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01原文夫人欲再语,朱曰:“陆公与我同来,可设酒馔。”趋而出。夫人依言营备。但闻室中笑饮,亮气高声,宛若生前。半夜窥之,窅然已逝。
他老婆还想再问点什么,朱尔旦说:陆判又跟我一起回来了,你准备点酒菜吧。说着就把老婆支出去了。
他老婆还是挺听话,出去准备,完全跟活着的时候一样,就听屋里两个人还象平时一样喝酒说话,聊得还挺痛快。
这就不管自己的尸体还在外屋棺材里停着的事了。
他老婆也就习惯了,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等到半夜过来再看,屋里两个人早没了。
02原文自是三数日辄一来,时而留宿缱绻,家中事就便经纪。子玮,方五岁,来辄捉抱;至七八岁,则灯下教读。子亦慧,九岁能文,十五入邑庠,竟不知无父也。
从这天开始,朱尔旦回家,就象当初陆判来他们家的频率一样,三天一来,五天一来。就是没写,陆判还跟不跟他一起回来。
有时候他回家,也在家里留宿,夫妻两个偶尔还过夫妻生活。什么都不耽误,就是换了个工作。
家里有什么事,日常的生活,家务事,还是朱尔旦料理。
朱尔旦的儿子叫玮,刚五岁,朱尔旦经常抱着,到了七八岁的时候,开始教玮念书,算是入学了,小学一年级。
他儿子还特别聪明,九岁就能做文章。十五岁就进了县学。就这样,这个孩子竟然不知道自己爸爸已经死了。
03原文从此来渐疏,日月至焉而已。又一夕来,谓夫人曰:“今与卿永诀矣。”问:“何往?”曰:“承帝命为太华卿,行将远赴,事烦途隔,故不能来。”
等儿子进了县学,朱尔旦回家的频率就降低了,越来越少,有时候一个月才回来一次。
这天晚上又回来,跟他老婆说:我要走了,以后就不回来了。他老婆就问:你不回来,你要去哪啊?
回答说:上面任命我一个新工作,太华卿。这也不是个什么职位。
太华应该是个地名,卿这个官职很大了,过去有三公九卿,这按现在来说,应该算是国级干部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概念。我将要去那上班去,这算是调任了。
因为那地方离得太远,而且工作量加大了,我就不能回来了。看来在那边上班,是不能随便来这边的。他平时能回来,估计又是陆判的原因。
这也算是正常的工作调动,可能是看他干得好,升官了,原来刚入职的时候,就是个基层的工作人员。
04原文母子持之哭,曰:“勿尔!儿已成立,家计尚可存活,岂有百岁不拆之鸾凤耶!”顾子曰:“好为人,勿堕父业。十年后一相见耳。”径出门去,于是遂绝。
他老婆和他儿子听了这话,开始哭,朱尔旦说:别这样,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家里的生活也过得去,也小康。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哪有百年不散的夫妻啊。
又对自己儿子说:你好好做人,别荒废了我教你的东西,十年以后,咱俩还能见一面。
看来他到了那边,也有了这种预测的功能。能预知十年后的事情。朱尔旦能从一个基层的小职员,混到国级干部,这绝对不是一般人了。
说完话,就出门走了,从这儿以后,朱尔旦就再没回来过。
05原文后玮二十五举进士,官行人。奉命祭西岳,道经华阴,忽有舆从羽葆,驰冲卤簿。讶之。审视车中人,其父也。下车哭伏道左。
后来朱玮到了二十五岁,中了进士,完成了他爸爸朱尔旦当初想干而没成功的事情。国家给他个官职,叫行人。
这个官职的名字叫行人,不是路上走着走的人。明朝的行人,是当时礼部下属的一个官职,类似于现在的外交部,礼宾司。专门负责传旨,册封之类的。
朱玮就被国家封了这么个官,上任后,奉上面的命令,去祭祀华山。替国家去华山那拜一下,过去国家迷信。
路过华阴县的时候,在半路上,忽然从对面冲过来一支道队。也没有回避朱玮的队伍。
按说朱玮这是代表国家,不能随便冲撞的,对面的队伍不光没回避,还直撞过来,这很违反常理。
朱玮自己吓了一跳,这是碰上土匪了吗?赶紧仔细一看,对面队伍中间坐着的人,是他爸爸朱尔旦。
朱玮赶紧下马,跪在路边痛哭,就在路边跪下了。十年了,又看见爸爸了。
