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的阅读需要思考,亦如有深度的人生从不将就。我是颜小二,带你用不一样视角看世界。-----颜小二述哲文
05年版《新聊斋志异》中的第三个故事讲的是小狐狸小翠和痴儿元丰之间的爱情故事。与前面《陆判》、《画皮》这两个故事不同,《小翠》这个故事的结局还算圆满。但是这相对圆满的故事结局背后亦隐藏小翠与元丰之间数次的生离死别。
有许多人可能觉得《小翠》这个故事是在告诫人们强求返失的道理,那么除此之外呢?当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赏去这跌宕起伏的故事的时候,我们往往能看到不一样的精彩。今日,我们不谈强求之苦,我们从元丰的遭遇出发,来聊聊小翠不合时宜之无私中的悲哀。
那么你准备好了吗,请跟紧我,我将带你进入《新聊斋志异》中的奇幻世界,去见识见识机灵的小狐狸小翠和痴儿元丰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人或叹息或欣喜的故事。
一、聊斋志异之无私的小翠与无辜的元丰故事的主人公王元丰是朝中王太常的儿子。可天意弄人,王太常之所以能官拜如此,得益于他年轻时的多年寒窗苦读,王太常的学识和才华自然是高出常人许多的,但是他的儿子却有些痴傻。
这时的元丰即便已经长大成人,可心智始终像个七岁的孩子,连街边的孩童都可以肆意戏耍他。
每当想到自己百年归老以后无人照顾这痴儿,王太常和他的夫人就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
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爱子如命的王太常以及他的夫人就开始张罗着给王元丰找媳妇了。可是即便王太常是朝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依旧没有正经人家的姑娘愿意嫁给王元丰,这让王太常夫妇二人很是着急。
1、银狐的报恩,小狐狸小翠嫁给痴儿元丰
后来,王太常想到了自己早年进京赶考时的奇遇。当年他在雨夜曾经救过一只被雷劈伤的银狐,银狐为了感激他,给了他一个信物,并告诉他日后如有需要就可去翠竹林找她。
片刻思忖之后,王太常决定去找当年自己救过的那只银狐,想请她给自己痴傻的儿子找个好媳妇。而这只银狐,便是小翠的母亲了。
于是王太常借着打猎的名义将元丰带到了翠竹林,元丰因为捉兔子和父亲走散,一不小心落入了小翠捉大灰狼的陷阱,好在小翠及时救了元丰。而这颇有些偶然的会面,便是小翠和元丰的第一次相见了。两个人一个有些痴傻,一个坡为天真可爱,也确实是般配的一对。
二人见面互相打趣一番就分开了,元丰的父亲这时也找到了元丰并领着来到了小翠母亲修炼的洞穴。小翠的母亲见到当年恩公后,细细听取了恩公的心愿,得知王太常想请自己帮忙给她儿子找媳妇,想着这事也并非逆天改命的大难事,便应允了。
既然答应了要给恩公的儿子找媳妇,小翠的母亲自然会慎重对待。她当然是知道恩公的儿子元丰是天生痴傻的人,那么元丰的媳妇一定要是单纯善良的女子,不然元丰也过不好下半辈子。于是,她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小翠。
小翠的母亲带着小翠一番乔装打扮后,二人假扮成穷苦人家的母女俩来到王太常家请求王太常收留小翠。在小翠母亲的一番动人表演下,本就善良的王太常夫妇便相信了小翠丧父的孤苦身世,继而收留了小翠。因小翠长得标志,而化妆为穷妇人的小翠母亲提议将小翠嫁给元丰,小翠便顺理成章成了元丰的未婚妻。
二人的婚礼虽然在举办时有些小插曲,但在举办时也大抵顺利。
儿子娶媳妇以后,王太常心中的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但是依靠自己白手起家的王太常似乎还是想元丰能够在读书上有点出息,于是婚后小翠的主要任务便是督促元丰读书。
