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卷六有一则故事名为《鸽异》。故事的主人公叫张幼量,姑且称之为张生。成语中有个寓言故事叫“叶公好龙”,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画画是龙,雕刻也是龙,满屋子都是各种姿态龙的图形。可是等到真龙来了,他却吓跑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感觉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不过这个叶公比起张生,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叶公的好龙,最后不过是见到真龙害怕,吓跑了,而张生的好鸽,确是用鸽子买好,送人吃掉了。蒲松龄的《鸽异》要是早写出来,成语的“叶公好龙”恐怕就得让位于“张生好鸽”了。
这个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山东邹平有个年轻公子叫张幼量,癖好鸽子,“按经而求,务尽其种”,按照书中说的,务必把各个品种都买到。冷了怕鸽子冻坏,热了怕鸽子中暑,对自己养的鸽子无微不至,体贴入微。张生喜欢鸽子,远近闻名。
有一天来了一个白衣少年,自称也是鸽子的爱好者。张生领他参观了自己养的鸽子,白衣少年也邀请张生去看他的鸽子。这一看不得了,张生是甘拜下风,自己养的鸽子同白衣少年的鸽子没有可比性。见猎心喜,张生厚着脸皮向白衣少年要了一对白鸽子,十分高兴。回家当成宝贝一样,饲养十分精心。
有一次这个张生遇到了一位他父亲的好朋友,是个大官,问了张生一句:畜鸽几许?你养了多少鸽子?这张生会错了意,以为这个父执辈的大官也喜欢鸽子,暗想不能得罪了他,况且结交他可能还有好处。又一想,既然送就不能送普通的,于是选了一对白鸽,就是白衣少年赠他的品种,还特意挑个好笼子装好,送给了大官。“自以千金之赠不啻也”,自我感觉好像送了千金不止。结果有一天他遇到了这个大官,没看出有要感谢他的意思,张生忍不住就问:前禽佳否?前两天送您的鸽子挺好吧?大官回答说:亦肥美。挺肥的。张生大惊:烹之乎?此非常鸽,乃俗所言“鞑靼”者也。您给炖了?那可不是一般的鸽子,是人们常说的叫“鞑靼”的稀有品种啊!大官想了想:味亦殊无异处。味道也没什么特别的。弄得张生无言以对,张口结舌。
山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白衣少年》讲的就是《鸽异》的故事。由李宗林先生绘制。连环画中把张生送鸽子给父亲的大官好友,改编成了贪食知府要吃鸽子,张生主动献媚献鸽,结果知府吃鸽子卡住了嗓子,一气之下,把张生发配充军了。
蒲松龄在《鸽异》的结尾,还讲了这样一个笑话:从前有个僧人,以做茶闻名。他做的茶分好几个等级,待客的时候,根据客人的尊卑奉不同等级的茶。一天寺里来了一个大官,僧人拿出好茶,亲自冲泡,希望得到大官的赞赏。结果大官什么也没说。僧人很奇怪,就把自己最高等级的茶拿出来,又给大官泡了一杯,大官还是没说什么。僧人急了,就问那个大官:茶如何?大官拿着杯子拱了拱手说:甚热。
赠之者颇有得色,受之者视若平常。仅堪一脔之供,谁识千金之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1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