06原文父停舆曰:“官声好,我目瞑矣。”玮伏不起;朱促舆行,火驰不顾。去数步,回望,解佩刀遣人持赠。遥语曰:“佩之当贵。”
他爸爸也停了下来,对朱玮说:你做官的名声很好,我也能闭眼啦。他儿子就跪在那哭。
朱尔旦催促着自己的队伍赶紧走,不管儿子了,合着就跟儿子客气了一句。估计他这句在他那个世界也算是违规的吧。不敢多停留。这是做了大领导,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了。
他爸爸走过去几步,回头一看自己儿子,还跪在那哭,合着他儿子还没醒过神来呢。
他爸爸把自己的佩刀解下来,给他儿子,跟他儿子说:留着给你用吧,你用这把刀,你就能富贵了。
据说世上有这种东西,属性不一样,有的带着保平安,有的带着就能富贵之类的,反正我是一件灵的也没碰上。
碰上的都是市中心地铁站外面,穿着袈裟的秃子们,拿着个小铁片跟我说,带这个能发财。
我心想,带这个真要能发财,你有一书包这个东西,你还用天天在街边这样骗人。
07原文玮欲追从,见舆马人从,飘忽若风,瞬息不见。痛恨良久;抽刀视之,制极精工,镌字一行,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他爸爸这回真走了,朱玮赶紧起来,想着追上他爸爸,再多说几句,十年了,好不容易碰见。
结果他还没追呢,就看朱尔旦的人马跟风一样,飘着就远去,一眨眼就看不见了。
朱玮自己很后悔,后悔没跟爸爸多说几句话,问候一下,没出息的只知道哭了。
他把那把刀抽出来一看,做工很精细。而且刀上面有一行字: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猜是告诉朱玮,也算是告诉看这个故事的人:人做事,胆子要大,这样才会冲破自己,而心不能大,克制自己的欲望。
人的智慧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多,可人的行为,做事品行,要行得端,走得正。
08原文玮后官至司马。生五子,曰沉,曰潜,曰沕,曰浑,曰深。一夕,梦父曰:“佩刀宜赠浑也。”从之。浑仕为总宪,有政声。
后来朱玮官越做越大,最后升到了司马。
司马这个官职,在隋唐以后,就是兵部尚书的别称,按现在说,就是国家军委主席,掌管国家军事。
合着给他儿子佩了把刀,他儿子就从文官到武官了。这要佩个铜钱,是不是就能进财政部了。
朱玮生了五个儿子,分别起名字叫朱沉,朱潜,朱X,朱浑,朱深。看来他们家缺水,五个儿子全是三点水。
有一天,朱玮做梦,梦见朱尔旦,他爸爸跟他说:那把佩刀,应该给朱浑。
他肯定听他爸爸的,刀就给了朱浑,后来朱浑也做官,做到了总宪,而且官声也很好。
明清两朝称都察院左都御史为总宪。这是国家组织部,刘墉那个官职就是这个。
09原文异史氏曰:“断鹤续凫,矫作者妄;移花接木,创始者奇;而况加凿削于肝肠,施刀锥于颈项者哉!陆公者,可谓媸皮裹妍骨矣。
蒲松龄说:把仙鹤的脚给鸭子接上,这是作者的胡说,当然也不知道这个能不能成活。
移花接木,这个在近现代是有的,这是嫁接啊,我记得我小时候还跟着家里的大人做这个,把黄瓜嫁接到冬瓜上。
能想出这种办法的人,脑子很神奇,不得不让人佩服。
可故事里的为人换心换脑袋的,这个又算什么呢?
故事里的陆判,可真算是相貌丑,而心灵美的鬼判官啊。
看来看人,不能太颜控啊。
原文明季至今,为岁不远,陵阳陆公犹存乎?尚有灵焉否也?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明朝末年到今天,离着也不算太远,这个陆判现在也不知道还在不在啊。
如果还在,我愿意去为他赶车,当仆人,也是心甘情愿的。
看来蒲松龄也想结交这种又有本事,性格又好的朋友。
谁不想呢?
—END—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土豆“聊斋土豆说”是土豆在阅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一点感悟,纯属个人观点。土豆本人心宽体胖,热烈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