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影响 >> 正文 >> 正文

百夫长丨夜读聊斋忆往昔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2/8/15

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适宜夜晚阅读的作品。不仅因为夜间浓密的夜色与神秘的未知契合了“聊斋”中诸多神鬼狐妖出没的情景,让我们在阅读时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因为晚间的宁静与安然会让我们回到过往,从而静下心来触摸到许多难忘的回忆。

孩童时代,我并不知道有《聊斋志异》这部伟大的作品,只是在别人家的电视上断断续续看过“聊斋”系列的电视剧,对其中花妖狐魅的故事印象十分深刻。不知有多少个夜晚,直到主人要关门睡觉,我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后来,在我的反复央求下,父母亲终于咬牙卖掉家里积储的稻谷,加上存款买回一台十四英寸的“韶峰”牌黑白电视机。那时农村电视信号不好,只能收到中央台和本地台两个台,屏幕上还带有星星点点的雪花。晚上,父亲把电视机摆在天井里,左邻右舍围在一起,边看电视边聊天,直到晚上十点多才慢慢散去。白天,大人们下田干活后,电视机便成了我的专属所有。

那年暑假,因为沉迷于看电视,在我身上便发生了一件“三个草把烧一锅饭”的趣事,至今母亲还会提起。“双抢”季节,烈日炎炎,父母亲看我年龄小,不忍让我下田干活,便让我在家写作业、喂鸡喂猪,顺便把午饭煮好。那几天电视里适逢重播“聊斋”,我是一个镜头也舍不得错过的。急急忙忙写完作业,喂好鸡和猪,便守在电视机前看起“聊斋”来。不知不觉快到中午,我突然想起饭还没煮。趁着中间播广告,我赶忙跑到厨房淘米、洗锅、煮饭。那时煮饭用的是稻草扎的草把,细火慢熬要烧许久,我却只用三个草把就把饭“煮”熟了。那样“煮”熟的米饭难免有点夹生,母亲回来后还要生火加工,便忍不住对我唠叨起来。那时,我正沉浸在对《婴宁》、《画皮》等故事的回味中,哪里还能听到母亲的唠叨。

小时候,每年“双抢”过后,我都会到大舅家玩上几天。大舅一生扎根土地,为人忠厚仁义,在村里口碑颇好,很有当过大队干部的外祖父遗风。大舅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喜欢看书。有很多次,我看见他一边抽烟一边看书,那样子极是享受。上初中时,有一次我去大舅家做客,拿起大舅经常看的那本书翻看。当时,大人们在堂屋里聊天,我便在卧室里捧着书本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发现里面有许多故事以前曾在电视上看过,这才知道那些电视剧改编自这部叫《聊斋志异》的小说,而作者是清代一个叫蒲松龄的举人。

从此以后,每次去大舅家,我都会找到这本白话本的《聊斋志异》来读,瞬间便会进入自己的快乐天地,也终于理解了大舅看书的快乐。上大学时,有一年暑假,我一人来到大舅家。那天傍晚,大舅妈炒了四、五个菜,大舅留我与他对酌,我丢下那本已翻得卷边的《聊斋志异》,舅甥俩边喝边聊,直至深夜。那样对酌的情景,那本卷边的小说,伴着浓浓的酒香,长久地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若干年后,当我在南方突然听到大舅去世的消息时,脑海里闪现的便是那天对酌的情景。

那年秋天,我在广州边防指挥学院参加入伍前集训,托请假外出的战友购得一套三卷本的《聊斋志异》。二十多年来,我对这套文言版的《聊斋志异》珍爱有加,不管调往何处工作,总是将它们随身携带、置于枕畔。多少个远离家人的夜晚,我一边阅读着那些或光怪陆离或温暖可亲的故事,一边品味着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一些尘封已久的往昔生活得以渐次复活。

壹点号一墨知秋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11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