17/10/19

理想的藏书,不只有一种方式;理想的藏书,书架上各自追寻的那一本书。当知识阅读不再等于书籍留存,选择什么样的书留在书架上,成为一个亘古之问——“藏书”的定义更亲切而扩大了。

法国资深阅读杂志《读书》主编皮埃尔?蓬塞纳从年起陆续提出一些专题评选理想书目,征求专家、学者与读者意见,遴选49个专题×49种经典,推荐全球值得阅读的种书目,编纂集结为《理想藏书》。在这49个专题之外,读者还可以根据爱好和专业,有方向性地选择与建立第50个藏书架。

诚品书店4—5月特别企划“理想的藏书”主题书展,并延伸阅读主题墙,从《理想藏书》中汲取藏书精神,邀请止庵、毛尖、马良三位个性读书人趣谈私人收书之道,展示现代、多元、有趣的藏书观念,建构个人专属的第50个藏书架,理想藏书由您而定。

止庵

作家,书评人。出版有《惜别》、《樗下读庄》、《神拳考》等二十余种著作。做过医生,当过出版社副总编辑,如今是自由恬淡的笔耕者、读书人。

毛尖

专栏作家,知名影评人。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研究涉及20世纪中国文学和电影、世界电影、英美文学等。著有《例外》、《我们不懂电影》等。

马良

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家,被国际媒体誉为当代舞台装置风格摄影的代表人物。代表艺术项目:《我的移动照相馆》,代表作《人间卧底》。

Q1:请介绍一下您的书架?若归纳为一个收藏之道会是?

止庵:今生确定会读的书

我的书放在两间房子里,一间是客厅,共有二十三个书柜;一间是书房,共有七个半书柜和两个半书架。我买的都是自己想读或可能读的书,其中一部分待读,一部分读过,有的读了不止一遍。如果一本书我已经确定今生不可能读了,就不买了。

毛尖:自己看过或者要看的书

在我们家,已经没有书架这个概念。我们买书从来不是因为收藏,一定要区分的话,客厅主要是外国文学、台港文学,还有上海主题类资料、回忆、创作及图册,卧室里是中国文学、世界电影以及各类理论书籍,书房主要是历史、传记以及跟王为松(编者按:毛尖老师的另一半,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有关的书。新老书籍,从书架到地上,从书房蔓延到客厅。非要归纳一个主题的话,那就是:自己看过或者要看的书。

马良:40岁之后把不要的书全扔掉

我有一个高4.5米,宽2.5米,深60厘米的书架,差不多放满了。每次爬书架的时候都要通过专门的梯子,有一种仿佛要进入知识的海洋,攀登书山的感觉。这个书架是四年前搬家后打造的,当时扔掉了大概册书。帕慕克说,40岁之后应该把不要的书全扔掉。过了一定年纪很多书就没用了,只留最精选的书带在身边。旧书店里的书,过了很多很多年,人的生命消失了但书还在,这样比的话,其实书比人更坚强,生命比书更脆弱。

Q2:在网络信息蓬勃的年代,阅读与收藏不见得是同一件事,对于理想的藏书方式各有定义。对您而言,何谓“理想的收藏”?

止庵:像动物储藏食粮一样储藏书

我是经历过焚书时代的人,曾长久体验无书可读的饥渴之感。能够像动物储藏食粮似的为自己储藏一些想读的书,对我来说已经是理想的收藏了。

毛尖:家徒四书

我不收藏,尤其现在家里书已经泛滥成灾。对自己有用的书,才是理想的藏书。我们家一百平方米,要容下三个人和成千上万册书,我有时候几乎有些“恨”书,因为半夜经常哗啦倒下来,恐怖片似的。所以我妈说我们家徒四书,也是一种同情。

马良:永远陪着我的书

对于我这样70年代出生的孩子,青少年时光里好像没什么事,也不玩电子游戏,就爱读书。至今读了多少很难数,但书架上始终保持几百本、一千本书。从家里搬出来正式生活到现在,我大概搬了20次家,每搬一次都是一次阵痛,都要扔掉一批书,所以留在身边的书都有一定意义:可能是在人生的某个晚上突然之间照亮过我,或者是令我感动、得到灵感,或者是跟生活有关、有纪念意义,这些不会扔的、永远陪着我的书,组成了我的理想藏书。

Q3:在您的藏书架上,至今最得意的藏书是什么?为什么?

止庵:上海译文出版社《契诃夫文集》

我买书是为了读的,以收藏论,实在没有什么珍本、善本。柜子里自己最得意的一套是《契诃夫文集》,共十六卷,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这些数字里有多少有趣的材料和意味啊,几乎是一段阅读史与出版史的缩影。)出一本我买一本,以十九年的工夫买齐了。

毛尖:散落在芸芸众书中

我没有收藏爱好,也无所谓得意的藏书。平时交往,师友送的签名本是珍藏,但我也没有有意识地把它们放在一起,我喜欢让它们散落在芸芸众书中。还有就是少年和青年时代买的书,因为有特殊的记忆,比如旧版的《三国演义》,还有那些破旧的七八十年代书籍,每年还要拿出来晒一下,算是岁月舍利子和心头好吧。

马良:《趣味动物学》

所有藏书中对我意义最大的是人生的第一本书。那时候我大概7岁,父亲送了一本除了课本之外全是文字的书,叫《趣味动物学》。这应该是第一本真正属于我个人的书。小时候家里也有很多书,但那都是父亲母亲姐姐的,小朋友看的童话书好像也不算是书。所以我人生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它已经陪了我37年。

Q4:请您从《理想藏书》49个专题中选择一个加入书籍推荐,建立第50个藏书架,您会选择哪个专题,并放上哪本书?

止庵:关于自杀的书和自杀者写的书

我想在《理想藏书》已有的49种专题之外另辟一个专题:“关于自杀的书和自杀者写的书”。我会放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群魔》《少年》和《卡拉玛佐夫兄弟》,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阿尔志跋绥夫的《绝境》,太宰治的《丧失为人资格》,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等等,在这里可以列出一个无论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水准都绝不逊于那49种专题的书目。

毛尖:为儿子建立一个“年书”书架

因为我藏书不用蓬塞纳的逻辑,非要我说的话,我会为儿子建一个完全属于他的书架,这个书架可以叫“年书”,每年放入一本他最喜欢的书,就像时光胶囊一样,等他到一百岁,就是真正的理想书架,因为里面每一本都可能是他的理想或帮他实现理想的书。

马良:东方传统神怪小说

我会推荐神怪小说。中国、日本的鬼怪、神化小说里,有很多东方传统、文化色彩、精神性意象,读这些书能了解到那个时代、那个作者,他们的喜欢、他们的害怕,他们迷恋什么、他们厌恶什么,特别好玩。推荐书目:蒲松龄《聊斋志异》,宣鼎《夜雨秋灯录》,日本小泉八云《怪谈》,干宝《搜神记》,当然它不算是小说,但也很好看。

*更多内容可至3F诚品书店大堂主题墙阅览

正如法国作家阿兰?若贝尔所说:“藏书,宛如一个世界。”您家中的藏书架是什么样的?在您心目中,什么才是“理想的藏书”?您会如何建构属于自己的第50个藏书架?欢迎留下您的见解,分享您的藏书世界。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