小翠这边虽然尽力督促元丰读书,可是根本不是读书这块料的元丰哪里看得进去无聊的书本呢。虽然在小翠的督促下,元丰有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仅仅只是四句诗能背出两三句而已,这让王太常气得够呛。
虽然二人因为读书的事情偶有被罚,但是王太常夫妻二人大抵是心疼他俩的,所以二人的日子过得也算快活。
于是,小翠与元丰两个人打打闹闹也度过了一段欢愉时光,二人感情也在打闹中逐渐升温。渐渐的,元丰开始离不开小翠了。
2、小翠中毒,元丰拼死相救
一日,一直觊觎小翠母亲手中夜明珠的蛇妖假扮小翠母亲将小翠骗到了紫竹林,她本打算让小翠回到狐狸洞取出夜明珠以便自己好趁机夺走。但是因为小翠知道母亲的夜明珠从不离身,继而识破了蛇妖的诡计。当然,小翠道行尚浅,打不赢和母亲同辈的蛇妖。虽然小翠最后在母亲的帮助下从蛇妖手里逃脱了,但是她却中了蛇毒。
小翠回到元丰家里就昏睡在了床上,元丰看见小翠的样子不对,身体冷冰冰的,于是元丰紧紧抱住小翠,希望小翠能暖和一些。可是等到元丰一觉醒来,身边的小翠似乎更严重了,这让元丰急坏了,大哭大嚷了起来。
元丰的哭声引来了自己的父母,王太常请来太医诊断,太医指明小翠并非常人,治不了。这个时候,王太常大概就知道小翠可能就是自己救下的银狐允诺给自己物色的儿媳妇,而这个儿媳妇小翠也可能和银狐一样,不是人。
因为治不了,又怕元丰过度伤心,王太常和他的夫人商量着要在夜里偷偷把小翠运出府去,这让元丰听见了。元丰赶忙回去要带小翠走,他不愿意和小翠分开。此时气若游丝的小翠告诉元丰,只要把她带去琅琊山紫竹林,就有人可以救她。
于是元丰二话不说连夜背着小翠来到了紫竹林,这也让小翠的母亲感应到了小翠。在母亲的帮助下,小翠的蛇毒解了。小翠得以平安回到元丰身边,这让元丰十分开心;而危难时刻元丰对小翠的照顾,亦让小翠十分感动。小翠想好好报答一下元丰。
3、报答惹祸事,无私反“害人”
为了报答元丰,小翠用法术变出了一套天子的衣服让元丰在家里扮天子玩,元丰此举也被元丰父亲王太常朝中的死对头发现了。好不容易捏住王太常的把柄,王太常死对头当然不会放过,他借机以王元丰假扮天子居心不良的名义将王太常和他的儿子告到了君主面前。
虽然这件事情最终化险为夷,但此举无疑让文武百官都知道王太常有个痴傻的儿子,这让王太常觉得自己颜面扫地,于是王太常便忍不住责备元丰不该在君主面前那般放肆扮猴子,继而让痴傻心智一览无余。
心智还是小孩子的元丰当然不懂父亲所谓的丢脸指的是什么,他只觉得自己扮猴子扮得好,还受到了夸奖,没有什么不妥,于是就和父亲顶嘴了几句。这一顶,把本身身体就不大好的王太常给气病了。
看见爹爹病了,王元丰十分伤心,他开始努力背书,想让爹爹高兴。可是即便他再怎么努力,四句话的小诗他依旧背得吞吞吐吐,这一切小翠都看在眼里。
小翠决定帮一帮元丰,她找到母亲,希望母亲能帮她把元丰变聪明一些,但是母亲直接拒绝了她,因为将痴儿变聪明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个时候,蛇妖觉得有机可乘,她给了小翠一条蛇,告诉小翠只要让这条蛇咬一口自己再咬一下元丰,小翠就可以把自己的元气度给元丰,这样就可以让元丰变聪明了。只是元气代表生命,小翠一旦这么做了,就意味着自己命不久矣。
为了让元丰变聪明,小翠照做了。后来元丰确实变聪明了,但是变聪明的元丰完全忘记了之前发生的所有事情,性格也变得残暴不堪。他不再有爱心,十分霸道不讲理,动不动对自己的父母呼来喝去,而且杀戮心极重,这让小翠隐隐有些担忧。
后来,元丰在参加武状元考试时以残忍的方式杀掉了对手,他活生生砸死对手的方式让小翠和他的父母亲有些不寒而栗。
一天夜里,小翠发现元丰像着了魔一样来到蛇妖的住处与蛇妖享乐。此时的小翠才明白,原来因为自己使用了蛇妖的蛇,元丰虽然便聪明了,但也被蛇妖控制住了。
被控制了心智的元丰对小翠再无半点情分,他将蛇妖奉为自己的主人,对小翠的劝说完全不予理会。小翠面对冷酷无情的元丰,有些心灰意冷,伤心之余,她决定先去找自己的母亲再做打算。
