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事没事会翻翻知乎里面的文章,发现了很多90至95的年轻人,对如何在职场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非常困惑。
「为什么在公司里得不到领导的认可?」
「领导总是给我穿小鞋怎么办?」
「我做的工作为什么领导总看不到?」
「怎么对付要求特别高的领导?」
…………
我一直在想一件事,职场有公平可言吗?公平的逻辑是什么呢?
他们的一个共同观点就是:领导对自己太不公平了,自己在公司过的太不容易了,感到非常无奈和无助。
有时,你有没有觉得,年龄比你小的人,职位比你高;
有时,你有没有觉得,进公司比你晚的人,工资比你多;
有时,你有没有觉得,能说会道的人,领导更加器重他;
有时,你有没有觉得,只会写PPT演讲的人,晋升速度比你快;
有时,你有没有觉得,长得没你帅的人,人缘比你好。
…………
我觉得大可不必,每个人都是一块好田,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农作物,才能获得收成。
Logic
逻辑很重要其实,职场讲的是逻辑,每个时代、每个领域,都有自己行业的逻辑。
剔除个人素质、能力等因素,公司里的基层领导还是会遵循「职场逻辑」来管理团队的。
什么是逻辑?逻辑成为一门科学,是从亚里多德开始的。
从狭义上来讲,逻辑是指:形式逻辑或者是抽象逻辑,是指人的抽象思维逻辑。
从广义来讲,逻辑还包括具象逻辑,即是人的整体思维逻辑,概括的来说:逻辑就是指人在思考的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的结论规律。
从通俗的角度来讲,就是:符合公共大众认知的道理。
Story
《聊斋》中的逻辑让我先给你看一篇「聊斋」中的一段故事,你来体会一下这里面的逻辑。
在古代的清朝县官判案中,县官大老爷在判案时,也是充斥着各种冤假错案。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对当时清朝县衙充斥着各种冤假错案非常不满。「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的机构,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都有不会绝对公平的」
在《聊斋》中的一篇《郭安》里,蒲松龄不是吐槽和暗喻了,而是用真实案件直接指责,故事是这样的:
故事1
在一起误杀案里,县官轻判了凶手,死者父亲不服,哭诉说自己只有一个儿子。
县官说你儿子不是死了吗?
你没有了儿子给你养老送终,那我大老爷就发善心,给你安排个儿子。
接下来,县官竟然让死者的父亲认凶手当自己的儿子。
「我去」
故事2
在另一个地方的另一起杀人案里,被害者妻子告状杀人凶手。
县官拍着公案骂凶手说:“因为你杀人,让人家守了寡,现在我让你把她娶了,让你的老婆也守寡!”
「尼玛,」
我们听这两起判决,属于精神错乱。
但这种判决,还真是只能出自。在那个腐朽、落后、愚昧的年代,那些读了一肚子圣贤书的精神病。
但这两位县官在当时,却认为自己案子判的非常正确。
请你来想一想,这两位县官判案的逻辑是什么?
答案是,官场讲究逻辑正确。
县官的逻辑符合清代统治者的执政逻辑:通过儒家的伦理纲常的稳定,让社会保持稳定。
他们觉得自己补充了家庭的父子夫妻伦常,整个家庭稳定了,社会就稳定了,直接帮助清朝统计阶级建设了伦理纲常的稳定。
这两则故事中,凶手杀死了别人家的儿子或是杀了别人家的丈夫,破坏了别人家的家庭伦理纲常,这是封建统治阶级所不能忍的,肯定要严惩凶手。
一位县官让凶手去做受害者的儿子,一位县官让凶手去做受害者的丈夫。
县官认为这样做,就会补全两个家庭的伦理纲常,这不就让社会稳定了吗?
儒家的经义决狱非常不确定,如果本人头脑清醒、通晓法律,确实能在公正的基础上体现儒家伦理。
但是遇上蒲松龄说的这么两个人,用诡异的脑回路判案,老百姓也没什么办法。
这两个县官,一个是进士,一个只是贡生,属于当时的高学历知识分子。
所以蒲松龄挖苦说:“真是哪条路上都有人才啊。”也是对当时清代官场的无奈,普通平头百姓跟县太爷也没有任何的讨论余地,形式比人强只能接受这样的判决。
但是,这个故事在当时为什么会被吐槽呢?
