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图书馆中/韩文部主任,武汉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北美)会长,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美国近20年明清小说的翻译和研究的情况,主要是英文专著。美国学者在这一领域有不少收获,值得注意;也有许多盲点,前景并不乐观。大部分小说已经(或即将)有了出色或至少可读的译本、专门的讨论,也有许多重要且有趣的作品未得到重视。比较研究和主题研究日趋流行,但数量还不多,而且通常局限于比较有限的几本小说,着重分析某个作者的作品中不同方面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性研究也十分罕见。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北美学者开始用中文发表著作,越来越多的英文出版物正通过翻译获得第二次生命,有利于跟国内同行的交流。可忧的是从事明清小说研究的学者数量本就有限,又随着学术思潮和教学需要的改变而日渐减少,或朝文化研究转向。今后的局面可能是,明清小说研究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但教授、研究和学习的老师和学生却大大减少,因而对这一领域之研究成果的期待恐怕也就不能太高。
中国明清小说的翻译和研究在美国历史不长,规模也不大,算不上热门。这不奇怪。即使就整个中国研究而言也是如此——其历史也不长,又以现、当代中国研究,特别是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为重,于是学界有称美国的中国研究为“中国学”的,以区别于欧洲的汉学。极端的说法是美国东亚系的中国语言文学课只教说话而不及其他了。事实上美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也有不少收获,值得注意。
北美的明清小说的翻译和研究长久以来都以白话小说独占鳌头。
先说长篇的英译。明清白话长篇小说的英译早期多由欧洲汉学家为之,美国只有零星的节译或编译,如哥伦比亚大学王际真先生节译《红楼梦》、《西游记》,赛珍珠(PearlS.Buck)编译《水浒传》。早期译文又大多以达意为主,兼及流畅,少有注释。后来居上者,自芝加哥大学教授余国藩先生全译《西游记》起,韵散不废,从诗赋到各种修辞手法都全力以赴,文体变化一览无遗。版本说明、典故考证和寓意解说,在卷尾详注,遂成为学术翻译的典范。
同为芝加哥大学教授的芮效卫(DavidTodRoy)新译《金瓶梅》,萧规曹随。《金瓶梅》有克莱门特·埃杰顿(ClementEgerton)的旧译,乃以崇祯刻本为底本。芮效卫则以万历丁巳年的《词话》为底本,从导论到笺注索引,一应俱全,序文、序诗,如数译出,词曲、俚语,也照译不误,注释之详,尤为突出。遗憾的是此译至今尚只完成五卷中的三卷,皆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国演义》新译本是由罗慕士(MossRoberts)翻译的。他是年哥伦比亚大学汉语博士,纽约大学东亚研究系的教授。译本三册,共1,页,其中正文1,页,其余为序言、跋以及注释,还有主要人物列表、重大事件列表、头衔、职务表、当时的行政区划图、重大战役路线图等,别具特色。英译竭力保留原著中的文化形象,比如章回小说的套语都译出,朝代的年号、宫殿名,汉语的谦称、敬辞,习语和典故等,也基本上反映了原来的形象。人名、地名采用汉语拼音。对《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版本和作者研究、书中的典故、古代中国的风土人情等,都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解释。西方评论界对这部译文一致推崇有加。译界前辈如余国藩、韩南(PatrickHanan)等也都撰文揄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翻译中心更对该译本进行了奖励。
美国学者翻译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另一特点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w/9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