小翠的母亲发现小翠因为将真气度给了元丰生命只剩几个月了,于是她将自己从天庭偷来的夜明珠给了小翠,让小翠用夜明珠恢复一下自己元气。小翠是夜明珠的有缘人,在月下成功催动了夜明珠,夜明珠的光芒也引来了雷神,小翠和母亲也因此吃了雷神不少苦头,好在最后母女二人摆脱了雷神。
而蛇妖这边也并不打算放过小翠和小翠的母亲。此时的蛇妖通过一些手段已经成为了君主的妃子,她引导君主修仙,告诉君主只要吃了千年灵狐的肉,就能长生不老。于是武状元元丰受命烧山抓狐狸,他几乎抓走了琅琊山上面所有的狐狸,小翠虽然侥幸逃脱,但是她的母亲却被抓走了。
为了救出被抓的无辜狐狸以及自己的母亲,小翠找到了蛇妖并与她进行了交易。小翠交出了夜明珠,但是蛇妖似乎并不打算放过小翠和她母亲,蛇妖让同来的元丰杀了她们。就在母女二人危在旦夕的时候,元丰被尘封的记忆若隐若现,元丰无法对小翠下手,蛇妖因此重创了元丰,而蛇妖自己也被元丰伤到了。
受伤的蛇妖走了,元丰却受了重伤几近死去,这让小翠伤心欲绝。小翠的母亲告诉小翠只要拿回夜明珠,元丰尚有一线生机。于是母女二人利用雷神打击蛇妖时候,趁机重获夜明珠。
为了救活元丰,小翠在月下再次催动夜明珠,但是这也意味着夜明珠的光芒会引来雷神。但是为了元丰,小翠和她的母亲决定拼死一试。
故事到了最后,元丰还是那个痴傻的样子,他梦见自己与小翠快乐地踢球,之后又被大蛇咬。醒来以后的元丰发现小翠不在身边,继而与父母哭闹着说自己要找小翠。
忽然,元丰听到了小翠呼叫自己的声音,他闻声跑进院子,看见小翠在院子里欢快地踢着球,于是元丰的世界都亮了。原本哭丧脸的元丰渐渐露出了孩子般欣喜而又快乐的笑容.....
二、小翠不合时宜的无私伤了元丰亦害了自己看完小翠这个故事,大家可能为小翠与元丰之间的爱情所感动,我们先收一收感动,来谈谈小翠对元丰的无私付出。
小翠对元丰的付出,无疑是不计后果的。但是,是不是只要付出得如大义凛然般不计后果,或者说付出的初衷是全心为对方好,这样的无私就一定是应该被歌颂被赞扬呢。
我们很多时候会感动于无私背后蕴含的深沉爱意,但是,我们需要明白,不合时宜的无私举往往会酿出苦果。
忽略实际的付出叫人去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傻事,妄图以自己的巨大牺牲换来对方的一步登天,殊不知许多事不是牺牲自我就能一蹴而就的。不合时宜的无私,最终让人获得的,可能就是伤人害己之悲剧了。
故事中的小翠对元丰的一切行为无疑是出自她的爱,她因爱而生出了不合时宜之无私,她妄图以自我牺牲达到揠苗助长的效果,这无私最终也害苦了元丰。
故事中的小翠将元丰视若珍宝,即便大家都笑元丰是痴儿,可是元丰在她的心里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于是小翠想要把这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和元丰的父母一样,小翠自然而然地觉得,让元丰变得幸福的方式就是让他变聪明。为了让元丰变得聪明,小翠居然愿意相信多次想要置自己和母亲于死地的蛇妖,并且还以缩减自己生命为代价来换元丰一个聪明的头脑。
小翠这样舍己无私的举动确实让人感动,但是也正是她过于心急的无私,让她来不及细致思考就相信了蛇妖,去做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于是,元丰变成了一个霸道且受人操纵的杀人傀儡,甚至被操纵的元丰曾多次对小翠动过手。
只是,对小翠痛下杀手这种事哪里是原来的元丰会做的事?浑身散发着霸道与戾气哪里是元丰该有的样子?
小翠以生命为代价的无私付出让元丰幸福了吗?元丰不仅不幸福,还变成了一个被操纵,嗜血,冷酷无情的“可怜人”。可以说,是小翠的无私造成了元丰的身不由己。
单纯而又善良的痴儿何其无辜,为何要遭受这样的磨难?他本是一个无忧无虑娶到仙女姐姐的痴儿,最后却因为小翠揠苗助长之无私反而变得心狠手辣且手染鲜血,这样的奉献到底成就了谁呢?成就了小翠?还是说成就了元丰?