是因为县官的判罚并只合乎清朝统治阶级的逻辑,而不合乎人们的常理。
所以,大家不要总是吐槽自己公司、老板有多么坑爹和变态,自古以来都差不多的。
比起现代社会的职场,我们真的是要好太多了。
我的三个职场逻辑
这里有我的三个职场逻辑,供你参考:
01公平的逻辑
从来就没有绝对公平,大家追求的是相对公平!
有人觉得领导把升职加薪的机会给了溜须拍马、天天围着领导身边的人,自己踏踏实实干活却得不到回报。
答案:
可是,你只看到了溜须拍马的人,耍一些小聪明,不知道这群人背后的辛酸:领导随叫随到、忍受着干一些低三下四的事情、忍受着同事们异样的眼光、为了服务好领导,同事们不愿意干的事情我来干……。
这群人其实也不容易的,比你踏踏实实干活的人来说,要付出很多很多。「不是为这些人洗白,本人也很鄙视这样的人」
你踏踏实实的干活就是在为公司、团队付出,只不过你的付出只是在做最基础的工作,是你的本职工作,所以你获得的回报也不会太高。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公平,唯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你才会发现,公平的天平向你不断倾斜。
02工作业绩的逻辑
职场一般是不看苦劳而看功劳的,大家凡事不要钻牛角尖。
当一位员工跟老板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任正非说:“没有功劳,哪里来的苦劳?”
言下之意就是,你没有把事情做成功,所做的一切都没有太大意义,在工作中仅仅是做到了「尽职」,肯定是回报不高的。
所以,我们只追求相对的公平,凡事不要钻牛角尖。
03逻辑与人情
在职场讲逻辑更职业,讲人情不专业。
在公司内讨论一些尖锐的人员去留问题时,更多的是讲逻辑:怎样对公司更有利,而非讲人情。
讲逻辑:
老李在这个项目的贡献非常突出,有几次关键的决策都把项目救了回来,这个项目能做成,老李居功至伟。
讲人情:
老李平时工作勤勤恳恳,挺努力的。虽然他没有做出多少业绩,但是为了公司每天加班加点的工作。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公司内的高层会议更多的讲逻辑,而不是讲人情,讲人情显得不专业,也放不得台面。
假如,在一家BAT互联网头部公司的某个软件研发团队中,一个团队7个人。
有一位团队成员性格很好、待人处事也很好、跟团队相处很融洽,但就是软件的专业技能达不到要求,不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在团队绩效上总是拖大家后腿。
你作为公司领导,要不要开除这位员工?
以互联网公司的商业尿性:追求更大的利润,追求更低的成本。
我想,站在管理岗位的管理者肯定会选择找这位员工谈话,甚至辞退这位员工。
因为「追求更大的利润,追求更低的成本」更符合公司的商业逻辑,是HR行事标准和准则,对不能为公司创造业绩的员工,HR是不太会讲人情的。
即使这位员工曾经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因为个人原因不能为公司创造利润时,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也是会选择毫不留情的协商辞退,而不是继续留任该员工。
我这么说,也许有人觉得我很无情。
我只是跟大家分享观点,无情的不是我本人,而是公司的资本家。
我跟大家分享这些观点,能让大家尽早提前知道这些道理,恰恰相反,我不但不无情,还对大家很照顾,对吧?
最后,再总结一下今天的话题:
1、在职场从来就没有绝对公平,大家追求的是相对公平!
2、职场看的是功劳,而不是看苦劳。
3、在职场讲逻辑更职业,讲人情不专业。
谢谢大家,下周二我们再见。
我买了很多书,我最近看的一本经典的书籍:「奈飞(Netflix)公司的最新书籍,《不拘一格》」,下周我就分享这本经典的书籍吧。
为什么分享这本书?提前预告一下奈飞Netflix公司的情况:
大部分非操作类型岗位的员工,拿的都是「市场最高薪资」
公司内不推行「末位淘汰制」
公司没有「绩效考核KPI」和「目标管理OKR」
怎么样,这样的公司你想去吗?
有的美国媒体说,奈飞是在搞「恐怖文化」,这是为什么呢?
下周见。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点击「在看」,感谢您的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lesitanyou.com/lzzyyx/9313.html