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影响 >> 正文 >> 正文

魂从知己跟着知己,连死都忘掉了上从看

来源:聊斋志异 时间:2024/6/24

人生在世,都是孤独的。纵然是“急人之急,千金不靳”,纵然是“慷慨好客,座上常百人。”(《宫梦弼》),也改变不了其背后的孤独。所以感叹知音难觅、赞赏知音之情,就成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

在中国的古典名著中,就有影响深远的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管鲍之交”,那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更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言。另一对知己——俞伯牙和钟子期则更加有名,《三言》中有一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便将这一知音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文中有诗云:“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而西方的现代派流行文学中,“孤独”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甚至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可交流,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不可交流,人与自身的不可交流,真正地将这一主题发挥到了极致。

正因为人是孤独的,所以每个人都渴望着被人理解,渴望找到可以理解并欣赏自己的真朋友。所以,诸如管鲍、俞钟之类的知己故事总能打动人心。在《聊斋志异》中,也有一篇描写知己之情的故事,甚至将这一知己之情演绎到一个极致——魂魄相随。

《叶生》,是《聊斋志异》中又一篇难得的以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可惜的是,如此一篇作品的主人公,竟然连名字都没有,文明只说“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

不过名字并不重要,因为《聊斋》中的许多男主人公身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作者蒲松龄的影子:自幼聪明,文章盖世,科考失意。这位叶生也不例外,他“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遇不偶,困于名场。”简直就是蒲松龄的翻版。

叶生虽然倒霉,可是又未尝不是幸运的。幸运的就是就在他最倒霉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真正的知己——关东丁乘鹤。丁比叶生幸运得多,不但科举得中,还被分配来当了县令。知己的前提之一就是互相的理解与欣赏。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9%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13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