故事的最后,元丰在小翠的“亡羊补牢”下恢复了痴傻常态,但是没了小翠的他夜夜梦魇,日日思念小翠。元丰不知,在自己恢复成痴儿醒来之时,小翠和小翠的母亲就已经被铁面雷神带到天庭去受罚了。
元丰何其无辜,他只是全心全意爱着自己的妻子,却莫名其妙失忆了一次,又莫名其妙死而复生了一次,自己心心念念的妻子还莫名其妙不见了一次。
虽然电视剧的导演和编剧内心仁慈,在故事最后安排小翠又回到了元丰的身边。但是元丰这“莫名其妙”的悲欢离合经历依旧让人不免有些唏嘘。
我们无法责怪小翠,因为她对元丰的付出显得太过伟大,已经让人拿不出责怪她的理由。但是就是因为这让人无法责怪的巨大付出却导致了痴儿元丰无端经历生死噩梦,此时小翠不合时宜无私却散发着丝丝让人有些“不寒而栗”的气息。
三、不合时宜的“无私”与“害人”无异把不合时宜的“无私”施之于人时,与“害人”无异。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他人不合时宜的“无私奉献”下,作为被动接受者的我们往往别无选择。我们会被这感人至深的无私推着前进,即便前面是万丈深渊,因为背后的人无私得太过彻底,亦因为自己太过信任背后这个全心为自己付出的人,我们没有喊停的余地。
于是就算被推入了万丈深渊,我们亦因为对方的无私太过“豪壮”而无法责怪对方,即便这“豪壮的无私会杀死我们”。
这不容抗拒而又无法责怪的无私可能会“杀掉”我们,而“被杀掉”的我们却无法去责怪“盲目牺牲”的对方,这是一个多么可悲又可怕的怪圈啊?
好在,并不是所有人的无私都不合时宜。其实,我只是想说,无私这种情绪因蕴含着感人至深的爱意而十分美好也十分难得,这样美好的情绪,但是请不要让它因不合时宜变成毁了对方、绑架对方的负担。
电视剧中小翠可以用夜明珠可以“亡羊补牢”,我们的生活不是神话,也没有可以用来“亡羊补牢”的“夜明珠”。小翠的无私牺牲害死了元丰又能用神力复活元丰。那么,当我们的无私害死我们的“元丰”时,我们有何来“复活元丰”的能力?
电视剧虽取材于生活,但毕竟不是生活,我们的生活更像是剧中铁面无私的雷神,犯错即是犯错,绝不姑息,更不会给我们重来一次的机会。所以,在这般“不讲情面”的生活面前,我们的“无私”若是用错了地方,落入深渊就是实实在在的粉身碎骨了,追悔莫及也无济于事。
滥用心底泛滥的无私,可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比聊斋故事还要撕心裂肺得让人绝望。
当人们互相珍惜互相关爱对方时,为了体现自己对对方的爱,有的人可能会不顾对方意愿就以看上去比较“英勇”的方式去主动牺牲自己,以此成就对方。
可是生活的出人意料往往就是这般残酷,有些人不合时宜地去牺牲一切,往往弄巧成拙,伤人伤己。
退一步来讲,这样的“英勇献身”真的是对方需要或者想要的吗?
一个值得你无私奉献的人绝不希望你以伤害自己为代价的方式去成就他。
所以,各位在决定为自己心中所牵挂、所爱的人献出一切的时候,无论这个人是你的孩子、爱人还是父母亦或者其他重要的人,请先好好想想这样的付出是不是真的是对方最想要的,抑或者说是对方真正需要的。
如何判断自己的无私到底合不合适呢?换位思考就好。因为换位思考,所以更能感同身受。
如果你是他,你希望对方放弃一切为自己做出巨大的牺牲吗?当你面对自己心爱的人对自己献身般的无私奉献之时,当你看到对方为了成就你而不计后果地伤害、糟蹋自己时,你的心中会作何感受?
换位思考不过是心念一转,但是很多时候却能成为悬崖勒马的缰绳。
说了这么多,我其实只想告诉大家:关爱一个人更合适的方式,不是看你给予了对方多少,也不是看你给予对方的东西多难得,而是看你会不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对方最需要以及最想要的是什么,这个时候,你的付出才会变得颇为合宜。
不合时宜的无私伤人害己,生活不会给我们重来一次的机会,所以,即便是去无私地牺牲自己,我们亦虚考虑到对方之得失而慎之又慎,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对方最大的“无私”。
真正动人“无私”从不看你牺牲有多大,更多在于你“自我牺牲”前是否考量了对方的处境与心意。
要知道,“不合时宜”的无私即便代价再大,亦是分不清敌我的“害人刀子”。
注:文章部分图片和故事素材来自年版《新聊斋志异》
颜小二述哲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