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影响 >> 正文 >> 正文

蒲松龄提倡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劝善惩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2/11/23
北京扁平疣医院专家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833387258790876&wfr=spider&for=pc

前言

明清时期,世人倡导通过劝善和惩恶两种方式,进行教育和管理,而“劝善惩恶”这种教育方式,在《聊斋志异》众多关于教育内容的篇幅中多有体现,具体有以寓教于乐、以身作范、严慈相济、因材施教等几种方法。

《聊斋志异》

1.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的教是教学、教育,乐是乐趣、兴趣、情趣,简单地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最大可能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中达到教育的目的,以此来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蒲松龄四十岁时应聘西铺毕家做家塾教师,毕府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厚,为日后蒲松龄教学著书,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处所,也使得他的教学活动活泼轻松,充满了乐趣,为蒲松龄实施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坚定了物质基础。

虽然深受传统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但蒲松龄是一个敢于打破传统思想禁锢的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蒲松龄逐渐意识到对学生过于约束和严格控制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人身依附与绝对服从,不利于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人,也不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合作。

蒲松龄画像

蒲松龄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应该过分拘谨和僵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倡寓教于乐的方式

他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应该过分拘谨和僵化,教师更不能严苛到让学生敬而远之。为了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能进行平等交流、深入沟通、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蒲松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倡寓教于乐的方式。

他课馆之余时常带领学生去园中漫步散心,情至深处,诗兴大发,还和学生相互唱和。在《聊斋志异》中设帐教鬼的故事较多,最典型的莫过于《小谢》篇。

陶生对小谢和秋容的施教,完全基于她们的兴趣与爱好,没有丝毫科考的外在压力,完全是一种纯粹的快乐学习。陶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活动中,让小谢和秋容各自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师生之间其乐融融。

《聊斋志异》《小谢》

2.以身作范

以身作范,是指老师或父母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子女面前率先垂范。不管是在学校教育中还是在家庭教育中,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师者和父母的言行对青少年的影响。如曾子杀彘的故事,就告诫父母教育孩子不能信口开河,要用诚实守信的态度去影响后代,体现了父母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蒲松龄的一生,是奋斗在科举道路上的艰辛的一生,蒲松龄的子孙都有乃父遗风,好学善思

从年秋,他和张笃庆、李希梅等参加第一次乡试开始,一直到年72岁时去青州考取岁贡为止,前后历经五十余年,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十余次,虽然最终没有博得举人功业,但蒲松龄奋其一生,拼搏在科举道路上的励志故事和执着精神,无形中还是给他的后代们做出了榜样和表率。

所以当他的后代子孙在科举考试中夺得功名时,蒲松龄都表现的异常兴奋,这不仅是蒲家家族的骄傲,更是蒲松龄久盼的事情,希望子孙们能够超越他本人,了却他一生的心愿。

《蒲松龄》

蒲松龄的子孙都有乃父遗风,好学善思,在科举进取氛围浓郁的家庭教育下,长子蒲箬,三子蒲笏,四子蒲筠,长孙蒲立德先后进学取得功名。蒲松龄以其自身的科举经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教育着他的子孙后代们,为他们做出了人生奋斗的榜样和表率。

在《聊斋志异》中,《颜氏》是最能体现以身示范的篇章,而且是作为一名女子为其丈夫做出表率并亲自践行,这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非常难得的,值得我们深思。

文中,蒲松龄对颜氏的才华、能力和个性品质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古代妇女在科举考试上一样可以发挥出众,丝毫不输于当时的男子,受到良好教育的妇女无论是主内还是主外都能顶半边天,这也是蒲松龄教育思想中具有民主特色的部分。

《聊斋志异》

3.严慈相济

严慈相济主要强调慈爱和严格的有效结合,在教育中要求教师或父母对青少年既要做到慈爱有节,又要做到严而有度。成功教育的前提是要求教师或父母,具有一颗慈爱之心。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身心发展变化快,这就需要教师或父母拥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119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